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舍(一)
路边
正是春茶上市季节,联合国科教文国际茶文化考察团要来考察中国茶舍,这是一件大事,如此高规格的活动,自然要高规格接待。宜兴市以市委书记为首的四套班子领导,均到新启用的高铁站,在新建的车站广场上迎接国际贵宾。中央有关部门、江苏省和无锡市有关领导和专家,也亲临现场。十万平米的广场上红旗招展歌舞成海,呈现一派节日景象。江苏地域文化研究会也是这次接待单位之一,我因为是去年在常州河海大学参加该会年会的宜兴人,也有幸应邀参与了陪同。我知道茶舍,前段时间一直在复制,去年年底才竣工,所以我也是第一次游览参观。
在接受了欢迎仪式后,国际贵宾和领导及专家按次序分散登上了五辆旅游大巴,即五辆车上都有国际贵宾,也都有领导及专家。我上了第二辆车,这辆车上有考察团副团长,他是欧洲的国际茶文化专家,名叫查柏士,耳朵上带着一架同声翻译机。一位漂亮的小姐在前排站起来,举起一个写着个大大的“2”字的牌子说道:
“尊敬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是茶舍导游,网名叫潇瑶,负责本辆车贵宾的全程参观讲解,如果有人想记住讲解内容,上网搜索‘中国茶舍·潇瑶讲解’即可,欢迎点击下载。如果觉得我讲解得不好,也欢迎向茶舍管委会投诉,我会吸收意见,努力提高讲解水平的。好,现在首先让我代表茶舍全体员工欢迎各位贵宾来到美丽富饶的国家级旅游城市宜兴和宜兴茶舍。宜兴在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的西岸,这里有山有水,号称东方水城。宜兴陶瓷源远流长享誉天下,所以又称千年陶都。宜兴茶舍又是世界茶文化的第一圣地。所以茶界有句话叫世界茶道在中国,中国茶道在宜兴。”
我观看手机导航,车队从车站广场向西,先弯入宁杭国道,到丁山后再向西,经过著名风景点张公洞,终于来到了阳羡风景区管委会所在地湖㳇镇。汽车进入镇区西侧湖洑渚地面,开始减速行驶。不一会儿,汽车弯进北向茶舍路。茶舍路约有二百米,双向分列式车道,右面进左面出。一路也是彩旗招展,彩带飘舞,两旁摆满了盆景鲜花。透过汽车前窗玻璃,只见茶舍路尽头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山门,门上有门亭,一大两小三扇大门均敞开着。右小门是汽车进口门,左小门是汽车出口门。两边是白墙,白墙顶上盖着黑瓦。中间大门上端有“中国茶舍”四个大字,左右白墙上写着一副对联:“良渚文化上游先民湖㳇地方,太湖水系治理之祖单锷故里”。对联每字看上去有四五个平米大,潇瑶美女讲解说:
“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茶舍大门前。朝南向的大门上‘中国茶舍’四个大字,是国家领导人所题写。在我国,国家领导人很少为景点题名,但是中国茶舍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茶舍的复制重建工程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两边墙上的对联,各位可以先浏览一下,待参观完了,自会有更深的理解。茶舍中间的大门,平时放着花盆,是不通行的,汽车从右小门进去直接停在停车场。今天各位是贵宾,所以汽车在小门前停下,大门前花盆已经移开,各位从大门进入,我们的员工在夹道欢迎各位的到。”
我们下车后,果真看到茶舍工作人员及当地领导和群众数百人在举着鲜花欢迎,双方立即热情地握手问候,所有工作人员与潇瑶一样身穿唐装。进入大门,是一面大约纵深100米,宽200米的广场。东面是公交车站场,站场尽头是一堵高大的城墙,下有一大四小五个城门洞,中间大城门洞有中巴旅游车进出。西面是社会车辆停车场,分为南北两个小区,南区为轿车停车场,北区为客车停车场。进门道路中段有一车辆转岛,转岛上是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塑,坐式,左手拿一卷展开的书作看书状。右有一几案,案上有青瓷茶碗茶盘,案前有一铜质火钵,钵上有茶铫,雕塑座基上有“李栖均”三个大字。在客车停车区北侧有一西向行人通道,整个广场前方是一排高大茂密的大树,茶舍在哪里?根本看不见。我们跟着人群走进行人通道,认定2号牌子集队来到西尽头的一个亭子前,就听潇瑶美女讲解说:
“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五云亭。五云亭最早建于唐代宗年间,落成之时,名流畅游高朋满座。那时宜兴属于常州,为首的便有唐代古文运动先驱,当时的常州刺史独孤及。他们寄情山水,吟诗赋词,并结集有《五云溪新亭重阳宴集》。五云亭原址在茶舍东一千米,现在复制在这里,并作了茶舍入口门亭。亭内石刻均为独孤及等以及后代人有关五云亭的诗词,譬如北宋理学家、常州知府陈襄的诗说:‘五云深处问新亭,月里乘舟夜半行。不见藤花相掩映,乡人遥指画溪名’。现在请各位跟我进茶舍。”
五云亭除了售票窗口,还有十几台自动售票机,票种有茶舍单票和茗岭游联票两种。一名保安在维持秩序。我们因为是贵宾,自然就取了免费票。穿过五云亭,迎面便是一座踏阶步行天子石石拱桥,桥上清风徐徐,桥下溪水潺潺。潇瑶美女讲解说:“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这座桥名叫唐贡泉桥,桥下便是五云溪。五云溪的上游是於潜泉,现在五云溪的上游新修了阳羡湖。据《重刊宜兴县旧志·卷一》说:‘於潜泉在湖㳇税务场后,味甘洌,唐修贡茶时,此泉亦上供’。也就是说,唐代宜兴向朝廷进贡茶叶时,煮茶之水也是一并进贡的,因为於潜水甘甜爽口。陆羽也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激勿食之’。五云溪的下游是画溪河,画溪河原名长溪,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当时的宜兴太守任昉就住在河北岸,遗址现在成了任墅村。任昉著有名诗《东溪赋》,其中有‘长溪水东舍’的句子,长溪便被人们叫做东舍溪。唐代宰相陆希声解印后,没回老家苏州,却船过东舍溪,在湖㳇建了陆相山房居住。他说东舍溪两岸朱藤掩映花树错落,河里游鱼戏草轻舟泛浪,实在是风景如画。于是,后人便叫东舍溪为画溪。画溪花浪是宜兴古代十大名胜之一,文人墨客多有吟唱,各位可仔细看,贡泉桥扶栏板石刻,便是历代画溪诗词。譬如明代诗人马治的诗说:‘渍雨洗崖嶂,奔泉会空曲。流为千丈力,泓渟深似玉。霞凝发树翠,花丰分江绿。浦云自点缀,岸峰相映烛。旁穿露泽口,直写颐山腹。日暮扁舟来,渔歌出湖洑。’好,现在请各位贵宾跟我登桥。”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