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路·中国梦:
风雨无阻为民路,强国富民复兴舞
文/余克勤
茫茫宇宙,星光璀璨,不时地有流星划过……一艘巨型战舰在快速、平稳地航行,战舰中央立着一根粗大的旗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舰首,一位身着松绿战袍的挺拔身影巍然矗立,肩章上五颗金星熠熠生辉,右胸前的金红徽章闪耀,其上红旗飘扬,镰刀与锤头交相辉映,下方金色圆座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金光闪闪,分外耀眼。
这艘战舰,是时代的巨轮,是人民的意志凝聚的航标。而我,不过是甲板上一名普通的瞭望者,以笔为帆,以心为舵,在风雨中记录下一路的星火与长歌。
根植乡土,自李梅岭脚下的聚贤庄绵延至信江河畔。蛙声陪伴的童年,扎根于赣东北的青山绿水间。九龙乡的稻田里,稻穗低垂如金浪,老农的蓑衣上沾满晨露;九龙镇的青石板路上,挑担的货郎摇响铜铃,孩童追逐着卖糖画的老人。1999年,我从江西省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班毕业,来到九龙乡担任了一名乡扶贫干事和司法助理员,那时,我常穿行于田间地头,调解邻里纠纷,记录人口普查的每一笔数据。深夜的乡政府办公室里,一盏孤灯映着泛黄的档案,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是青春与土地对话的私语。
2008年,调任九龙乡副乡长,分管农业、林业与水利。那年台风“潭美”登陆,狂风掀翻了镇子上的粮仓,暴雨冲垮了三座桥梁。率领民兵连,在汹涌的洪水中奋力抢运粮食,以身躯为柱,支撑住摇摇欲坠的粮袋。洪水退去后,又组织村民用竹篾编织防洪网,将全乡的农田围成“水上堡垒”。年底,乡里粮食产量反超灾前,老农们送来一筐新米,米袋上歪歪扭扭写着“雷神护田”四个字——那是在抗洪时被村民起的绰号。
记得2013年那场数十年难得一遇的旱灾,九龙镇的稻田皲裂如龟甲,村民们跪在田埂上仰天痛哭。与镇村干部和青年志愿者们顶着烈日,踩着滚烫的砂石,徒步十公里寻找新水源。老支书,那位坚韧不拔的领航者,拄着拐杖,毅然走在队伍的最前方,衬衣湿透,汗水与泪水交织,他嘶哑的嗓音却透着坚定:“水是命根子,向前!”三天三夜,我们硬是在西湾的山坳里挖出一条引水渠。当清泉涌出时,村民们捧起水碗的手颤抖不止,那一刻,才真正读懂了“为民”二字的重量。
笔锋为剑,在文字中铸就信仰之魂。2020年4月,调入余干县文联,手中的笔从调解文书转向文化传承传播。首届李梅岭采茶文化节的采茶歌谣、信江畔的渔舟唱晚,皆化作笔下的诗行。散文《灯》里,斑斓的灯火不仅点亮了中国青年的心田,更为他们励志奋斗的征途铺设了璀璨的光芒;《佳人玉缘》中,书写着平凡人生中爱情故事的永恒篇章。这些文字,不仅是艺术的凝练,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情的回望。
2020年,提炼出“祖仙文化”,以“传承祖德,仙居正道;德行天下,道满乾坤”为核心内容,在乡村和网络开设公益讲堂。记得一次又一次走进一所所学堂时,孩子们用充满好奇的眼神审视着这位‘身着迷彩服的憨厚大叔’。用大嗓门教他们呤唱方志敏的《清贫》,讲粟裕将军在怀玉山突围的故事。有个叫小满的女孩,课后偷偷塞给我一张纸条:“衞東老师,我想当红军。”如今,她考上了军校,成了赣北军区的女兵教官。
2020年,创办“祖仙堂”公众号,刊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先进事迹。当在微博“赣越先锋”上展示新编的《雷神传说》时,一位近九旬老战士在评论区留言:“这就是我们的传家宝!”看着屏幕上的留言,仿佛看见他颤抖着双手,捧着一本“旧书”,翻开泛黄的纸页,泪水滴在“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诗句上。那一刻,深切感受到,文化传承不是复刻过去,而是让信仰的火种照亮未来。
