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棵山楂树
王晓瑜
那年阳历7月初的一天,正是酷暑时节,早上的阳光浓烈一片,一直到十点半左右都是这样的天气。十一点前后云彩忽而布满天空,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来,应了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的光景。
恰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农业、农业种植与农业深加工等方面的考察、调研活动。谈起农业种植等事宜,我马上会想起自己的老父亲,想当初他可是远近有名的发展农林牧副渔的“理农行手”。更何况当初父亲也是我老家经营山楂系列产品的集体社办企业主要负责人之一啊!父亲辈生产的小山楂红红酒,红红火火,销畅大半个中国——这天时下时停的雨真是有着父亲等老百姓所说的谚语“风调雨顺、六月连阴吃饱饭”的希冀。
农业历来是看天吃饭的行业,风调雨顺是一代代老百姓最期盼的。
我们参观完第一站时,说来很神奇,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天空有了些许的云彩。随后,我们来到了第二站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车驶入公司院里。我们一行人随机下车,打量着这个新兴的、成长在莱芜南部绿色山区、笔架山下的以山楂为主原料的宽大高耸的公司楼、正在啧啧称赞其规模时,突然豆大的雨点儿落在我们身上,顿觉凉爽了许多。
这突如其来的豆大雨滴,惹的人开起了玩笑说:“哈,贵人出行云雨随哟”。 亦有人笑嘻嘻地说:“水是流动的财富,我们带着财富来了。”随后,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及山楂博物馆。
一进到加工车间,就闻到了一股山楂清香味。原来这是工作人员在工作生产线生产山楂干。工作人员穿着整齐的工装、带着口罩和帽子,聚精会神地工作着,他们根本没意识到我们的到来。我们调低说话的声音,尽量不打扰工人那种忘我工作的劲头儿。
“进到加工车间里的每一颗山楂、每一片山楂干,加工厂都会经过科学的检测,以确保达到国家质检要求。山楂的脱水和挑拣仅仅是山楂加工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多道工序,最终制成各类好吃的食品,走进千家万户。”董事长亓宪瑞说,“那疑问就来了,山楂干看着都一样,是怎么挑出好的和坏的呢?是根据它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包装,进行分类挑选,要求非常苛刻,有边皮的不能要、有虫口的不能要、变色变质的也一律淘汰。”
走进山楂博物馆,关于山楂栽培的前生今世,我们看了个明明白白。亓宪瑞董事长亲自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山楂科普方面的学问,人人听得津津有味。尤其一系列的山楂食品,更是吊起了每个人的胃口:品尝山楂饮料、山楂糖饼、山楂煎饼等,醇厚山楂味道,绵延浓香,可谓余味无穷。
小小山楂大文章。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的董事长亓宪瑞非常有亲和力,幽默风趣、谈吐不凡且没有一点儿架子,交流起来非常融洽。
“山楂浑身是宝,用山楂能做山楂片、山楂酒、山楂罐头、还能做山楂煎饼,它的核亦能被有效利用.....公司还兼做冷干食品和矿泉水等”亓宪瑞董事长如是说,“公司经营基本没受到疫情影响,规模、效益皆乘上升趋势,年生产所需山楂原料1.5万吨,但目前存在山楂货源不充足的问题,如原料到位,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在考察期间,一位友好人士曾两次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地方太好了,青山绿树,潜影绰绰,空气新鲜,天生氧吧,实乃一风水宝地。亓董事长如此精心讲解和热情招待,舍不得走了,搬来住吧!”这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人。
亓宪瑞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朴素家国情怀,他说:“我觉得不论是在国内的还是在国外的中国人,都得记住自己的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有回报、养育自己故土的信念。”
也许就是这么一种寻根回报桑梓执著的信念,让这位已经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风生水起、且工资不菲的亓宪瑞依然辞职,回到家乡莱芜牛泉镇(庞家庄)创业……
关于他和山楂结下的不解之缘,其中有众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
庞家庄村位于莱城西南16公里处。北邻绿凡崖村,南接李条庄村,东依笔架山,西靠凤凰山。坐落在齐鲁会盟“夹谷峪”南首,由庞家庄、蒜园、西南岭三个自然村组成。云凤河自村中蜿蜒北去,牛石路从村中穿过。
