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沧河桥(4)
B—52战略轰炸机在轰炸高炮阵地的同时,也把沧河大桥工地炸了,多枚500磅的航弹接二连三在沧河爆炸,水柱冲天;桥墩上刚搭建起来的枕木垛垮了,木排垛垮了,许多器材掉入水中被激流冲走;一些战士根本来不及撤下来,直接从垮塌的墩台上跌落下来,有的是被机关炮扫射中弹落水,鲜血把江水染红……
“赶快救人!”舒大队长组织指挥着,水性好一些的干部战士应声扑入水中;毕春临营长穿着救生衣上了汽艇指挥施救……不一会,汽艇被巨大水柱掀翻,他和两名水手,还有刚获救的一名战士,4人不见了踪影。“他们被汽艇扣住了!”舒大队长大声喊叫。展超排长、陆成湘班长和章水泉率先跳下去了,李陈久连长根本没顾及自己穿着钢架背心也下水了,合力将汽艇截住,翻转过来,却不见一个人影。舒大队长和一群干部战士立即沿河岸向下游寻找,直至与红河汇合处,也只找到一名水手和那个获救的战士,不过都已牺牲。
舒大队长眼眶湿润了,他抱头坐在河边,毕春临的身影在眼前不停闪现,他料定他和另一名水手一定冲进大海牺牲了;站起身,重新回到工地,对政委说:“开追悼会吧。”
这次空袭,大桥工地已有17人牺牲,除毕春临和那名水手,都已入殓安葬。 追悼会会场设在大桥北边的一块林地中。会标黑布白字:“援越抗美烈士追悼会”,对联黄布白字:“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蓝色底幕上挂着烈士遗像,没有遗像的就用白纸写着姓名代替,两旁是芦英明政委送的挽联;遗像下方摆放着各中队、分队送的花环或花篮,都是采摘的野菊花、木棉花等一众野花扎制,大队会议室的四盆金菊也搬来放在中央,整个会场庄重肃穆。
李陈久带着团里仅有的一台小车去炮兵支队医院接叶雯,他走进她的办公室对她说:“老团长叫我来接你。”“好,我收拾一下跟你走。”叶雯并没有听出这话中有什么异样,仍以平静的心态收拾好桌面,跟着出来。当她走近小车、看见车上的王晓红,突然感到有些不对劲,忙问:“他人呢?”显然是问毕春临;“他走不开,没来。”李陈久搪塞着,王晓红帮着腔,她只好上车一同前往沧河大桥工地。往日里,几个人在一起的欢歌笑语完全被安静自持的气氛所代替;而叶雯内心并不平静,她千愁万绪地思索着毕春临的种种可能。
小车很快到了大桥工地,心绪不宁的叶雯急忙下车,眼前的一切让她一下子明白:这般郑重其事接她来的原因,是她心心念念的人“没了”。她一边呼喊着毕春临的名字,一边跑向她十分敬重的舒诚团长;舒大队长迎上去,扶住触目崩心的叶雯。“我该怎么办啦?叔!”叶雯声泪俱下。舒大队长眼眶滚动着泪水,哽咽着对叶雯说:“我和你一样,孩子!你失去了亲人,我失去了好兄弟呀!”舒大队长掏出手绢递给她,说:“战争的分分秒秒都有生命失去,每次看到战友牺牲,我心口像刀剐一样,不仅痛还流着血!我十分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舒诚大队长一番推心置腹地劝慰,叶雯的心绪慢慢平和下来,王晓红上前扶住她,一同走进追悼会会场。
“同志们:烈士追悼会现在开始……”舒诚大队长主持追悼会。
接着默哀、一一介绍烈士生平,随后由芦英明政委致悼词:
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你们发扬崇高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仆后继、英勇对敌,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涌现出了一批像毕春临营长一样的英模功臣……你们,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你们的人生价值,正如我送上的挽联:名垂青简 功耀中华 万古长怀英烈;气壮丹霄 身葬异土 千秋共仰楷模……
追悼会结束后,叶雯上前揭下了写着“毕春临”名字的那张白纸,叠好放进了贴胸口袋中;随后,上山采摘了一些野菊花和木棉花,在舒诚大队长、李陈久连长和王晓红陪同下,驱车前往红河入海口祭祀亲人。
几个人站在海滩上,肃穆敬礼;叶雯捧着鲜花走向大海。蔚蓝色的天,蔚蓝色的海,还有海天间的云山,似乎揣摩透了她的心境,一下子蒙上了一层凄美的灰蓝色;就连她脚下的波浪也摔碎成了千万朵浪花接住她的泪珠一同泼洒……她望着大海深处大声呼喊:“我的亲人啦……你……在哪里?”翱翔的海鸥听到了,它们围拢过来,贴着海面一次次掠过,高亢的鸣叫也变得寒凉;她把手中的鲜花一朵一朵放在水面上,让海浪把它们带走,向天涯,总有一朵属于他……
其实,毕春临营长和那位水手并没有牺牲。他俩是被掀翻汽艇的巨大水柱直接拍进旋涡中,又被激流卷走;中间虽有多次试图靠岸而不得,命随天意进红河,飘上一座孤岛。精疲力竭的两人相互搀扶着,走过沙滩,走上孤岛。孤岛上,一个穿着中国军人短裤、背心的人出现眼前,他俩惊诧莫名地一时没了言语。心想,“岛上怎么会出现中国军人?”“莫不是他也和我们一样?”其实,他是工程兵支队海运大队的船员,因船队遭美军空袭,船只沉没,人员失散,孤身漂流上岛。彼此间都惊了一会,随后有了语言交流,确认“都是中国军人”,迅速走到了一起。这名船员已经三天没找到食物了,渴了也只能在泛湿的崖壁上舔一舔。
毕春临听他这么一说,问:“什么食物找不着?”
