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漆”而至
卫艾云
山漆,如今,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题。
很久很久以前,我爷爷跟着太爷爷下放来乡下,一家人吃尽了苦头。太奶,一生不识字的裹脚老太,提议要让爷爷学门手艺,从此,我们家和山漆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们县的一个名叫山七的镇上,附近的一个村里有不少漆树。小时候,我一度以为山七镇名字的由来和这儿盛产山漆是有关联的。我爷爷一路打听,结识了割漆师傅黄老。
黄老,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山间农民,却拥有一门古老的手艺——山漆制作。
“漆树吃人”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割漆师傅黄老的心上。
每年端午节一过,黄老就要围着这山漆树来转了。清晨三四点钟,黄老就背着祖辈流传下来的背篓,一步步踏入浓雾弥漫的深林,朝着那令人闻之色变的漆树沟走去。山风呜咽,拂过树梢,仿佛无数鬼魅正窃窃私语。
这漆树沟像头野兽,层层叠叠的枝叶给这个山沟更添几分神秘和可怕。儿时,父亲的那句“漆树吃人”黄老铭记于心。“割漆一定要小心”,每次出门前老伴都要嘱咐的。
漆树林里,那一棵棵漆树树干粗壮,深褐色的树皮如同饱经沧桑的面孔。等露水一下蚌壳,黄老就要紧握着割漆刀,在树皮上划个“人”字形口子,用蚌壳接住。那漆液从陈年的伤口中再次缓缓渗出,凝结成半透明的“漆泪”,在微光下闪烁着神秘而诱惑的光泽。
“切口深了,漆树就活不成了;浅了,漆流不下来……”黄老父亲的话,一次次地提醒着黄老。粘稠如血的漆液,顺着刀口无声地流淌着,滴答……滴答……
这割漆,一割就是几十年的时间啊!父亲割漆受伤后瘫痪在床,这担子就落在黄老的肩上。进山前,黄老身上裹了厚厚的麻布衣服,漆树吃人的话,可真不是吓唬人的玩笑话。
“这漆树要割一年再歇一年,不然这漆树就废了。”黄老慢慢地说着。
黄老还要把这个山漆再熬成熟漆,这个过程,更是考究这位老人家的手艺。
推开黄老家的院门,远远就能看到屋内的那个木头架。木头架上有一大块老布(也叫土布),一头固定着,一头连着摇柄,背回来的漆倒在老布上,再摇这个手柄,这漆就慢慢地拧出来,漆液会从乳白色变成了褐色。
这边黄老的老伴就要张罗着熬制桐油,桐油倒进特制大锅里,再放一块竹板。锅台里架上大柴,把桐油煮得冒泡泡,等锅里的竹板泛黄后再冷却,如此反复几次。等锅里的竹板是深黄色再冷却一次。再次架上大柴烧个几分钟,桐油算是熬好了。桐油不能老、也不能嫩,要“老少咸宜”才算符合标准。嫩了,这刷到木制品上不容易干,老了,就刷不顺畅,还容易起壳掉。
等桐油熬好,就要把山漆和桐油混在一起进行调制了。把混合后的山漆刷在竹板上,等七八个小时,这竹板要是干了,说明这次调制就成功了。再放上一天,就可以用来给木制品上漆了。
后面的工序也叫髹漆,这是我爷爷的独门手艺了。当然,这手艺也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晴天不行,雨天也不行。
一份桃木红加水,给木制品刷上作为打底色。待这打底的颜色完全干透,山漆渣和石膏粉混合一下,填补木制品上的坑坑洼洼。待坑洼填平后就要制作腻子。熟漆配上石膏粉和桃木红水,一份腻子就做好。这时候,腻子就可以上木制品了。刮一遍、涂一遍。等表面干燥,若不满意,就把腻子再上一遍。这个基础打好后,砂纸就要登场,开始进行下面的打磨了。左磨磨、右擦擦,木制品表面会变得无比光滑,当然我爷爷也会收到一手一身的灰。
每年到这个时候,爷爷就会通知妈妈们要把我们“收”起来,因为要进行上漆的工序了。一不小心染上漆,身上就会生疮。所以,那一段时间,家里是封闭式管理,小孩们是不准去后面的院子的。可越不让我们去,我们就越是好奇越是想去看个究竟。有一回后院要上漆了,二哥忍不住,自作主张假装去后院拿狗盆,没想到一下中招。他是疼得嗷嗷叫,我胆小,没去看他一眼。至今,他还老说我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那时候,谁家陪嫁一套红通通的山漆漆的家具,那叫一个风光。如今,这门手艺,慢慢被人们淡忘了。可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守护着,微光也是一束光。
假如山漆会说话,我想它会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只要有光,就终有一日会闪耀山林。
“百里千刀一斤漆”,割漆人的翻山越岭,上漆人的精心打磨,才能让我们知晓木制品所凸显的华美和韵味。
假如山漆会说话,愿所有的美好如“漆”而至!
卫艾云,群众文化工作者,作品发表于多家媒体。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拒绝AI生成作品。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11、都市头条(ID:10950627)茌平文苑与茌平作协旗下公众号茌平文苑,系同一编辑部,作者向茌平文苑投稿,即被视为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授予茌平文苑的两个平台。如不同意,敬请在投稿时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