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沧河桥(3)
哪里有抢修,哪里就有防空作战。在铁道兵支队63大队对沧河大桥实施抢修的同时,高炮609大队的防空随之跟进。陈毓山团长带着各炮连主官在沧河大桥现场勘查,为调整布防做相应准备。
沧河大桥虽在水网湖区,但大桥东西两侧却竖立着3600多米的高山,严重影响着防空作战。在不利的条件下怎么防空布阵?陈毓山团长提出了“上高山”“进山谷”的设阵构想。各连主官没有异议,立即行动。85炮连与37炮连对调,一个驻守克夫,一个转场北江“上高山”;一同“上高山”的还有高机分队和部分57炮连,素有“重炮”之称的100炮只好“进山谷”。
37炮连转场时,炮一班出了洋相。炮车拖着火炮在前开进,二十多公里的距离转眼就到,可他们并没有停下,而是驶过沧河浮桥跑到南岸去了。回头看,后面并没有炮车跟进。
陈毓山团长在37炮连检查阵地,发现少了一门火炮。问阿炳连长:“还有一门炮呢?”“是炮一班跑过了头,到南岸去了,他们会回来的。”熊连长蛮有把握地回答。陈团长思忖片刻,说:“别叫他们回来了,就在南岸设防。”“为什么?”“先派人去通知,回头我跟你讲。”熊连长派出了通信员,老团长饶有兴致地告诉他:“常言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既然跑错了,那就因势利导,变‘错’为‘利’,让他们成为埋伏在南岸的‘奇兵’岂不更好!”老团长一席话让熊连长恍然大悟。
正欲折返的炮一班,接到“南岸设防”的命令,班长立即同战友们商量:“连队要求我们在南岸设防,都说说怎么办。”南岸一片水网湖区,按照阵地设置的基本要求,除了“视野好”之外,“高地”和“隐蔽”等条件都不具备。在大伙都没有好办法时,晁成军说:“就设在桥头吧。”这不是直接暴露吗?大伙不接受,个个一脸狐疑。他解释说:“首长一定知道南岸的地形地貌,叫我们南岸设防,大概是要‘暴露目标’当诱饵。”战友们听他这样一说,觉得有道理,便在他的指导下,直接把炮拖到了离桥头约50米处,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过,炮口却栽在地上,再稍加伪装,一尊落败的废炮。茫茫水面,小小绿地,却掩藏着杀器。
这天上午9时30分,美军1架F—105进入。由于沧河桥基本没了踪迹,再攻击防空阵地、射杀抢修人员,它不得不投放烟雾弹指示目标。随着几枚烟幕弹落下,一条长1000多米、宽200多米的烟雾带形成。陈毓山团长留在了100炮连,人和阵地被烟雾罩着,他手中的望远镜成了挖耳当招的道具。
敌机从东北方向顺两山峡谷超低空进入。派往山顶的观察哨居高临下,将敌机看得一清二楚,忙把情况报出,陈团长聚精会神地听着。当得知有四架敌机从山谷中向大桥扑来,他心中生出瓮中捉鳖的窃喜,第一架出现了,他毫不迟疑地下达了“打!”的命令;高机、37、57、100“集火”猛攻,说“打!”就取得了战果。后面跟进的敌机猝不及防,掩护偷袭的高山成了它们难以脱身的障碍。陈团长指挥一个个收拾,将其一网打尽。
南岸桥头的炮一班并没有参加战斗,炮手们还藏在桥头掩体内。不多时,西南方向有2架敌机顺着山谷超低空飞来,临空时突然升高,对北岸阵地发起攻击。南岸的炮一班正是为敌机的阴招准备的!随着班长一声“打!”密集的炮弹射出,打得敌机措手不及,一架中弹撞山坠毁,一架折翅拖着黑夜逃离。全班无一伤亡,个个击掌庆贺。
沧河大桥东西两侧相距只有四五公里的高山,是敌机东西方向空袭无法逾越的障碍。13时20分,敌机依然从东北方向进入。4个批次、16架次的敌机对高炮阵地发起猛攻。陈毓山团长指挥57炮营三个连和37炮连集火射击,仅仅20多分钟的战斗,又打下两架敌机,击伤三架。
下午3点38分,一架B—52G战略轰炸机出现在了沧河大桥空域;伴随它的还有F—104/105、F111多机型多架战轰机护阵。当地空对决展开的时候,万米高空的“巨无霸”百事无忧地将常规挂载的100多枚500磅的普通航弹开舱投下了,黑压压一片……609大队山下基本指挥所被多枚航弹击中。这时的山下基本指挥所,大队首长和参谋人员正紧张忙碌着,各种空情简报和阵地战况不断传来,汇报、处理。一切都来不及了!顷刻间,基本指挥所化为灰烬,团政委、团参谋长等多位首长和参谋人员共17人牺牲,38人负伤。
陈毓山团长并不在山下基本指挥所,他从100炮连来到了37炮连临空指挥所。如此惨烈的一幕,他看得真切。悲痛袭来,理性留住了他的脚步,第一时间把电话打给了100炮连。
“怎么回事?B—52炸了山下基本指挥所跑了!”心有不快,责怪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次碰到……”100连长欲讲“客观”,被陈团长打断:“别说了,来第二架怎么办?”
