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沧河桥(2)
沧河大桥观察哨哨所,上山接替任务的章水泉刚同调防的哨兵办好交接手续,突然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他立即跑出哨所观察,发现附近的越南人民军空军机场无一架战机在外,全部进了洞库;敌机要来了!他迅即鸣枪示警。三声枪响过后,又有火车的“咣当”声传来,由远及近。章水泉跑下山,站上了铁路,面对全速开进的火车,他不停地挥动着停止前进的信号旗。火车终于停在了离沧河大桥桥头的百多米处,好险!不然,又是敌机的活靶子。轰炸开始了,章水泉指挥火车后撤后,又跑向哨所向团指挥所报告。电话打进了会场,舒大队长接过话筒,传来清晰的声音:“沧河大桥被炸!炸弹黑压压一片!”
“看看去!”舒大队长中断会议,带着一帮人赶到了现场。
沧河大桥,坐落在河北省北江市,又名北江大桥,是红河最大支流沦河上的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是1号公路和河同铁路的过线桥梁;南距河内50公里,北距克夫枢纽站、克夫机场20公里,极具战略地位。河面跨度204米,加上南岸水网中的堤埂、板涵、涵洞筑起的引桥,全长1280米。舒大队长等人赶到时,空袭已经结束。河中15个桥墩全被炸掉,16孔桥梁有的挂在桥墩上,有的坍塌落入水中,引桥多处断开;两岸桥台周围还有多枚定时弹,交通运输完全中断。
“这是摧毁性轰炸!”毕春临看了看桥头几枚未爆弹,全是750磅AGM_12的制导导弹,疾声厉色地说了他的感受。
“可不是,抢修难度很大呀!”舒大队长颇有同感。
支队首长赶来了,越方和苏联专家也来了。面对一目了然的毁损情况,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抢修方案和时间要求。意见不同,多有争论,唯一统一的是美军使用了“激光制导炸弹”,而且有敌特在现场配合。不然,大桥的15座桥墩、16片梁不可能全被炸掉。
63大队是承担抢修任务的责任方,舒诚大队长的意见成了讨论的重点。他提出:“力争一个月抢通大桥!”越方的时间估算是“半年”,苏联专家主张“用一年时间修复”。完全相左的“时间点”相持不下。舒大队长经过一番据理陈述,苏、越双方不再坚持,支队首长的支持让他信心倍增,当即立下军令状:集中全团优势兵力,立体攻坚,力争一个月抢通大桥!如完不成任务,愿接受组织任何处分。苏联、越方专家只好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态离开。
舒大队长、芦政委立即召开了北江大桥抢修动员会。大队长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对大桥抢修作出统一部署:这次是突击抢修,除12中队担负大桥抢修的一个连外,另调14中队44分队一同抢修大桥,调12中队两个分队抢修引桥,调11中队两个分队抢建汽车临时通道,集中1300人突击施工,二十四小时轮班作业,锚定任务目标——一个月抢通大桥!
同时,芦英明政委对抢修中的宣传鼓动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连队“小广播”上工地,及时编写、播报先进典型;工地上的毛主席语录牌、画像,每个班、每个排都要有,并且要保护好,不要在空袭中受损害;文艺宣传活动也要上工地来,写战士、演战士,把先进典型及时树起来;开展“火线入党”“战场立功”活动,及时发现、及时报批……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把干部战士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保持旺盛的斗志。
最后,支队首长表明了态度:沧河大桥的抢修,是部队入越后面临的第一场硬仗,不仅工程量超过以往,而且时间十分紧迫,还处在美军“滚雷行动”不断升级的节点上,支队完全信任63大队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圆满完成任务;完全同意你们的部署,抢修中所需的人员、器材、物资,支队全力支持。
会议结束,与会人员陆续散开,毕春临走到舒大队长跟前,带着疑惑的口吻问道:“一个月的时间,考虑到‘套轨改造’没有?”
“‘套轨改造’?没有考虑进去哩。”舒大队长惊诧不已。
“其实,按原有米轨线路抢修一个月时间是足够的。不过,随后又要对大桥进行‘套轨改造’,这样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加之兄弟部队的‘套轨改造’已经逼近了,没有时间再耽搁,我的意见是,‘抢修’结合‘套轨改造’进行比较好。”毕春临提出了自己的抢修意见。
“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只是时间的压力太大了。”舒大队长既认可毕春临的意见,又担心时间是个大问题。
“立下的军令状肯定不能变,面对的又是洪水期,施工的压力也不小。到底怎么办,还是请首长决定。”毕春临十分理解老团长的压力。
“按你说的办行不?”舒大队长思忖片刻,有了倾向性的想法。
“行啦!”毕春临表明了态度。
时间呢?两人心里完全没底;不过,办法还是有的,用提高工时效率的方法“挤”出时间来。
舒大队长叫住了参加大桥抢修的中队、分队主官,向他们讲明:“抢修结合套轨改造进行!”大家先是不理解,待讲清了原因,也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和支持。
面对摧毁性轰炸后的残桥,又主动压上套轨改造的任务,真可谓难上加难!张扬的正是知重负重、勇于担责的精神!
