中国茶舍(六)
路边
御茶坊的规模和建筑格局与境会亭一样,里面却是五百个真人大小的塑像,表演的是当年制茶情景,里端是一排上百口大锅,每口大锅都有焙茶师在蒸焙压饼,灶窠里有司火工,其他还有各色督头工匠,各就其位,一片忙碌,圆饼形有中孔的贡茶一串串凉在架子上,整齐划一,非常抢眼。场面与境会亭一样大气,也很震撼人心。潇瑶美女说唐代吃茶吃的是煮茶而不是泡茶,所以生产和进贡的不是叶茶而是饼茶。御茶坊之后,我们来到了第三区,第三区也有建筑和广场,建筑规模和格局与盘古庙盘古广场一样,中心街南侧也是高大的凉棚,凉棚里摆放了许多一米直径的小圆台,许多人都坐在圆台边的小椅子上,有服务员在穿梭不息地给大家倒茶水。南面是一幅巨大的电影屏幕。潇瑶美女讲解说:“各位看见了,这就是一个茶庄,而且是大碗茶庄,茶水是茶舍免费供应的。前面大屏幕上在周而复始地放着两部影片,一部是故事片《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片是茶舍独家播放片,讲的是李栖均茶叶大生产运动,特别是以茶八仙为代表的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这是中国八仙故事的还原生活版。另一部是纪录片《中国茶》,各位呆会儿可以抽时间来仔细欣赏。现在请跟我到对面参观。”
中心街北侧是一座佛寺,潇瑶美女讲解说:“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请看这座佛寺,门额是‘寿圣金沙’四个大字,原额由宋代神宗皇帝御赐,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沙寺。金沙寺最大的闻名不是皇帝赐额,而是岳飞在寺内题词:‘予驻大兵荆溪,沿干王事。陪僧寮,谒金仙,徘徊少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逝。异日复三关,迎二圣,使我宋中兴,得勒金石,重过此地,岂不快哉!’相传千古绝唱的《满江红》也是写在这里的。金沙寺原在向南一千米的颐山,这次重建,也搬进了茶舍。据史书记载,金沙寺最早建于唐代昭宗年间,是苏州籍宰相陆希声的私家别墅。陆希声年轻时在这里读书,退休后来这里归隐,所以人称陆相山房。后代山房易主,被僧人改建为禅院。历代多次重修重建,规模遂增,文人骚客足迹不绝,诗词歌赋吟咏连连。民国时,几经磨难,终于毁于兵火。现在请大家随我入寺参观。”我们都进了金沙寺,金沙寺的规模规格与盘古庙一样,也有大殿和厢房。大殿是大雄宝殿,里面主位供奉着如来佛祖,两边供奉的是配享菩萨。潇瑶美女在大殿向我们作了简短解说后,便将我们带到了西厢房讲解说:
“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这里是金沙寺的西厢房,大家看到这里共有四组雕塑,我依次给大家讲解。第一组人物是陆希声,刚才我们讲了,金沙寺由陆相山房而来,所以寺门前的茶庄现在还叫陆相茶庄。陆希声乘坐官船归隐,他没有回苏州老家,而是选择了山清水秀的太湖上游之地湖㳇。此刻正是船过画溪河,陆希声站在船头,举目眺望前方,两手反后,手里还捏着一卷书。远离喧哗的京都,卸下宰相的重担,回到曾经在此读书的桃花源般山乡,以后便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心情该是多么舒畅呀。第二组人物是苏东坡,苏东坡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学者和文学家,因在进士宴上认识了宜兴籍同科进士单锡,并将堂姐之女嫁给了单锡,从而与宜兴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苏东坡买田阳羡,并建造东坡草堂于蜀山,认宜兴为第二故乡,打算终老宜兴。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官场险恶世事难料,苏东坡最后是病逝在常州的。这组雕塑说的故事是:相传苏东坡喜欢宜兴的贡茶,而且喜欢用湖㳇的贡水泡茶,于是派书童到贡泉担水,可是偷懒的书童在半路就担了河水回家。苏东坡喝了河水泡的茶,知道书童偷懒了,便制作了一组竹签放在金沙寺。规定以后担水,要同时到金沙寺取一支竹签作为凭证。后人将苏东坡竹签移用于仓库码头等场所,成为沿用千年的计数筹码。第三组人物是岳飞,岳飞是抗金名将。按理说,国难当头,有志于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应该得到重用,但世事往往不是按理说的。岳飞从戎抗金,凭着文武双全的本领,英勇作战,屡建战功,非但没有得到朝廷的看好,还一度被宋高宗开除功名开除军籍逐回老家。后来岳飞再度从戎,兵败如山倒的宋军退到江南,金兵攻破杭州,高宗出逃海上。岳飞的上级杜充投敌,不肯变节的岳飞小股人马成了流军。流军只有为匪和饿死两条路,岳飞是决不肯当土匪的,那就只有饿死。好在自古英雄天不弃,宜兴知县钱谌飞书邀请,这才有了岳飞立足之地。岳飞因为没有上级,终于可以大展抗金宏图,在宜兴人民的兵员粮饷支持下,岳飞独建岳家军鸟枪换炮,在稳定和巩固宜兴后强势出征,先后收复常州攻克南京,与朝廷大将韩世忠部相呼相应,终于拉开了宋室强势抗金的序幕。第四组人物是吴仕与供春。吴姓为宜兴名门望族之一,分支众多人才辈出,皆追尊周朝太王长子泰伯为始祖。明代吴氏官仕功名通朝不断,吴仕为明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著有《颐山诗稿》十卷,吴仕在考取功名前与致仕后对紫砂也有所关注和研究,并与金沙寺僧颇有来往。供春为吴仕书童,在伺候主人的空隙里,他跟金沙寺僧学起了做紫砂壶,这一学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供春成了中国第一个紫砂壶工艺大师,紫砂艺术也从此而开启了历史辉煌。”
参观完西厢房,我们来到了东厢房,东厢房是一个工场,潇瑶美女讲解说:“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这里是紫砂吧,有许多人在辅导员的辅导下做茶壶,这些人不是工艺师,和各位一样是游客,只是体验一下做紫砂的乐趣而已。但因为是依模型制坯,操作较手工相对简单,所以做出了的茶壶有模有样。如果游客想保存成品,这里还可以代客送去陶瓷窑烧成。另外这里还是孩子们的天堂,亲近大自然是孩子们的天性,许多小游客在这里玩出了紫砂情结。如果贵宾们有兴趣,考察活动结束后,也可以来体验一下。”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