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南 的 冬 天
作者:徐 徐
主播:丽水边
江南的冬天,随着小孩子的渐渐长大,我已经感受过多次了。做为一个被北方凌冽的寒风肆虐过几十年的人来说,江南的冬天,微风像恋爱中少女温柔的手,带着些许的凉意,羞涩地抚摸着爱人的脸庞。世间万物又像柔情中少妇清雅的旗袍,恣意地展示自己的温婉。所以说,江南的冬天,对于我这个来自北方粗俗且视野不宽的人来说,是一瞥惊鸿,无情地冲击了我满脑子对于冬天的印象。
江南的冬天,原住民是不穿棉衣的,他们耐得住冬天最低摄氏5~6°的气温。年轻女子上穿一件薄呢大衣,下穿厚裤袜,有的甚至要露出一节脚踝来。秋裤是年轻男女都不穿的,穿秋裤的一定不是原住民。而穿羽绒服的老少男女们,也一定是北方人,甚至东三省的居多。所以说,江南人是不怕冷的,他们不但穿的少,铺的盖的都薄。女儿上海读研时,寝室里冬天没暖气,我不远几干里邮寄鸭绒被褥毛毯。可同寝室的女孩子,在用板条拼的床铺上铺一条竹席,一床薄薄的被褥就过冬了。对此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突发奇想,觉得应该归于江南人的饮食习惯。他们是无汤不餐的,每顿饭都要煲汤,而早中晚的汤是不同的。食材不同,时间不同,春夏秋冬也不同。不是如我烧个鸡蛋汤了事,而是有诸多讲究,至于什么讲究,我曾听了好多遍,但我无心学所以就无心记了。想必是江南人煲的汤里驱寒祛湿的功能,久而久之滋养提升康健了他们的体魄。但愿这不是我的臆想。
当然,最主要的,应该还是江南气候的温润。我的卧室是南北通透的,而且通透程度是完全彻底的,南北两面是偌大的玻璃窗,由于居于高层,与平行楼层的最近距离也有千米,所以我晚上是不拉窗帘的。所以,夏天躺在床上,能看到满天星斗和万家灯火。
冬天的早晨,我起床后喜欢站在窗前远眺冬景,窗外虽然没有夏日的姹紫嫣红,却依然绿意嫣然。偶有一片落叶飘零,大多仍在枝头恣意,风起时仍绿涛汹涌。晨霜只在日出前匆匆如昙花一现,日出后马上变成水滴,晶莹在绿色的叶片上面,悄悄湿润着空气。
我是上年的十二月中旬南下的,之前家乡已供暖。享受温暖之余,脸皮像石灰墙一样干燥,不得不时而贴张面膜给皮肤补水。而江南冬天的润泽,好比是秋天的延长,春天的复苏。太阳出来,仍感觉热气蒸腾,于是老叟稚童们又都出来,谈天嬉戏。
每天早上送孙儿去幼儿园回来,我会在一个人工湖边驻足,那里有人垂钓,有孩子老人在拿菜叶馒头喂黑天鹅。而我,只是看湖水的宁静的波纹,看脚下的浓绿的草,看湖岸边竹林雪白的芦花。有时还会看到一丛丛红色的株粒般的种子。甚至有一天,我还看到了一株向日葵,黄色的花盘在丛丛绿意中闪耀。那一番清淡素雅的背景,那一抹灼目的红黄,那一圈涟漪的水光,都足以让我尽情欣赏江南的冬景带来的意境。
元旦假日后,幼儿园在金匮公园组织了一次绿色游园活动,我陪孙儿前往。在熙熙攘攘的喧嚣中,在孩童们纯真的欢笑中,冬日公园里没有冬天的肃杀,却处处饱满着盎然生机,这是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享受不到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是我彼时彼刻的心境。
江南是多雨的,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新年后,北方遭遇了大幅度降温,江南便阴雨连绵,淅淅沥沥。雨丝细细的,似洒落的白色的雾,悄悄地丝丝入扣。细雨蒙蒙中的景象,又是说不出的悠闲境界,雨悄悄,人亦悄悄。下午四点,等待在幼儿园门前的人们,七色伞下嘁嘁咕咕,捂嘴禁音,像似怕惊扰了谁……
然而,我感知,对江南的冬天的欣赏与喜爱,应该源于自己内心对大自然,对冬天的景色对各种人物事物的态度,如果心中充满雾霾,再明丽晴朗的天空也会让你视而不见,更不会让你产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感悟与憧憬。
作者:徐肃恵,网名徐徐。退休前在昌黎县委党史研究室供职。
主播:张淑芝,网名:丽水边。中共党员,退休前系秦皇岛市事业单位党务工作者。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秦皇岛朗诵艺术团成员 ,秦皇岛市朗诵协会会员。 京津冀头条编辑部“秦皇岛头条”主播。爱文学,喜欢朗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