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玉女潭
陈宝明
“碧玉徒强名,冰壶难比德。惟当夕照心,可与渊沦色。”也许是受了唐朝常州刺史独孤及《题玉女潭》诗句的濡染,深秋时节,我们迫不及待出门呼吸新鲜空气,释放压力,放飞心情,体验户外活动。驱车南下,到了举世闻名的玉女潭风景区,饱览秀山明水的诱人风光。
玉女潭位于宜兴湖㳇镇28千米处的莲子山深谷中,为一处天然景观。造园艺术布局精巧,匠心独特,名贯古今。这里谷深林茂,山峦叠嶂,溪流不断,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环境清幽,怪石嶙峋,穿石绕树,千姿百态,身临其境,正是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难怪唐朝宰相、文学家权德舆褒奖玉女潭为“阳羡佳山水,以此为首”。唐寅、仇英到此,作有《山庄孤遗图》《玉阳洞天》《桃源仙境》等传世名作。现代大文豪郭沫若游历宜兴,在玉女潭徘徊遣兴多时,发思古之幽情,称“截山一角、自然成趣”,留下了“天下第一潭”的赞誉。著名吴中才子文徵明到此流连忘返,写下文采飞扬的《玉潭仙居记》。1982年,玉女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荆溪十景”甚至以“玉潭凝碧冠之”。
相传远古时期,王母娘娘在天堂享尽荣华富贵,想在人间选一风水宝地举办蟠桃盛会。民间流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她疑信参半,想一探究竟。于是便乔妆改扮,下凡苏杭,亲自窥探青山绿水,比较各地的旖旎风光,发现了阳羡(宜兴古称)莲子山灵山秀水与众不同,最终一眼看中了。为了办好蟠桃盛会,她命天兵天将搬来了最好的太湖石,移来了最美的花草树木,又命东海龙王把山上的潭底打穿,引来了太湖之源。一切就绪后,就派身边的天庭玉女下凡操办盛会。玉女在此发现了一处镶嵌在山腰上的水潭,水光潋滟,清澈如镜,同琼瑶玉露一般,潭中沙石清晰可见,蓝天白云尽在其中。盛会曲终人散,玉女和众仙女虽然回到天庭,但她时常惦记水潭的绝妙秀色,于是,每当朝霞满天旭日东升之际,便下凡来此沐浴戏水,故当地人将其称为“玉女潭”。
走进玉女潭,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的门楼,古朴典雅,门楼上“玉女潭”3个大字秀逸天成,是现代著名书画家阮文辉所书。过了门楼,山径曲折蜿蜒,周围湖石玲珑,古雅亭宇廊阁错落有致,两侧山坡上青翠葱茏,竹林窈窕多姿,林间鸟语花香。对面静静地矗立一块圣旨石碑,是乾隆乙丙季春月临笔的“日金斗进”。前方碑亭里还有一方巨碑,镌刻着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玉潭仙居记》全文。碑文记载了玉女山庄在400多年前的建设历史和景观分布,是宜兴景区中独一无二的记录景观的碑刻。石碑字体遒劲古朴,超逸若神,吸引着游人注目凝睇,真是“古人镌碑缀景观,名潭石刻不虚传;细拓精雕留胜迹,碑林神采耀玉女。”穿过碑亭,到了“玉阳洞天”牌坊,有一株历经2200多年的紫藤,生于石缝,根枝遒劲,叶片茂盛,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叶绿而花茂。牌坊两侧所镌唐代诗人张祜的“石中古藤千年色,苍崖洞天百尺阴”的诗句,就是这株古藤的写照。进入“玉阳洞天”,这里是由地表石灰岩风化形成的溶洞,鬼斧神工,怪石林立,凉气袭人,堪称是一处难得的避暑胜地!接近山花烂漫的岸边,只见半山低洼处,潭水面呈长方形,约半亩大小,潭深达70米,大旱不竭,大雨不盈。站在潭边,潭水清冽湛碧,莹洁如玉,碧水荡漾,清澈见底,宛若一面硕大的明镜,镶嵌在低矮山丘之中,光可照人,这就是“玉潭凝碧”。潭三面石壁相依,四周草木葱笼,青藤古树茂密,绿树如茵;潭顶天然石梁横卧而架,如天桥凌空,岩石垒垒,气象万千;绿色蔓藤缠绕倒挂,丛丛茂密的灌木长在岩壁罅隙里,彩色藤花争奇斗艳,加上色彩缤纷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使这“玉潭凝碧”的景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正如六朝诗人谢灵运在《长溪赋》中写的“潭结绿而澄清,濑扬白而戴华。飞急声之琴汩,散轻文之涟罗。始镜底以如玉,终结岸而成沙。”明代诗人万士和诗云:“映树层层翠,含云片片阴,壑余声杳杳,山拔气森森。”这些古诗无疑是对玉女潭的绝妙写真,给我们带来了游览玉女潭的美好享受。
玉女潭是江南园林的源头,也是一座诗情画意的天然乐园,中国山水造园最美的人间仙居。据史料记载,玉女潭始建于唐代,兴盛于明代。自唐朝起,玉女潭就是文人名士筑造别业和相约游览的佳处。唐大历间(766—779),滁州剌史、诗人李幼卿曾筑别墅于玉女潭,曰“蒙溪幽居”,左拾遗独孤及为其书匾。明嘉靖年间溧阳名士史恭甫视玉女潭水势因山势千变万化,环境优美,也于此造建“玉潭院”和“玉光阁”,历代文人雅士在此留下许多名篇佳句。相传唐昭宗和宰相陆希声携来同游,唐宰相权德舆和明相徐溥、夏言、叶向高以及明礼部尚书万士和、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南京吏部郎中袁中道等朝廷重臣相继在玉潭山庄常住,悠游逍遥于此。
玉女潭在历史上曾几度繁荣、几度沧桑,后日趋荒废。1979年以后,玉女潭逐渐引起政府园林部门的关注。1983年12月由县园林管理处与湖㳇乡阳泉村联合开发,面积达16公顷,保护区面积计2平方千米,投资70余万元,历时2年多。建设“玉女山庄”。恢复了寻玉亭、芙蓉城、玉光阁等10多处景点,并于1986年2月1日对外开放。2006年由银环控股集团公司投资1.8亿元人民币,在原景区的基础上,对景区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传承山水园林文化,拓展和丰富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内容,相继恢复和建造了玉光阁、玉女亭及回廊、紫光亭、亦仙亭、缥缈亭等景观,玉女潭的悠久历史文化又重现辉煌。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夙昔专供朝廷名臣、文人雅士,悠游逍遥和帝王后妃游玩沐浴的玉女潭,与玉阳洞天、影视基地以及相继建造的颐山院等景观景点串珠成链,现已成为平民百姓日常打卡的仙居。
作者简介:
陈宝明,男,1956年生于宜兴,字庭倬,号乐善,从事旅游景区管理工作,曾担任宜兴市张公洞管理处主任、善卷风景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熟谙宜兴民间文化艺术,尤其对“两洞”“梁祝”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曾有多件作品发表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屡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2021年出版的著作《漫话阳羡》有口皆碑,2024年出版《宜兴梁祝》。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兴市徐霞客研究会秘书长、宜兴市华夏梁祝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