“生蚝、毛哈、沙虫……”
“看来你是海边长大的。”毕春临应声说:“既然海滩上找不着食物,说明有人上岛活动。这个信息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一定要坚持活下去,等人来救;其实,‘活下去’也可以当着‘野外生存训练’来做,将更有意义。”
两人用掌声表示了“支持”。
越南高温,解决饮用水是第一位的。毕春临带着两人在距海水40多米的海滩,用石片或手挖出了一口一米多深的“井”来,又把一些碎石丢入井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井中有了“可饮”之水。三人都试着“喝”了两口,感觉仍有涩口,不过比海水要好一些。让它成为饮用水,毕春临想到了“蒸溜器”,但找遍全岛也未能如愿。实在太渴了,还得喝点“井水”。
孤岛不足一平方公里,多被乔灌木覆盖,越南常有的野果梨、杏、苹、槟榔之类,这里并没有,他们只有向野草要生存。四个人边采集,边吃边聊,很自然地聊到了一个问题:海军船员是怎么上孤岛来的?船员吃着久违的“美食”,也少了孤单与恐惧,叹息一声,讲起了元旦后的一次运输经历。
船运大队501、502两艘800吨级的货船,满载援越物资,从国内钦州港起锚驶往红河口岸,给河内第一道海防线上的岛屿运送抢建海防工事急需的建材物资;第二天深夜进入海防港外海水域,被美军2架F—105盯上。两船首长当即决断:“分散规避!”可规避的效果并不好。只有驶往东北方向的501船,利用岛屿众多的特点成功脱险,其实,这种脱险只是暂时的,进入港口卸载,还有大量的水雷摆在面前,那可是难得越过又必须越过的险境,再遇上敌机空袭,就是致命的“刺猬阵”;而驶往东南方的502船,就是海军船员所在的这艘船,完全陷入了困境中。不仅照明弹把海面照得通亮,而且又有5架敌机加入,船的周围全是冲天而起的水柱,机关炮子弹像雨点一样在船甲板上炸开。面对如此疯狂的敌人,唯有战斗!船长大声命令:“打!”船上仅有的两挺高机、一挺班用机枪和四支冲锋枪一起开火!经过近一小时的战斗,击落一架敌机坠海;货船同样有多处被击中。货舱中弹起火,机舱被炸开,大量海水涌入;驾驶台被完全炸毁……在救火、堵漏、对敌作战中,船长、大副、政委等9人壮烈牺牲……货船很快下沉,剩下12人有6人负伤。美机撤出了,海面平静了下来,二副站出来主持后续工作,经与战友们商量,最后决定“弃船”。他们把牺牲的战友装入尸袋,放进货舱,庄重行礼告别后重新回到甲板上,大家紧紧抱在一起,让海水淹了脚背,淹了膝盖,淹了救生衣,才高声喊着:“再见了,战友!”依依不舍地放手,两人一组消失在茫茫的海域。
毕春临听说是12人、两人一组,便问:“其他人呢?你还有一个同伴呢?”
这一问,勾起了船员深深的痛。他哽咽着说,我们分开后,海面一片漆黑,另外5组10人去了哪里,完全不知情;和我在一起的受伤战友,为了不连累我,用头撞我,因为他两只手断了,完全无法划水,突如其来的举动,他从我手中挣脱,沉入了大海……
这是一场遭遇战,更是一场荣誉之战,无愧英雄的人民海军!
抢运援越物资的,不仅有西线的公路、东线的铁路,还有海岸线的水路。海上运输除了海军船运大队,还有广东海运局派出的船队。在1966年10月至1967年6月的八个月时间里,他们共抢运火炮、弹药、建筑材料以及民生物资达177万吨;对空作战63次,打下敌机9架,23人牺牲、多数烈士葬身大海,同样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孤岛上的三个中国军人,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仅没有食物,没有淡水,都是短裤背心,生存面临着严酷考验。蚊虫叮咬、毒蛇攻击、狂风骤雨、无安身之所……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挑战。由于船员比毕春临两人早上岛几天,“身体极度虚弱”已经出现,连进食都有困难。毕春临守在他的身旁,喂“井水”、嚼碎了“食物”一口一口喂下……后来,又出现手脚冰凉、嗜睡、呼吸缓慢,毕春临把他抱在怀里,一次次叫他:“睁开眼,别睡!”三个人就这样白天黑夜熬着,过了一段相呴以湿的日子,最后都倒在了海滩上。终于有一天,被越南军民发现救走,送进了炮兵支队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