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酸汤浆水面
盛夏的蝉鸣撕开了日头最烈的时光,柏油路蒸腾着热浪,连风都裹挟着灼人的温度。在这样的午后,若能捧起一碗泛着琥珀色光泽的浆水面,那便是与清凉撞了个满怀,暑气也仿佛在顷刻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浆水,是岁月沉淀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韵味。母亲做浆水时,总带着一种虔诚的仪式感。鲜嫩的芹菜洗净晾干,在陶瓮里层层码放,撒上粗盐,再倒入晾凉的面汤,最后压上洗净的石块。陶瓮被安置在阴凉的角落,静静等待时光施展魔法。微生物在幽暗的世界里悄然起舞,将蔬菜中的糖分转化为酸香,那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
浆水,也是很多地方的传统美食,不同地区做法可能有差异,一般会用包菜、芹菜、萝卜缨等蔬菜,先把它们洗净晾干,再切成段或片;还需要准备面汤,比如煮面条后的汤放凉,或者用少量面粉加水煮成稀面汤冷却。再找一个干净无油的坛子或罐子,用开水烫洗消毒后擦干。把切好的蔬菜放进容器里,倒入凉面汤,让汤没过蔬菜,然后加入少量之前做好的浆水作为“引子”,这样能帮助发酵。然后把容器口密封好,放在温暖的地方,比如厨房角落,避免阳光直射。通常发酵3 - 5天,温度高的话时间可能短些,温度低就延长时间,直到蔬菜变酸,汤也有了酸香味,浆水就做好啦。
等待的日子里,我常常趴在陶瓮边,好奇地窥探里面的变化。起初,水面平静无波,渐渐地,泛起细密的气泡,芹菜的翠绿也慢慢变得柔和。当酸香的气息悠悠飘出,我便知道,浆水已成。掀开瓮盖的瞬间,一股清新酸爽的味道扑面而来,仿佛裹挟着山间的清风、清晨的露珠,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舀上一勺浆水,倒入煮沸的清水中,火苗舔舐着锅底,水面翻涌着白色的浪花。面条在沸水中舒展身姿,变得柔软筋道,捞出盛进碗里,浇上晾凉的浆水,再点缀上鲜嫩的黄瓜丝、金黄的油炸花生米、翠绿的香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浆水酸汤面便呈现在眼前。
轻轻挑起一筷子面条,送入口中,那酸爽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唤醒了沉睡的味蕾。面条的爽滑与浆水的清爽相得益彰,黄瓜丝的脆嫩、花生米的香脆,更是为这碗面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吞咽下去,一股清凉顺着喉咙滑入胃中,仿佛将整个夏天的燥热都驱散殆尽。
记忆中,外婆家的老院子里,总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每到夏天,我们便在槐树下支起小桌,摆上一碗碗浆水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大人们边吃边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则嬉笑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里。那一碗碗浆水面,不仅是消暑的美味,更是家人团聚的温情见证。
如今,身处繁华都市,高楼大厦代替了老院子,车水马龙掩盖了蝉鸣蛙叫。但每当想念家乡时,我总会走进那家熟悉的面馆,点上一碗浆水面。看着碗中漂浮的葱花,闻着那熟悉的酸香,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夏天,回到了外婆家的老院子。那一碗浆水面,是舌尖上的乡愁,是刻在记忆深处的清凉,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永远不会褪色。
窗外的蝉依旧在不知疲倦地鸣叫,手中的浆水面渐渐见底,碗底残留的酸香,却在心头萦绕不散。这一碗清凉解暑的浆水面,不仅驱散了夏日的炎热,更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与回忆,在时光的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
作者简介:王护君, 笔名山乡村夫。宁夏彭阳县人 ,中国散文协会、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文字爱好者,一个行走在墨香里的性情男子,喜欢在温暖的文字中寻找一种倾心的诗意生活,常有感性文字散见于网络平台和地方报刊并多次获奖。详细住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平小区电话微信同号:15909548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