沧河大桥南岸桥头,多枚未爆弹借了河水的咆哮,狰狞地杵在那如“示威”一般;李陈久连长领了现场排弹的任务,带着一帮排弹手踏进了它们的领地,正一个一个撂倒开膛破肚……夜幕下,两岸的水桶电石灯闪烁,映照着各项抢修施工彻夜不眠。
支队舟桥连抢架的汽车浮桥,经过两天两夜的施工,终于搭建起来。试渡的第一辆汽车压上了岸坡连接板,当司机加力前行时,浮桥中段被挤着下行的河水“撞”开了,顷刻间“桥”断,汽车滑入水中,司机有幸逃出。大队几位首长都在现场,无不心如槁木。
心急如焚的舒诚大队长立即同舟桥连主官商量,希望他们尽快拿出办法架通浮桥;可得到的答复是:“做桥墩的船艇太小、太轻,每只船艇长不过五米,重不过千斤;而眼下的洪水冲击力至少每平方米2吨。船艇问题解决不了,浮桥就架不成。要用重型船艇,还得从国内调来。”舒大队长闻听此言,直摇头,说:“耽搁不起呀!你们是有经验的连队,我去把一个人叫来,你们一起研究。”他要找的人正是毕春临,对身边警卫员说:“去把毕营长叫来。”他多么希望他有办法。在舒大队长眼里,他就是他的“小诸葛”。
毕春临营长正在南岸同技术人员勘测桥墩,听说一号首长找他有事,急忙前往。在经过南岸排弹点时,不料路边菠萝弹爆炸,身上被多枚“子弹”击中,虽有几步踉跄,手摸一把血,还是不管不顾地跳上了河中汽艇,上岸了径直跑到舒大队长面前,问道:“什么事?”
舒大队长把他带到浮桥处,同舟桥连长见面,希望他们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来。
毕春临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直言道:“作为浮桥桥墩的船艇,每一个的自重必须在3吨以上,不然,承受不住迎水面每平方米不小于2吨的冲击力;估计舟桥连还没有这么重的船艇。”
“你说得都有道理。”情急中的舒大队长只要办法:“我要的是怎么办?”
“用空汽油桶搭浮桥!”毕春临看了一眼心急如焚的大队长,很干脆地拿出了办法。
“行!有办法试总比无办法愁好,就按你说的办。”舒大队长表明了支持的态度,又问舟桥连长:“你看行不行?”
“行!”舟桥连长同样给予了肯定,还说:“我们配合施工。”
许多空汽油桶、桥面板和钢缆绳陆续运到了工地,为尽快完成任务,毕春临也调来了44分队的一排协助施工,因为排里有排长展超、陆成湘班长和章水泉等一批浪里白条。
在河岸边的一处静水区,毕春临指导着战士们按“3X12竖向排列”的方法,用钢轨、钢缆构建出一个个稳固的“油桶排架”,再将一个个“油桶排架”横向排列,留出一定的过水通道后,再用钢轨、钢缆固定好,将30多个“油桶排架”桥墩牢牢地捆扎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完整的浮桥骨架。然后,固定好一头,另一头在绞车的牵引下,缓缓向对岸横摆过去。展超排长带着章水泉等几个水性极好的战士在激流中引导,待浮桥骨架顺利到位加固好、湍急的河水从间隔孔安全通过的那一刻,舒大队长脸上露出了笑容。对毕春临说:“成功了一半啦,小毕!”“还要看汽车通过怎么样。”毕春临说过,又指挥战士们摆放铁轨、桥板,牢牢捆扎;随着最后一块桥岸连接板铺上,一座别样的汽油桶浮桥搭建起来了。几位首长从桥面走过,还跳着试了试稳定性,那是纹丝不动。岸上等候多时的车队开出来第一辆汽车,上桥了,司机一面开进一面观察桥面,妥妥的感觉;上岸那一刻,他长按喇叭祝贺浮桥铺架成功!
