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粲花笔
路边
明崇祯九年(1636年),因拒绝贪赃枉法而从福州知府任上回宜兴老家归隐多时的吴炳,终于完成了中国十大喜剧之一《绿牡丹》的创作。这是他的第五部剧作,之前他已经写出了《西园记》、《疗妒羹》、《情邮记》和《画中人》。感谢淫恶的权贵熊文灿,中国历史因他而多了一位文化巨匠。这年的吴炳正在家中一面排戏,并教音律于童子,包括后来成才的文学家万红友等,一面对自己的作品作精益求精的修改。
这时家人抄来的邸报消息却是清军再次南侵,宜兴籍兵部尚书卢象升已经率部投入了保卫京师的战斗。吴炳闻讯掷笔,乡贤周处所传舍生取义地方精神在胸中燃火。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君皇忧虑为臣当担,秀丽的江南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桌案了。吴炳毅然复出,补浙江盐运司,为朝廷效力。
宜兴东氿水西氿水两氿夹城成蝶,龟龙麟凤辈出。东蠡溪西蠡溪两溪相望称荆,风光胜似画卷。出南城门有一条堤,是当年宜兴百姓为助岳飞抗金,连夜赶筑的运兵支前高速公路,叫岳堤。岳堤上有五座桥,分跨濑江西溪,叫做泗水桥、观音桥、跨庄桥、泾水桥和石板桥。沿岳堤数百步西望,有占地六亩三分一小庄,因岳堤五桥而名五桥庄,这便是吴炳的家所在。
五桥庄在吴炳的精心打造下,漂亮得如偓佺仙乡一般。四面环水,一孔吊桥从西边进出,桥内院门外有石狮有牌坊,院内有巢云阁、凝翠楼、抱峰斋、彩虹堂、锦石轩等。厅榭楼阁相成趣,菊芍杜鹃应时开,有井有假山,还有两个荷花池。吴炳唯美,他在艺术上传承了临川派汤显祖的精华,人物刻画追求至情至意,语言雕琢讲究辞藻炫丽。妙句艳花自成粲,他把五桥庄称为粲花园,五部剧作称为粲花五曲,他把自己称为粲花主人,把手里写作的笔称为粲花笔。
相传因为清军入侵,吴炳拍案而起,愤然掷笔。粲花笔竟然从粲花桌上蹦起,越窗而出,飞落荷花池,倒立斜戳在水面上。从此不仅是吴炳的家人,不仅是五桥庄人,全宜兴人都知道了粲花曲粲花笔。“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州俦”(龚自珍语)。常州府八县之一的宜兴,不仅出名士,而且周处之后总出忠良耿直之士。
吴家在宜兴是大族和望族,吴炳排行139。高祖吴玉、曾祖吴纶分别官至户部员外郎和礼部员外郎,祖父吴仕是户部主事四川参政。他家还有鸿胪寺序班吴骍、太常寺典簿吴晋明、礼部尚书吴俨、知府吴骖、礼部主事吴时徽、上虞知县吴士贞、户部尚书吴贞毓和礼部员外郎吴贞启等等。吴家不仅诗文传世,如《颐山诗稿》和《冰心斋诗》等,气节更为后人钦佩。清军来时,族人吴允褆坐祠不屈而死。卖国贼孙可望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十八先生案,吴贞毓是遇害者之一。
吴炳改革盐运弊政,商贾称便,后任吉安知府,又升江西提学副使。崇祯死后,吴炳追随南明,西元1647年官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同年为清军所俘,舍生取义绝食而终。康熙时,朝廷批准宜兴本邑建吴公祠和卢公祠祭奠英烈。乾隆四十一年,朝旨赐双忠,追谥吴炳为忠节,追谥同为抗清殉难的名将卢象升为忠肃。
入清后,吴家少有为官。文化大家吴梅鼎传承了吴家的紫砂缘,著有《阳羡茗壶赋》。他的父亲吴洪化则干脆皈依佛门,粲花园最后萧条败落。清人沈堡《淮游记略》说:“今虽丹臒剥然,尚可游观也。”据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于成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向吴氏后人调查,粲花园主屋粲花斋抗战前还存在,后毁于日军清乡修路取材。
至于粲花笔,今年81岁高龄的宜兴石棉业创始人马孟其说:“上世纪五十年代还见过,就倒斜插在荷花池里。石灰岩质,直径约两尺,水面之上长就近两丈,笔杆顶端的笔体笔锋轮廓清晰,真正的天下第一笔。我走南闯北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了,宜兴之外从没见过。开始不了解,后来听村民说了粲花主人的故事,对吴炳非常钦佩,心中对那粲花笔也敬意顿生。”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