风雨同行,以凡人之躯守护万家灯火。2020年夏,鄱阳湖流域遭遇特大洪灾,导致江西林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约4.9亿元,鄱阳湖保护区的9个子湖泊及草洲全部被淹。我带着《我和我的祖国》《祖国不会忘记》《强军战歌》《走向复兴》的嘹亮歌声,驾驶着‘8341陆地巡航舰’毅然冲进重灾区枫富联圩,泥浆迅速漫过了战友们的膝盖,冲锋舟在汹涌的激流中顽强颠簸前行。九龙镇润溪集镇的老奶奶攥着我的手说:“小余啊!又见到你了!水再大,也冲不垮人心!”我们昼夜转移群众,运送物资,矿泉水瓶上醒目的‘余干民兵’字样,如同一剂强心针,深深扎进了百姓的心中,成为了他们眼中的定心丸。灾后,爱心朋友们主动发起“重建家园”募捐,将善款化作校舍的砖瓦、田埂的沟渠。
最难忘的是2023年寒冬,与志愿者在信江畔巡逻时,发现一名少年欲轻生。他叫小陈,父亲因工伤去世,母亲患病卧床。我蹲在结冰的堤坝上与他长谈三小时,与他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励志奋斗的故事,身边一个同窗好友父亲病逝、母亲靠卖菜供他读书,考取了全国知名大学的故事。次日,协调民政部门为他家申请低保,又联系企业为他母亲安排工作。如今的小陈考上了师范大学,他说:“雷神叔叔,我要像您一样,做个点亮别人的人。”
星辰大海,复兴路上的文化跫音。今日的战舰,已驶向星辰大海。站在文化广电旅游局顶楼的窗前,远眺信江两岸的霓虹。非遗展厅里,夏布织就的画卷徐徐展开;数字展厅中,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以全息影像重现。年轻志愿者用直播带火“余干辣椒”,让山货走出深闺;“赣越名师”工作室里,孩子们诵读《少年中国说》,声音清脆如初春的鸟鸣。
2025年,参演史俊主席编剧的素质教育题材电影《分数线》,出演明德中学的教导主任兼初三(一)班语文老师方向明。演员们倾尽全力,将‘素质教育’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引得台下观众动容,泪光闪烁。演出结束后,一位老奶奶紧紧地拉着双手,说:“我在外务工漂泊四十年,现在孩子接替我离家务工,挣钱养家,把他们的孩子交给我抚养,可我又怎么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今天,我通过《分数线》看到了素质教育的光明前程,触摸到教育的温度。”那一刻,思绪万千,仿佛穿越时空,长征路上的火把、抗疫勇士的防护服、航天发射塔的烈焰,一一浮现,它们汇聚成璀璨的星河,照亮前行的道路。
井冈红魂,永恒的航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光不灭,航程不息。当五星红旗在甲板上猎猎作响,心中听见历史的回声与未来的召唤交织成歌。为民之路,是写不完的长卷——从九龙乡的稻田到鄱阳湖的堤坝,从抗洪抢险的号子到非遗展厅的织机,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乡村振兴的初心光芒。正如九龙乡的稻谷飘香,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以及九龙镇的农业产业和生态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都见证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强国之梦,是燃不尽的薪火——从《灯》里的古城小镇烟火到《可爱的中国》的全息影像,从蓝天救援队的冲锋舟到“赣越名师”工作室里的琅琅书声,每一份坚守都在为复兴注脚。
作为新时代的“瞭望者”,将继续以笔为炬,记录这条风雨无阻的为民路上,每一个平凡身影的坚守与担当。因为我们深知:战舰的航向,永远由人民的心跳导航;复兴的史诗,终将由亿万双手共同书写。
作者简介:余克勤,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81年生,江西余干人,现任江西省余干县文化广电旅游局七级职员,兼任共青团网络宣传员、评论员,江西省基层文化骨干、江西省预备役优秀骨干,《雷锋》杂志理事会理事(上饶通联站站长),江西省作家协会、上饶市诗词学会、上饶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余干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上饶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理事、余干县蓝天救援队宣传顾问兼队长助理等。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