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仙桃
文/李广昌
初识石仙桃,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在农贸市场的草药摊上,摊主手执其茎,眉飞色舞地向顾客介绍:“这东西长在潮湿的石壁上,专治肺结核咳血,是绝世好药!”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自此,“石仙桃能治肺咳血”的功效,便在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几十年来,我一直怀揣一个愿望:亲手采撷那生长在石壁上的石仙桃。然而,梦想成真谈何容易。年近古稀,我依然难觅其仙踪,只能在每年端午的集市上,与它匆匆一晤。
石仙桃,乃兰科石仙桃属多年生附生草本。它常附生于石壁或树干上,成片匍匐生长。茎上生着一个碧绿的假鳞茎,肉质,长椭圆形,形似未熟的小桃,故得名“石仙桃”。每个假鳞茎顶着两片长椭圆形的叶子。初夏时节,花茎自基部抽出,绽放白色花朵,一茎常缀有八至二十朵。
此药首载于清代何克谏的《生草药性备要》。它别名众多,如石橄榄、石上仙桃、石莲、石山莲、果上叶、千年矮、麦斛、小扣子兰、大吊兰、浮石斛、上石仙桃、川甲草、马榴根、上石蒜、麦斛兰、石萸肉、箴兰、上树蛤蟆、石川盘等。其性凉,味甘淡,功擅滋阴、清热、凉血、润肺。常用于治疗肺结核咳血、吐血、肺燥咳嗽、肺炎、眩晕头痛、梦遗、咽喉肿痛、风湿疼痛、湿热浮肿、痢疾、白带、疳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牙疳、跌打肿痛、汤火伤、瘰疬等症。
石仙桃并非中药常用之品,多为地方习惯自产自销的本草。
民间运用石仙桃的智慧,可谓妙招纷呈:
肺结核咳血:取适量,水煎服。
慢性骨髓炎: 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以淡米酒浸软取汁,调温开水外搽患处。
神经衰弱:加夜交藤适量,水煎服。
梦遗: 配金丝草,水煎服。
急性扁桃体炎:鲜品加鲜杠板归、鲜一枝黄花各适量,水煎服。
风火牙痛:配野木瓜,水煎服。
淋巴结结核(无论已溃未溃):去叶酒炒,炖猪瘦肉,饮汤食肉。
水肿病: 配千层纸根,煲猪脚服。
疳积:配独脚疳,煲猪肉食。
外伤出血:干粉外敷,或鲜品捣烂外敷创面。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取全草适量,水煎服。
现代研究发现,石仙桃含有环石仙桃萜醇、环石仙桃萜酮等成分。药理实验证实,其水提取液具有局麻作用。
《香港中草药》记载石仙桃“主治脑震荡后遗症”。而七十年代的《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亦载一方:取石仙桃适量,鸡蛋一枚。鸡蛋刺十余孔,置罐中,上覆石仙桃全草,加水炖煮三十分钟。饭后服汤食蛋,每日一剂。报道称以此法治疗百余例轻度脑震荡后遗症及眩晕、头痛患者,均获良效。这是否提示石仙桃对脑神经有滋养和保护之功?虽不敢遽下断言,但随着中草药研究的深入,相信这味“石上仙桃”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必将向我们揭示更多不为人知的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