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八十年前的事了,凭自己的记忆还可将旧事还原。值今年反法西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愿将童年时代担任抗日儿童团长之经历公之于众。为这庆祝之花增添一片绿叶。原籍山东黄县一处山村,称文基姜家(今为龙口市文姜村)。
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我地便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抗日武装,袖章标为“三军”,大本营即设在我村一所“文基寺”大庙内。初入学的顽童,在党的召唤和哺育下,开始有所觉悟,听党的话并接受安排。父亲成为农民武装抗日自卫队的一把手,村指挥;我本人则被任为抗日儿童团团长。爷儿俩都是村中抗日救亡之骨干分子。随着形势变化,日伪占领县城。新建立政权及各抗日组织,逐步南移转入山区。我村便成为根据地之边缘区。当时儿童团的任务已在团歌上标明:月儿弯弯,星光闪闪,我们都是儿童团;站岗放哨,又当侦探,盘查行人捉汉奸。鬼子来了,我们就跑,跑到八路去报告;许多八路,拿着枪刀打跑鬼子把家乡保。
(八路军是由原来的三军改编的)我们正是按照团歌上的任务,在实践中行动的。我们成立班组,按序排值路口站岗,风雨不误。任务是查路条,盘可疑行人,并挂小黑板,上写常用字扫盲。对可疑行人,经盘查后遇有问题即交由村自卫团或驻军审理。从中几次查到过私通鬼子的奸细。一次是由两名队员查到一卖炒花生的小男孩,经搜腰翻出敌特中的联络暗号,交由驻军独立营认定是伪军(俗称二鬼子)收买的坏蛋。念其幼稚贫穷,经我军有关人员的耐心教育说服,被争取过来,不杀头为我军服务,传递假情报,反过来把所知敌情向我军传递。从中儿童团立了一大功,深受鼓舞。随着时间的变化,鬼子的凶残害得百姓痛苦受难。例如一次鬼子兵遭我地方武装激战,使之伤亡惨重。为报复将我游击队包围一村中,没曾想军民亲如一家,都在认子、辨夫的真假行动中脱险,引来鬼子对整村的大屠杀(称为平村镇)。
鬼子出动宪兵队将整个村加以洗劫,男人全都装上汽车,运往关东(东北)做劳工,妇女年轻者一律驾至澡塘,洗完澡加以折磨殘死。而我根据地内也成立了锄奸机构---公安局,专门为惩办汉奸卖国贼的专职性机构。这中间有一位令敌丧胆的能手,著名程姓的一位英雄。经常单人独来独往,深入虎穴。有时手把自行车飞快直驶,遇有伪军岗哨查问:什么人?他便抡起手枪,嘭嘭两响,口称:八路!谁也不敢拦挡。有时身揣个枕头,男扮女装,怀揣着假孩子,深入城内,要活捉杀人不眨眼的伪县长杜祝广(后来被敌人识破,失败就义,那是后话)。
有一天程同志到学校找到我,让去城里侦察一下情况,他要去惩办。二鬼子的警备队长。要知道当时为了个人安全都是秘密进行的,防止走漏风声,汉奸告密是要砍头的。当时都是靠两只脚跑路,二十华里,去后再抓紧返回。到了当时的县城,两道城墙,第一道是石灰混凝土筑成,无垛口;内城是砖石结构,有垛口、炮楼。中间有所姑子庵,上层为登瀛阁(相传是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药,派方士(过去道士叫方士)徐福由黄河营带五百童男五百女登船东度后,建立此阁便是盼徐福求药归来的。
进城后,一般孩童可不持证件随意进出。先联系到卖花生的小男孩,见面很热情,问想去什么地方便可带领去?我就回答:听说姑子庙很好玩,想进去看看。他顺利地答应了,带我先去上房(分上房为隆聚(一尼姑的法名),老姑婆,穷困),再由上房向下至下房,年轻美貌姑子多名。当家的为圣范(另一尼姑之法名),为求靠山,招伪警备队长做皮肉生意,正中下怀。这大烟鬼整日就在那女人床上与之鬼混,使下房生活非常富足。据说为招揽鬼子当官的还存有小元宝。二人下得台阶,见有香客在殿堂烧香跪拜转身要进东房厢房(尼姑的卧房),便有持枪的岗哨把门禁入。偶然可以听到淫荡小曲:十七十八女裙钗,未曾出阁怀抱胎,爹爹过来瞅一眼,妈妈过来骂贱材……周围的环境都记在心里,便告辞回到村中,如实向程同志汇报。
程同志听后非常高兴,第二天约我一起进城。进了城南的北二里处(黄县有个奇怪的现象,称为四遥。即与城相反的名称:城东有个城西头,城西有个东头吕家,城北有个南战,城南第一村称北二里处)。一所简陋之饭馆中存放自行车,配合人给担出松材,挑在肩上,同我一起进入东城门。岗哨盘问,顺利地掏出良民证准入,直奔登瀛阁下的姑子庙。我与院内的管家联系,让进院内是为了做饭用的担挑松材。在讨价还价过程中,有意向东厢房靠近。当然此时的卫兵也放松了警惕,过来凑热闹。此间东厢房又传出来男子声调:正月十五庙门庙门开,牛头马面两面两面排,阎王老爷上面上面坐,一阵狂风刮进个女鬼来……正当这儿听得有劲时,放下挑担的程同志,一闪身,靠在军哨的背后,一个手掰的锁喉动作,还未等其缓过神来,便一命呜呼报道去了。
接着飞身进入东厢房,进门见那伪军官正在裸女的陪同下,吞云吐雾的大烟瘾中唱小曲。见突然闯进个身强硬汉,已知大难临头,刚想要比试比试,还未来个急,程同志却发话了。问:你就是那许大头吧?回答的声音,无力地结巴起来。告诉你:今天是你八路爷爷来要你的命,当狗汉奸就是这个下场。一把锋亮的匕首,干净利落地切断脖颈,一股股血淌出,还未听到饶命之声即去了阎王殿!再警告小尼姑:今天没你们的事,快把衣服穿好,躲开,往后别再做坏事!尼姑们都抖瑟地战兢,话已说不出来便都散开。程同志转身带领我这伙伴,出了东门,再次至北二里处的饭店,推出自行车,把我扶上后座,一溜烟上了公路,向南飞至根据地。
城里的家伙当知道事发赶来时,也只是象征性地鸣几枪了事,根本不敢上路追踪,深怕中了八路的埋伏。而我俩乘着胜利的喜悦按时赶回家中填肚皮了。
20250608下午16:00-18:00完稿
作者简介:
孙聚德,1930年出生于山东省黄县文基乡姜家村,儿时因日伪骚扰仅读几年小学后务农。1946年参军,曾任通讯员、卫生员、见习军医等职,曾参加过华东战场各大战役,攻潍坊,打济南,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上海、横扫东南沿海残匪,并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等。数次立功受奖。一生中经历丰富,是工、农、商、学、兵于一身的文武全才。在《一生难忘一瞬间》、《震撼世界一千天》及部分刊物上发表文稿。 从部队转业后考入医学院,毕业后任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外科医师,脑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现已离休多年。现出版小说《白求恩式的医务战士》、《除霾排毒健心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