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高考
近日购得一本《历代状元文章汇编》,想看看状元们的文章有多么精彩绝伦,以至于在全国一年(唐朝一年,宋元明清三年)才出得一篇这样的夺冠之作,同时也想了解一下皇上们是出了怎样的难题来考这些贡士的。
这本书汇编了从唐代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千二百多年间89位状元的“策问”答卷。我浏览了一下目录,这些状元中,最有名的是宋代宝佑四年(1256)丙辰科的文天祥。其次是创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明代状元杨慎,其他的,恕我孤陋寡闻,就感到很陌生了。今选垂拱元年(685)乙酉科试题供大家欣赏。
主考策问:武则天。考生:吴师道(该科状元)。
武则天的“策问”共有五道题,其要点是:
一、欲使吏洁冰霜,俗忘贪鄙,家给人足,礼备乐和,庠序交兴,农桑竞劝。未待干戈,遽清金庭之祲,无劳转运,长销玉塞之尘。利国安边,伫闻良算。
这道题是问如何才能使官吏廉洁、百姓富足、社会和谐、学校兴旺、农业发展、没有战乱,边疆安定。这是一位称职的皇帝最为关心和必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自然要考查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和应对之策。由此观之,武则天可算是一位有治国安邦理想的政治家。
二、欲使岁星入仕,风伯来朝,河荐萧张之名,山降申甫之佐。多士溢于周朝,得人过于汉日。行何政道,可以至斯?
这道题是问怎样招致人才。她对周朝和汉朝因借助于人才而使国祚延续好几百年的历史是清楚的。她希望本朝“多士溢于周朝,得人过于汉日”,可见她对人才的看重和渴望,可用“思贤若渴”来形容。科举考试本身就是在为国选拔人才,可惜在这次考试中独占鳌头的新科状元吴师道除了留下一份精彩的高考答卷之外,没有成为周朝的申伯、仲山甫,汉代的萧何、张良那样的辅国能臣,虽然曾任司勋员外郎、吏部侍郎、户部郎中等职,但其政绩平平,史书鲜有记载。
三、朕闻明王阐化,化感人灵之心。圣后宣风,风移动植之性。仰惟前烈,何德而臻此乎?
意思是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阐扬教化,能够感化人心;圣后宣扬风气,能够改变动植物的性情。敬仰思慕前代的英烈,是具备了怎样的德行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这个问题反映了这位女皇希望通过教化来感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的良好愿景。她也认识到,要想感化世道人心,首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德行。这是她想让这些参加考试的贡士们给自己提出一个道德修养的目标和标准,表面上是考这些贡士,实际上含有问策请教之意,可见她对改善社会风化怀有殷切的希望,有着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器量。
四、这是一道分析“五行”之色与王朝兴衰关系的问题,实质上是一道史论题:在秦朝奠定霸业、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些问题上,古人的观点存在着许多矛盾。如张苍的议论,与公孙的观点相反;贾谊的谈论,又与刘向的说法相去甚远。诸位学富五车,文章写得精妙,请详细陈述事实,评价前代的儒者,给出恰当的评判。
这是考查贡士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判能力,她以秦朝成就霸业和曹魏以三分而统一天下为例,流露了她的抱负和野心。
五、武则天认为历史记载的开国渊源和帝王之道或“无其处而有其名”,或“有其号而无其事”,她问道:“欲令历选前贤,远稽上德,何君可以为师范?何代可以取绳墨?”
她想知道自己应当以前代的哪个帝王为榜样。应当效法哪个朝代的治国理政之道。
考生吴师道答完前四道题,答第五道题时写道:“陛下选贤任能,开疆扩土,治国有方,可以垂范千年,又何必效仿前朝和往昔的帝王呢!”此言使武则天十分受用,吴师道便被录取为今科状元。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治国之道确实具有其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治上:打破传统,强化集权。打击门阀士族:通过科举制度提拔寒门子弟,削弱世家大族势力,如首创殿试、武举,扩大选官范围,让更多有才之士进入仕途。加强中央集权,任用酷吏打击反对势力,同时改革官僚机构,巩固自身统治地位。
经济上:重视生产,发展民生,推行均田制,鼓励垦荒,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得以稳定提升。兴修水利,组织修建多处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保障粮食产量。
文化上:提倡文教,重视人才,尊崇佛教与儒学,利用宗教和文化思想巩固统治,同时组织编纂典籍,推动文化发展。重用贤能:狄仁杰、张柬之等名臣均得到她的提拔任用,形成“君子满朝”的局面。
军事上:巩固边防,稳定疆域,抵御外敌,对突厥、吐蕃等边疆势力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派兵征讨,另一方面通过和亲等方式维持和平。在边疆设置北庭都护府等机构,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武则天的治国举措既延续了唐朝前期的发展基础,又通过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武则天执掌朝政20年,称帝15年,她把自己全面执政的第一年(685年)改元为“垂拱元年”,希望能够“垂拱而治”,但事与愿违,诺大一个国家,内外矛盾重重,焉能无为而治,所以她不断地改变年号,竟达17个之多,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只有4年,一年之内改变年号的就有四次。她希望通过这些吉祥的词语带来一种神秘的力量来加持她的统治,维护她的政权,这也表现出这位女强人内心的焦虑和不自信。陕西乾陵的无字碑也是这种心态的另一种表达。
2025年6月20日于银川望云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