“绝不放虎归山!”
“这就对了,军人要有军人的血性!”
陈团长在鼓励的同时,也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它为何而来?”100连长丈二和尚无法回答。
陈毓山团长同他有了具体的分析:“B—52通常执行战略任务,对1500千米以外的目标实施核打击;也挂普通航弹执行战术任务。这次出现在北江空域,显然不是为已经炸毁了的大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我们的火炮阵地,它首先炸毁山下基本指挥所就是证明。”
“它还会来!”100炮连连长肯定地回答。
“对!它还会来。”
老团长一面肯定100连长的判断,一面告诉他:“B—52虽有‘同温层堡垒’的美名,但它也有弱点,一是无装甲防护,二是投弹量大带来开舱时间长,三是机体大就会笨,折返航速降低。怎么打?就看你们!”“明白!”100连长的回答简单明确。
“我还告诉你,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全团各连一定会配合你们!记住,一切行动听指挥!”
“是!”100连长给出了信心满满的回答。
这一波空袭结束后,陈毓山团长没有离开阵地,依着自己的判断仍站在大石上,手持望远镜观察着天象。
很快,炮瞄雷达报出了参数:“多个圆珠笔尖大小的亮点在显示屏上出现!”
陈毓山团长兴奋了,他的关注点还不只是这几个闪动的亮点,大声询问:“有没有大一点的亮点?”
“有一个大一点的亮点,相对较弱。”操纵手回答。
大队长的期盼如愿了,他向100、85、57、37和高机分队一一发出“预备令”:“敌机进入,做好战斗准备!”
随后,多个射击诸元不断播报,直至语言播报:西南方,中型机4架/5000米/30000米,重型机1架/12000米/30000米……一组组数字不断变化,陈毓山团长沉稳地站在山石上,持望远镜观察。炮瞄雷达和测高器同时报出:“中型机2架临空/3200米;西南方,中型机2架/5000米/15000米,重型机1架/10000米/15000米。”“紧盯敌机!”陈团长并没有下达“攻击”的命令。率先进入的两架中型机准备投弹了!陈毓山团长没有只言片语,眼睁睁让它投弹后溜走。很快,又有新的空情播出:“中型机2架临空/3200米!”陈团长依然没有下达开火的命令,又让它投弹后逃之夭夭。这是为什么?指战员一个多数闹不明白。
“您这是要捉大鱼呀!”熊阿炳连长十分清楚老团长此时此刻在想什么,但他又不无担心,问:“要是B—52不来怎么办?”
“它已经来了呀!”
“中途折返呢?”
“该我倒霉!”陈毓山团长是用自己的政治前途赌更大胜利的人。
两人说话间,又有新的空情播报:“B—52轰炸机一架,临空9000米!”“大鱼”出现了!陈毓山团长按捺不住的喜悦,他大声命令:“100注意,10000米,开炮!”85、57、37,包括高机分队,全都“噤声”不动。瞬间,100高炮上百枚高爆弹在B—52“头”上炸开了锅,天网恢恢,唯有中空无“炮火”相对“安全”。“B—52临空/6000米!”它果然陡降3000米下来避险。陈团长设下的圈套应验了,不失时机地下达了围歼的命令:“中低空火炮开火!”100高炮仍在战斗,一时间,曳光榴弹、曳光穿甲弹、近爆弹、触爆弹、机枪弹,集火猛攻……B—52中弹了,机身断开,仓储的航弹洒落下来。
打下B—52重型战略轰炸机,让指战员们好一阵喜庆欢呼,这可是比“第一仗、第一架”更重大的战果!