话说齐鲁会盟“夹谷峪”被当初齐鲁两国选为义和会盟地,足以说明此处是南北通透的风水宝地,是双双都认为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吉祥地,因古人是非常相信风水学的。
孔子随机应变,以其伶牙俐齿、有礼有节的思辨,屈强国、正典义。并运用外交手段进行斡旋,赢得了谈判的主动权,齐人折服,最终齐国将占领的郓、汶阳、龟阴三地的土地归还鲁国。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夹谷会盟,齐鲁俩国重修旧好,深深影响着附近的绿凡崖村、庞家庄村等后人。在这儿成长起来的亓宪瑞在人生道路上,自然深受夹谷会盟佳话的深刻影响。
“酒香不怕巷子深”。目前,在亓宪瑞大队书记带领下的庞家庄村不仅拥有特色山楂产业,还有国家3A级景区笔架山、人文资源景观王羲之碑林、百牛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得前来参观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山东能种植山楂的村子并不少,可为什么偏偏庞家庄村就能走上致富路?这就不得不提村里的第一个返乡创业大学生——现任庞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亓宪瑞。
多年来,牛泉镇一直以盛产山楂闻名,几乎家家户户种山楂。前些年,由于品种差,一直卖不上好价钱。“甚至有村民抡起了斧头,摇着头,皱着眉,叹着气、心疼地砍倒了成片的山楂林。”亓宪瑞说,“当时山楂价格连年下降,伤透了村民的心。”
面对乡亲的愁苦、无助,亓宪瑞心酸难耐、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如何将当地的山楂优势农产品资源利用起来,让山楂树从“伤心树、发愁树”变成“摇钱树、幸福树”呢?亓宪瑞进行了多次的思考与探究。2007年,他发现南方人很注重养生,对品质优良的山楂干市场需求很大,于是他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决定在莱芜大南山里发展特色山楂产业。几经波折,他先后成立了凯瑞山楂种植合作社和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组织村民将山楂地流转入社,并对山楂品种更新换代,通过统一提供树苗,统一进行种植技术培训,统一回收加工,村民收益有了成倍的增长。
万事开头难,头三脚难踢。他连做梦亦一心想把村里的山楂产品做好,然后推向大城市。亓宪瑞早起晚睡、日夜奔波,摸着石头过河,把村民们辛苦种的山楂收集起来,然后进行脱水,制成山楂干再进行销售。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个路子不顺畅,为什么呢?原来是村民之前种植的山楂品种有问题。之前的老品种种植数量多,村里人主要拿来加工做罐头。他发现,山楂作为水果却很少出现在市场上。因为老品种山楂口感太酸,所以市场上鲜果山楂很少。找到症结所在,他决心要突破这个瓶颈。
从此,亓宪瑞就一心一意寻找口感好的山楂。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多方奔走、探索钻研,亓宪瑞终于找到了新品种——小红星。他带领乡亲们通过老树嫁接、培植新苗的方式普遍推广新品种。老树发新芽,成为村子发展的新动能。相对于老品种,小红星不仅口感好,而且亩产量也更高。每斤价格相对于老品种提高了近十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亓宪瑞的带领下,于2011年成立了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成为一家集山楂种植、深加工、特色电商与现代旅游业于一体的企业。
芝麻开花节节高。公司于2012年制定山楂干的企业标准并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山楂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立项,入选国家第一批“星创天地”名单等,公司以品牌化运作,产品与北京同仁堂、九州通、神威药业、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等大型公司长期合作。
2017年,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与周围六个村联合成立星火党总支,坚持“党总支+经营主体(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星火党总支为方向引领,与上下游经营主体形成产业联合体,牵头成立莱芜山楂行业协会,有效地实现各类主体优势互补、分工合作、产业联结、一体发展。
“公司产业园流转了1000亩土地,村民除拿到750元每亩流转费外,还有5%的分红,而且流转土地的村民优先保证在企业上班。”“星火”党总支书记、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亓宪瑞表示。
