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领奖(二)
铁13师刘光清

故事二:书法让我绝处逢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79年3月我服役期满回到了家乡。面对人生的选择,我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并如愿以偿入了省大专的分数线。我和我的家人欣喜万分,个个脸上堆满了笑容。此事很快在邻里乡亲传开了,不少人投来羡慕的目光,在我父亲面前夸耀:“你儿子当兵这么多年,刚回来还能考上大学,真是奇迹!接下来是体格检查。我父亲不顾“双夏”大忙,家里劳力极度紧缺,毅然决然作出决定:不让我去参加田里的劳动,确保身体检查过关。很快体检报告单出来了,我的身体无恙,就盼着大学入学通知书的到来。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却盼不到通知书的影子。一批批大学生陆续上了学,随之中专生的通知书也来了,先后去了报到。而我却杳无音讯,石沉大海。我开始慌了!又等了半个月,仍然没有消息,我断定完全没有希望了。此时的我万念俱灰,百无聊赖!心想,我戍边保疆5年,年龄20好几,和我同龄的早已成家立业,有的小孩早已活蹦乱跳背着书包上学堂。三个月的挑灯夜战,可以用“拼命”二字来形容,其中的煎熬、苦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个月买下来的饭票;只穿了一回心爱的的确凉军装被小偷窃走心里难受就算了;宿舍猪圈一墙之隔,跳蚤肆虐无法入睡;伙食差,没有油水,胃病再次复发……可是为了“金榜题名”……如今好不容易入了围,竟然成了希望的“肥皂泡。”我越想越不能理解!越想越痛苦!觉得老天不公,于是我茶饭不思,躺在床上号啕大哭,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一个星期,我的家人他们的心情和我一样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只好抑制内心的伤痛,尽量安慰我:“不要哭,会哭坏身子的,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振作精神,明年再战!”明年再战!“好一个明年再战”!谈何容易!当下高考竞争如此激烈,我的年龄越来越大,无论精力、记忆力还是功底与正在就读的高中生都是不可同日而语。就眼下考上的大龄青年仅我而已,都是一些十六七岁的年轻小伙子。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我能人围都是老祖宗烧了高香……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还能怎么办?我别无选择!9月中旬,平静下来的我擦干眼泪,重振旗鼓,准备行囊去了另外一所高中复读。一天,我的家乡来了一位中年妇女,是我的堂姐。几经周折找到我开口就说:“赶紧去县招生办领录取通知书。"“姐,您开什么玩笑,人家大中专院校早已开学,录取工作早已结束,哪来的通知书,您是不是弄错了。”我分辩说。原来这妇女是家乡中学老师的夫人,那时通信不发达,招生办一时找不到我,只好打电话到我的家乡珠玑中学。正好这妇女是我的堂姐,于是找到了我。这好消息如同天降,让我欣喜若狂!我顾不上向老师请假,骑上自行车风驰电掣般的赶到县招生办。到了那里,招生办的同志告诉我:“韶关教育学院有一个备取生名额,翻阅了你的档案,分数不低字体很漂亮,很适合当老师。征询你意见,愿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没报师范类的志愿)”我回答:“当然愿意!当然愿意!”
就这样,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前,心情十分沮丧、懊恼无奈,仿佛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动力,身体完全被掏空的时候由于一手漂亮的字体让我绝处逢生!并由此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此时,我想起了小学高老师的一席话:“漂亮的字往往是就业、升学的敲门砖。”

故事三:书法引发的一场小小“风波”
我在韶关教育学院读了3年毕业后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87年,工作6年后的我从一所山区中学调县重点中学,分配我任高一的历史课。当我看到分工,心里忐忑不安,心想,我原来是教初中的,来重点中学反而教高中,且专业不对口,担心不能信任课程而误人子弟。我把心思向学校领导反映,管教学的吴主任则鼓励我:“能教好语文,同样能教好历史,相信自己。”就这样我披甲上阵。第一节课,我目视课室60多位同学,挤得满满的,且个儿比我还高,心里着实有点慌。但很快我又静定下来,我是军人出身,啥场面未见过。我带着微笑,彬彬有礼走上讲台,向同学们作了自我介绍,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刘光清,韶关教育学院中文系,籍贯广东南雄。寂静的课室顿时眼前一亮,一片哗然,哇!这么漂亮的字。从赞许的目光中我能猜出学生们的心理:这位老师一定很有学问,暗自庆幸遇上有水平的老师。

我也确实没让同学们失望。为了上好每节课,我都精心备课从不打无准备之仗。由于准备充分,讲起课来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加上漂亮的板书,能感觉学生们是满意的。下课后,一拔一拔的学生主动接近我,与我交流如何写好一手漂亮字,还有的学生拿着生活用品,铁桶、茶缸、饭盒叫我号上名字等。我都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常来常往与学生们的亲密关系拉近了。一个月后学校进行评教评学,主管教学的谢副校长在教师大会上第一个表扬我:“高一历史课很受学生欢迎,讲历史课形象生动,板书好便于记忆。”领导的表扬,学生的信任更激发我上好历史课的信心与热情。一年后,这批学生升上高二,面临由谁来担任他们的历史课,还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这年学校分配了几个大专院校的历史老师,理所当然我这个非专业的要“让贤”。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刚登上讲台的新老师姓陈,一切都是在摸索中,讲课不那么流畅,吞吞吐吐,一节课下来,他浑身是汗。

对比高一的刘老师似乎有天壤之别。于是在学生中引起骚动扰攘的行为,上课时,个别学生递上纸条到讲台:“陈老师请您去上初二的课吧,这里不适合你……”,这让老师十分难堪。不仅如此,4个班的班委组织起来强烈要求更换老师,由我来担任高二的历史课。学校一次次解释,但学生们仍然我行我素,最后学校校长以恐吓的语气:“你们再闹就开除你们!”恐吓声震慑了全体学生。就这样,一场风波被平息了……此事,过了几十年,弟子们见到我,还饶有兴趣地提起当年的趣事……
(待续)

作者简刘光清,1955年9月生,中共党员,南雄市教育局退休干部;70年代服役于铁道兵13师,退役后参加高考,毕业于韶关教育学院中文系;站过讲台,当过公务员;擅长公文写作,90年代常有文章在地方报纸、杂志发表,在省级电台播报;2015年退休后,热衷于书法,多次获全国大赛“金奖”或“一等奖”;2020年下半年有幸加入“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铁道兵文化网”等,投稿上百篇,全部获登,其中三篇文章分别获建党百年、3.8征文、难忘战友情“二等奖”“三等奖”。2021、2023、2024年度先后被评为“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优秀作者;2024上半年晋升为专栏作者;出版散文集《从军旅中走来》;《往事悠悠》正在出版之中。
槛外人 2025-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