这时的人们,似乎没有谁去理会从B—52“肚”中洒落下来的航弹。灾难,祸不旋踵地降临了。落进37炮连的几枚航弹,不偏不倚地在临空指挥所附近爆炸,哪怕机警的警卫员迅速将陈毓山团长扑倒……雨点般炸开的弹片还是将两人的头部击中,壮烈牺牲。
这次空袭与反空袭作战,高炮609大队伤亡重大,消息传开,全团指战员悲痛欲绝,个个义愤填膺。熊阿炳连长、孔祥禾代指导员一面组织护送伤员,一面收殓牺牲的战友,在陈毓山团长遗体旁,两人号啕大哭……
晁成军得知团长牺牲的消息,急忙从南岸跑回连队。正在浮桥上的毕春临问他:“这么急切,干什么去?”他直言相告:“老团长牺牲了。”毕春临大惊失色,说:“我也去。”两人很快跑上主阵地,拨开人群,奠拜老团长。毕春临肃然敬礼,向老团长作最后的告别。晁成军双膝跪下,抱着团长的头,声泪俱下:“您是我的再生父母!这仇,一定得报!”他站起身,大声呼喊:“生为祖国死,战为阵地在!”铮铮有力的誓言,变成了阵地上群情激昂的阵阵呐喊!
空袭仍在继续,毕春临营长回到了沧河大桥工地。晁成军也回到了南岸的一班阵地,在他经过沧河浮桥时,阵地上响起了爆炸声,硝烟弥漫,他感到了问题的严重,加快脚步跑回阵地,眼前的一幕惨不忍睹:7个炮手都倒在血泊中。他一个一个呼唤着名字,活着的只有2人,小刘断了一条腿,班长正抱着肠子往肚里塞。
“我送你们去医院!”晁成军心急地说。
“怎么送?”班长问他。
“请铁道兵战友帮忙!”
“不用了,你看看炮还是不是好的。”两个重伤的战友,一句平和的话语,彰显着军人无私无畏的品格和拼死一搏的决心。他们在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为“五个伟大争光”的斗争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在全部精力耗尽之前,也要用最后一滴血尽上最后一份责!晁成军何尝不是同班长、小刘一样的心境。他检查过炮闩、装填机、复进机、驻退机等主要作战部件的功能后,觉得还行,大声报告:“好的!”
“准备战斗!”班长下达了预备令。
三人分好工,迅速站上了各自负责的炮手位置。班长坐在瞄准员座椅上,负责确定射击诸元、调整射击仰角;晁成军坐上了射手座椅,负责射击和踩踏扳机再射;小刘则担任子弹装填和弹夹输送。各项战斗准备到位。
37炮的优势在打俯冲之敌。南岸一班阵地,正是南来之敌俯冲投弹时捕杀它的最佳射击点。很快“轰隆隆……”的声音压过来,三双明亮的眼睛死死盯着天空;没有了炮瞄雷达,没有了测距机,全凭肉眼观察。两三分钟过去,“敌机临空了!”“俯冲了!”晁成军兴奋地报告着捕捉到的信息,班长立即修正炮口,当机立断:“放!”炮闩动,接连三个“急促射”,十多颗触发弹直扑敌机爆炸,敌机拆翅难飞,直接撞山爆炸起火。三人的“兴奋灶”还来不及反射,后续跟进的敌机直接一枚导弹击中阵地,大炮爆炸了……
熊阿炳连长时时关注着南岸一班的情况,他从望远镜中看到了这真实的一幕。立即同孔祥禾代指导员和一群战士赶了过来。阵地上,大炮已成碎片散落一地,一班八个炮手有七人倒在血泊中,还有晁成军不知去向。他们收殓好牺牲的战友,又四处寻找晁成军,发现一土堆在动,急忙扒开,被埋的正是他。“晁成军还活着!”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阿炳连长立即安排人“赶快送医!”真是悲喜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