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先土”上长出的地标产品之四
——以菜为子
王晓瑜
“他的菜他的魂,菜的根他的心”,陈明利懂得万物息息相通的道理,他认为每一种蔬菜都有和人一样的性情。他那一摞摞记录着蔬菜性情的笔记本无时无刻都在诠释着他与蔬菜之间的亲密对话。他经常说:“种菜要摸清蔬菜的性情,了解蔬菜的性格、爱好和需求。蔬菜就像拥有血肉之躯的人,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每一棵蔬苗都像刚刚呱呱落地的婴儿,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欣欣然然张开了眼,眨一眨明亮的眼睛不时的看着新奇的世界。”陈明利每每走进种植基地,常常目不转睛地欣赏着一颗颗幼苗,疏松疏松土质,及时施肥灌溉,排除影响蔬菜生长的各种不利因素,他像呵护自己的女儿一样的呵护它们,菜的心意谁人知?知冷知热蔬菜神——陈明利。对于蔬菜的生长来说,水分、光照、温度、肥料都得充足,不同生长期需要不同的营养,他用心用情种植蔬菜,爱菜如子,古有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今有陈明利以菜为子的佳话。人分男女,菜分阴阳,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喜阳,芹菜、菠菜、香菜等喜荫,所有的蔬菜在少、中年时期都娇滴滴,明艳艳,每一寸土地都是它们生长的宝地。当天气热的时候,陈明利担心灼热的阳光把叶片的肌肤晒伤、水分过多的被蒸发;当天气冷的时候,他担心严寒冻僵颗苗,他宁愿自己冻伤,也想尽办法使幼苗起死回生;当出现雷雨天气的时候,他担心暴雨冲散蔬菜的根茎;当蔬菜生病时,他宁愿不吃不喝,立即寻找病因,及时给它们治疗,蔬菜痊愈,长势旺盛,他的脸上才能露出欣慰的笑容。
陈明利研究蔬菜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他晚上经常睡不着觉,时时考虑基地的事情,有时晚上凌晨两三点,他突然从床上坐起来,翻看白天记录的问题,并翻看资料查阅蔬菜种植技术。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他便起床去基地转悠。遇到下雨下雪的日子,陈明利更是着急上火,一晚上都睡不着。“基地蔬菜可是社员们的命根子啊,不能有闪失。”他在心里默默地说。
陈明利曾经在和记者的交谈中,流露出了心底的无奈,担心和焦急。
陈明利说,种菜对于他来讲,技术不是问题,但是,有些问题是他无法左右的,种菜就是和老天爷在较量,和老天爷争,种菜种庄稼不能有半点马虎,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只能等到下一年。一般下雨下雪天,别人往家里跑,种菜人而是往外跑。
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和蔬菜耳鬓厮磨,如胶似漆,他就像一只小蜜蜂不停地照料着各色蔬菜,一直不停的为蔬菜忙碌着奔波着,越是恶劣的天气他越是出现在种植基地,他唯恐他的“菜孩子们”遭受不测,故而常常忘记了自己,有时一天吃一顿饭,有时到中午才吃早上的饭。由于超负荷的劳作,终于有一天,越来越多的蔬菜长势喜人,并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可他的身体受到严峻挑战。
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