浮桥架起来了,满载战场物资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通过浮桥驶向南方,担负引桥抢修任务的连队也有了足够的器材保障。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毕春临营长只要有机会接触床板,床头上的那些工具书便成了他如饥似渴的知识源泉。翻书必有益,有心正当时。
河面上,参差不齐的桥墩仍然迎浪伫立,仅有的一艘汽艇忙着运送人员、器材上桥墩作业。有的捆扎木排,有的做桥墩平面处理……其实,更要紧的是探明水下桥墩的损伤情况。在对毁损桥墩做相应加固处理后,才能展开桥墩上的作业;不过,工程进度实在等不起,因为时间太过紧迫。
对水下桥墩的探查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支队派来的唯一潜水员已连续工作了四个多小时,虽然探明了三个桥墩,但仍有一个多数的桥墩损伤情况无法掌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舒大队长,在泥泞的河边来回踱步,他不甘心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滑过去,他对身旁的毕春临说:“你发现潜水员与桥墩间什么问题没有?”
“潜水员很疲惫,探伤任务还很重。”毕春临的回答不无道理。“时间已过去半天,还有十一个桥墩没有探查,你说咋办?”舒大队长直奔主题。
“我也在观察,在想,一个潜水员怎么解决问题?有两三个潜水员作业就好了。”
说话间,传来了潜水员不好的消息,水面给氧的装置没有了工作显示。两人迅速跑过去,舒大队长问监控员:“怎么回事?”未等监控员开口,毕春临说:“多半是导氧管出了问题,我下去看看。”边说边跳下水。舒大队长担心水下凶险的情况把毕春临怎么样,他大声吼叫:“汽艇赶快开过去!”汽艇开过去了,毕营长已潜下去把人捞出了水面。原来是导氧管被水下断梁缠绕,潜水员缺氧窒息,广州军区总医院医疗队阎队长等人立即展开紧急抢救。
仅有的一名潜水员也指望不上了。舒大队长一面给毕春临递过毛巾,一面说:“想不到你还会水呀。”他似乎从毕春临救人的举动找到了新的依靠。
“是啊,”毕春临一边擦拭一边回答:“从小在红河边长大的,不会水说不过去。”
“春临,水下排查的事……”舒大队长未把话说完。
“我负责!”毕春临很干脆地担起了责任。随后,他把44分队的展超排长和章水泉叫过来。
舒大队长看着眼前准备担当潜水探查任务的三个人,除了“会水”和壮实的身体,没有任何潜水设备;又看了看沧河奔涌的河水,许多未知让他不得不为他们捏一把汗。毕春临像看透了大队长的心思,说:“没有潜水服照样潜水探查,只要一根竹竿就可以。”
舒大队长闻听此言,心里似乎有了几分把握,但他不明白竹竿能管什么用。问:“竹竿能做什么?”毕春临作了解释:“竹竿顺桥墩插下去,可顺着竹竿潜水摸排,起稳定作用。”舒大队长恍然大悟,立即安排人员在未探查的11个桥墩周围插上了一圈竹竿,还拴个木排作平台,让他们方便作业。
沸腾的工地突然被厚厚的云层遮蔽了,舒大队长擦了一把汗,看了看翻滚的乌云,喃喃自语:“看来要下雨了。”很快有飞机的轰鸣声压过来,警报声响起,干部战士们纷纷进入掩体。舒大队长和毕春临蹲进了木棉树旁的同一个猫耳洞,他们不时向天上张望,并没有看到一枚航弹落下,也没见高炮阵地开炮。这是怎么回事?两人一时弄不明白。随后,天空传来滚雷般的爆炸声,毕春临顿悟,他对舒大队说:“是美军在施放‘气象武器’。”“什么‘气象武器’?”舒大队长问。“就是‘催雨弹’。”毕春临做了进一步解释:催雨弹一般由飞机在积云层投放,眼下虽是越南旱季,但不等于不出现积云层,只要有积云层适合催雨,它就会将其用于战争。催雨弹虽不大,但每次投放量多在万枚以上,落雨面积涉及几个省,由小雨变大雨,由大雨变暴雨,因暴雨而成灾。舒大队长听明白了,也知道了美军的险恶用心:“这是给我们抢修添堵啊!”其时,美军施放气象武器的目的,还不限于此,有着风灾、水灾全方位的破坏力。
两人说话间,雨点落了下来,黑云压城,狂风大作,雨越下越大;毕春临同舒大队长意会了几句,走出猫洞,站在木棉树下,毅然吹响了抢修的号令,指战员们开始了在大风大雨中的紧张施工。
沧河两岸,一排排木棉,一树树金黄,在狂风怒号、大雨倾盆中,许多树叶随着噼噼啪啪的响声落下,又在风雨中翻腾、飘向远方;树树金甲很快落尽,秃枝寒树露出许多暗红色的花蕾,依着自己坚硬的个性,陪着树干昂首挺立,像战士一样迎向狂风暴雨。
平日里的沧河,水深不过10米,水面离桥墩顶多在15米左右;洪水从山间冲出,浊浪翻腾,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给潜水人员的心理和探测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风险,哪怕浪里白条又怎样?
