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治理国土》是一首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律诗,通过自然意象的对比,展现了国土治理的成效。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
1. 意象运用与对比手法
首联"萌芽独立垭/秀木吮精华"形成生长过程的时空对照,颔联通过"叶落飘他处"与"泥逃成壁沙"的对比,暗示生态失衡的危机。颈联"江载河流"与"船穿浪啸"的动静对比,暗喻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双重影响。
2. 生态主题的递进表达
诗歌遵循"破坏-治理-成效"的递进结构:前两联展现生态脆弱性,颈联转折暗示治理必要性,尾联"万峰峻秀/百鸟祥和"则呈现治理成果。这种结构使主题表达更具逻辑性。
3. 新韵运用的音韵特色
采用新韵后,"垭(a)/华(a)"、"沙(a)/家(ia)"等韵脚在普通话中更和谐,如"佳(ia)"与"家(ia)"形成完美收束,体现现代语音特点。平仄处理上,"风吹叶落(平平仄仄)"与"雨泻泥逃(仄仄平平)"的工对符合律诗规范。
4. 时代价值体现
尾联"江山美/生态佳"的直抒胸臆,呼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环保理念,将传统律诗形式与当代主题有机结合,体现了旧体诗的现实关怀。
此诗通过严谨的律诗形式,完成了从生态危机到治理成效的艺术呈现,展现了传统诗歌形式表现现代主题的可能性。若能在意象衔接和词语锤炼上再作打磨,艺术表现力将更为突出。
七律 治理国土(新韵)
文Ⅱ刘兴祥
播下萌芽独立垭,长成秀木吮精华。
风吹叶落飘他处,雨泻泥逃成壁沙。
江载河流填海纳,船穿浪啸护园家。
万峰峻秀江山美,百鸟祥和生态佳。
【作者简介】刘兴祥、 年轻时曾在西藏边防服过役,退伍后,就职于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等单位至退休。曾任一级警督、三级警长。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重庆嘉陵诗词学会、渝中区诗书画院、开州区作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等;以古典格律诗词为主。兼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现代韵律诗歌等个人专集12部,100余万字。代表歌曲作词有《战友情深》《无缘》《老同学之歌》《怀念邦达》《开州明珠雪宝山》《森林警察之歌》等。
【老丫文苑 :创始人】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