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路鸣蝉 夏天听知了在树上高唱,秋天听促织在窗下低吟,这是和平宁静的乡村生活的意趣,城里人就很难有这样的耳福。我在银川居住已整整十年,就没有听到过知了的叫声,也没有看见过蟋蟀的踪影。据说夏秋之际在中山公园和森林公园会有蝉鸣,可惜我去的次数较少,也与这歌声无缘。记得有次暑期回老家看望父母,妹夫知道我喜欢吃面条,说凤翔县城有一家饸饹面很好吃,要开车带我去尝一尝,我说为吃一碗面开车跑30多公里太不划算了,不去了吧。他说咱们县城太热,上了原凉快,咱就权当乘一回凉。盛情难却,便随他前往。出陈仓区,宽阔光洁的公路两侧成片成片的深红色的木芙蓉正在盛开,在绿树和庄稼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艳丽华贵。
上了虢凤坡,就是著名的黄土高原了,一股凉风灌进车窗,令人浑身一爽,脸上的汗立马就干了。几分钟后,公路两旁出现了两排枝叶相连的高大的垂柳树,树干都比水桶还粗,密密长长的柳枝在公路上空摇曳飘拂,树阴遮蔽了整个路面,汽车行驶在以庄稼为墙、柳枝为帐的一条长达十几公里的绿色走廊里。蝉在柳树上高唱,嗓音悠长且富有磁性,似有西凤酒的热烈和醇厚。知了的歌声从每一棵柳树上传来,不管车子走到那里,它们都在你的头顶上歌唱。我想,这恐怕是世界上歌手最多、队伍最长的合唱团吧!
“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被称为“凤翔三绝”。当年苏东坡在凤翔东湖亲手载下的东湖柳的风采我们刚刚领略,而凤翔姑娘的手巧早已名冠三秦,她们制作的布艺、泥娃娃、马勺脸谱和草编工艺品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的游客,并已远销到东南亚及欧洲各国。而这次来凤翔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这绵延十几公里的柳路蝉鸣。这蝉声已经鸣唱了上千年,至今仍不绝于耳。
唐代深得唐太宗李世民赞赏和器重的虞世南听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这是他踌躇志满的自况。
因讽谏武则天而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听过:“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这是他无奈的表白。
清代诗人朱受新也听过:“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这是他明志修德的宣言。
曾经路过此地的林则徐听过,虽是路过却留连多日并植柳以志纪念的左宗棠,也一定听过。当年苏东坡亲手栽下的东湖柳和左宗棠手植的左公柳的子孙们已遍布这片古老的雍州大地,这蝉的歌声也从古代唱到了今天,唱遍了黄土高原,响彻了三秦大地,其中饱含着多少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悲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