毕春临、展超和章水泉都是内心强大的人,加上深谙水性,他们齐声向舒大队长表示:“请大队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拿酒来!”舒大队长是一个细心周至的人,越南天气虽热,冬季了,河水照样刺骨,他要为他们热身壮行。三人端起手中满满一碗“山花酒”,一饮而尽。“出发!”舒大队长发出指令,又跟进几步鼓掌送行,岸上许多双眼睛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三人扑通下水,劈波斩浪,向对岸15号墩游去。他们从15号墩开始依次排查,一次次潜下去触摸,一次次浮出水面报告情况,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五个多小时过去,到了最后的4号墩,三人围墩摸排的最后第三圈,该出水换气的时间点上,章水泉并没有浮出水面,毕营长、展超排长心头一紧,担心发生意外,立即下潜寻找;此刻的舒大队长焦心如焚,死死盯望着作业水面的动静;约莫过了五分钟,两人把章水泉带出了水面。舒大队长悬着的心终于平和了下来。
原来,章水泉的一只脚插进了断梁的缝隙中。木排上,章水泉大口呕水,毕营长、展超排长为他拍打后背……他缓过劲来,说:“感谢营长、排长救下我!不然,我真难脱身。”“谢什么?生死兄弟呀!”毕春临抚慰着说。“你小子水性很好啊,憋气恐怕有好几分钟吧!”展超排长一番赞许。
经过近大半天的排查,情况完全弄清。除两岸边坡上的两个桥墩水下部分完好外,其他深水区的13个桥墩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摸清了桥墩水下部分的损伤情况,怎么加固桥墩才能满足重型准轨机车通行?舒大队长、毕春临营长、李陈久连长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一间简易工棚研究讨论。
“毕营长,你先讲讲吧。”舒大队长点将发言。
“我是外行,没有专业知识,仅就我知道的谈点看法。”毕春临说:“米轨列车轴重12.5吨,挂10节车皮,载荷在300吨左右,每小时20公里;准轨列车轴重30吨,挂20节车皮,载荷在1200吨左右,每小时50公里。两车对大桥的技术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计算出来,也可以去兄弟部队看一看他们的‘套轨改造’。”
接着,刘明工程师讲起了具体的施工意见:“沧河大桥的套轨改造,现有桥墩是16米小跨,第7、第8孔是20米中跨,桥梁选合标的就行,关键在桥墩的加固。桥墩的加固有多种方法,适合毁损桥墩加固的办法最好是‘预应力加固法’和‘外包钢加固法’,就看首长们怎么选择。”
“其实,最适合毁损桥墩加固的还有‘支撑加固法’。”毕春临接过话说:“它最大特点,是便捷、快。能就地取材更好。”
舒大队长听了两人的介绍,拿出了主导性意见:“‘预应力加固法’和‘支撑加固法’两种办法都可用,以‘支撑加固法’为主。”并询问大家:“你们是什么意见?”
各中队、分队的主官表明了支持的态度。
“现在仓库没有支撑木可用!”舒大队长摆出了问题。
毕春临心里十分清楚,现有方木根本无用,从国内运来也不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就地取材”。舒大队长停下了讲话,毕春临立即表态:“我带44分队进山砍伐。不过,要请团长向河北省地方政府报告,获得他们的同意呀!”“这个,你不用担心。”老团长一面应着,一面提醒他:“一定要平安归来!深山老林太过危险。”老团长对这位年轻爱将,几多信任就有几多疼爱。
毕春临带着44分队和一个车队出发了,经过几天的紧张施工,所需的500多根圆木运到了工地。
在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桥墩的加固与墩台的重构立即展开。提前量身定制好的钢筋铁箍一个个套在了桥墩上,铁轨按0.5米的间距插下去,辅以木桩砸紧;又在桥墩外穿上了一层厚重的“圆木外衣”,一根根直径不小于30厘米、长过20米的松木沿桥墩密实插下,辅以钢缆加固;枕木垛、木排垛纷纷攀上桥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