心怀善念,惠泽四方。 2018年,公司承担省级“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项目,从农业、文旅、社区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其中“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建设省级试点项目,涉及李条庄、蔺家庄、庞家庄、绿凡崖4个行政村。
据报道,2020年3月,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农户购买树苗不便,特别是优质树苗购入难的问题,公司还为“星火”党建联合体的6个村2000多户村民免费发放约1.5万株的小红星山楂树苗。如今,这批树苗已迎来大面积坐果。
话说,公司正巧位于笔架山脚下,抬头笔架山,低头万邦食品公司。仿佛亓宪瑞董事长在笔架山的辉映下,大笔一挥,绘就了公司发展的蓝图。顾名思义,笔架山活像一个大大的笔架,远看像一个大大的元宝。传说东晋书圣王羲之从临沂西游。至此,与文人墨客在此地研讨书法之时,风吹纸卷,急忙搁笔按纸,猛抬头,发现该山形状酷似笔架,故提笔命名笔架山,心中大快,灵感大增,于是命侍童拿出更多的笔墨,豪性起,大笔一挥,神采飞扬,洒脱刚劲飘逸的羲式字体落于纸上,留下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亓宪瑞回乡创业的山楂之恋佳话与笔架山传说,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当地被广泛流传,家喻户晓。
报团取暖共同发展。庞家庄村于2020年12月成立了“内置金融合作社”,其中,敬老社员22人,长者社员43人,股金共81.9万元。整合的股金由合作社统一调配、运营,以固定月息方式货款给村企和村里的花椒种植大户,合作社通过资金互助收益、资产经营收益等多种方式营利。其中,敬老社员前三年的收入全部用于村庄内公益事业,且合作社之后的所得收益除去分红之外,大部分也将用于本村的养老保障事业。用庞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亓宪瑞的话来说:“这真是新时代下利村利民的大好事。”
“去年我以3000块钱的资金在合作社里入了老人股,还不到年底就发放了300元的红利,另外还有米、油,生活上又增加了一份保障与踏实,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好书记、好带头人亓宪瑞。现在的日子以前真是不敢想!”老社员张务恒老人说。
“下一步,我们将谋求更大发展,发现商机、创造商机,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让雪球越滚越大,不断壮大我们村的实力,让更多的村民得到实惠,得到福利。”亓宪瑞介绍说:“未来,庞家庄村将继续探索旅游+产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利用好合作社资金,发展村庄公益事业,在全村上下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文化氛围。”
不知不觉,我们一行人将要离开这里,进入下一站考察、学习。来时雨走时雨。
我说:“雨有像下大的样子……”
“我们走到哪就把财富带到哪……”刘凤会长接着说,众人一阵笑声划过天空,迎合着淅淅沥沥的雨滴。抬头看看笔架山,展望万邦食品有限公司,无限风光在前方。我们怀着无限的希翼,带着田园般“山楂之恋”的美好意境,继续按规定计划参观第三站。
总结一天考察、调研行程,探讨农村、农业、农民等深层次问题。 大家一直认为:当前农业发展,单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已经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单打独斗克服不了农业科研以及出售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困绕,走合作化道路等是建设新农村的可取之道。
目前,农村青年大都在城里就业工作,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及孩子,种地的也大多是中老年人,有的老人舍不得让土地荒着,八十多岁了仍在种地……
我说:“谁人不吃人粮食,能离开人间烟火,谁的前身不是农民身.....农村、农业、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去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笔者建议:良田是用来种植粮食的,禁止被其他所用;良田没有充分利用的,动员群众种上五谷杂粮,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在适宜的地区种植山楂、苹果等水果树;在地头沟畔种植花草树木……这都需要像亓宪瑞这样好的领头雁、带路人。
此时,我被亓宪瑞董事长以开发“山楂之恋”产业为纽带,报效家乡的创举深深感动着……仿佛我亦接过自己父亲的农具走向了田间地头…

(2018—2019年于南冶中学支教时留影)
王晓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