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唤中国的母亲节
陈怀志
盼望中等待,等待中盼望,年届耄耋,未见自己的母亲节,遗憾。
母亲节,是奉行孝道、感恩母亲、祝福母亲的节日。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每年1月8日,古希腊人会向众神之母盖亚(有说瑞亚、赫拉)致敬。17世纪中叶,英国将封斋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世界不少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如:英国、爱尔兰,为复活节前第四个星期日(2025年3月10日);法国,5月最后一个星期日(2025年5月25日);泰国,8月12日(诗丽吉王后诞辰);埃及,3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墨西哥,5月10日;……
大多数国家的母亲节过的是美国的母亲节。1906年,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去世。1914年,美国国会批准安娜的请求,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以康乃馨为象征,代表基督教救世主、犹太人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圣母玛丽流下的泪水。记住,星期日是基督教的主日,纪念耶稣复活的核心宗教节日、礼拜日。
20世纪20年代(1920-1929),美国母亲节传入中国。1932年的母亲纪念日,上海各教会礼拜堂和上海青年会等举办纪念会。随后,广东、江苏等地相继开始庆祝母亲节。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部分民众所接受。
中国广大民众喜欢过美国的、也是基督教的礼拜日的母亲节吗?回答是否定的。而且,不少有识之士在否定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呼唤自己的母亲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表示:“美国传统母亲节,许多人把它当成世界母亲在过,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美国母亲节同美国历史、宗教有不解之缘,有鲜明的美国文化的印记。不要以为过节是小事,过人家的节就跟着人家的文化走。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没有了民族的文化,民族也就消亡了。如果我们的重大节日都过人家的,我们还有自己的灵魂和血脉吗。美国人绝对不会说,我长大了让妈妈享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的母亲节有哪些主要提法呢?
第一种说法,2004年,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提议,中华母亲节定在农历四月二日,以孟母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从2004至2015年10余年期间,已经有6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20多份关于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提案和议案。这一提议,得到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邹城市委市政府、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单位的响应。就在2007年5月18日(农历四月初二),部分城市开始庆祝首届中华母亲节。还有石家庄、新乡、太原、深圳等多个城市几百万人参与活动。民众开始过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而不是充斥商业炒作的母亲节。
第二种说法,农历的六月初六。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将黄帝和嫘祖成婚的日子,也就是农历六月六定为母亲节。黄帝和嫘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个日子充满了文化象征。还有中国礼乐书院,于2018年倡导“母爱如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建议将六月六日定位中国母亲节。
第三种说法,2013年,在第五届海峡两岸西王母(女性文化)研讨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心研讨会倡议,将西王母诞辰日农历七月十八日,定为“华夏母亲节”,以此缅怀以西王母为代表的华夏女性先祖。
第四种说法,全国人大代表杨莉提出,农历九月十五,是女娲造人之日,是文化溯源而来的创新之举,可定为“中国母亲节”。
以上四种说法各有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确定哪天为中国的母亲节才合适呢?窃以为,母亲节应该有真实的、感人的、能体现“德孝文化”的、弘扬爱母美德、彰显母爱价值的人物和故事。嫘祖和孟母就是真实的人和事,二者比较,嫘祖的教育意义更大些。至于“西王母”“女娲”,那是传说中人物,应舍弃。
还有人建议,以萱草花代替康乃馨为“母亲花”。萱草即母亲的代称,《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称为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唐诗人孟郊(751-814)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宋词人叶梦得(1077-1148)诗:“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在母亲节,子女为母亲送上一株忘忧草,即表达祝福母亲远离烦恼和忧愁,身心愉悦,健康长寿。此建议,我赞同。
确定中国的母亲节,既是表达对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敬意、感恩母亲,更是弘扬孝敬母亲的美德,传承“孝德”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决不能掉以轻心。我赞成将农历六月初六定为中国母亲节,故在这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日子到来之际,写下此文,以飨读者,求教方家。
愿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艺术简历陈怀志 1945年2月生于云南石屏。迄今在全国300余种报纸、杂志、书籍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明代王廷表传奇》、古籍评赏《杨升庵王钝庵双百梅花诗鉴赏》、小说选集《清河缘》、130首诗词入编《诗书画三人行》,待出版散文集《文心琢玉》、诗词集《倾听天籁》、诗集《次韵冯海粟先生梅花百咏》、诗集《和王钝庵先贤梅花百咏》。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