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袭记
纪阿林(泰州)
1977年8月,全国恢复高考,10月,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许多人看到了希望。在此之前,不仅上大学,上高中都要贫下中农推荐。我初中毕业后没有得到推荐,到厂里学了钳工。这时,我的好多初中同学已经上高二了。
高考报名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官庄中学操场上放电影。我扛着大凳和父亲、母亲、姐姐一起来到操场。刚找了个位子坐下来,官庄中学的黄伯奇校长来到我们旁边。黄校长和我父亲是老朋友,解放前打游击时就相识了。黄校长问:“老纪,你儿子报名了吗?”我父亲说:“他初中都没毕业,怎么报名啊。”黄校长说:“他上学时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今年是高考第一年,考卷难度肯定不大。”父亲说:“他没有高中毕业证书呀。”黄校长说:“没事,填个相当于高中就行。”见我父亲还在犹豫,黄校长说:“今天是报名的最后一天,不报就没机会了。”说着就把我从操场上带到学校会计那里办了报名手续,领了一本高中一年级的第二册语文课本和一本数学课本。这天晚上的电影,我没看成,回家看书去了。事实上,从那天开始,我多少年再没看过电影。
11月28日、29日,江苏省高考初考。我只记得坐在考场里特别的冷。成绩公布的那天,毫无悬念,我没通过。我数学只学到二元一次方程,初考卷上的因式分解都没有做起来。其他的就不用说了。那一年,我们官庄小学刁校长的二儿子刁雁兵考上了,被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录取,这对我们是极大的激励,我决心自学!
自学的书找不到,我写信给在上海工作的大舅。大舅寄来的是上海七二一工人大学结合工业生产写的《数学》教材,大十六开的厚书,印象中有华罗庚的优选法,0.618黄金分割法等。没有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却有极限和导数。我一边看这本书,一边写信给大舅,请他帮助购买可供自学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他去了好几次福州路新华书店,自学丛书竟然脱销。那时自学的人太多了。
我们公社信用社戴主任和营业所朱主任的儿子各有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和青年自学丛书,我就到他们的宿舍去看书做题,再比对书后面的答案。元旦前,我到泰县新华书店去碰运气,营业员告诉我,有一份报纸叫《科技新书目》,上面有即将出版的新书,可以预订。我就订了报纸,后来买了好多我需要的书。那时我的工资一个月15元,都上交父母,但父母对我买书不限制。
听说我在自学,好多人劝我别费心了。一个表哥对我说:“开国际玩笑,你个初中生,怎么去考?”车间里的同事也劝我不要拿自己“挨搞”(方言:吃苦)。但我知道,这是人一生中的最要紧处,怎能不牢牢把握?这是真正的公平竞争,我必须全力投入!为了鼓励自己,我经常背诵《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名言:“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公社通讯报道员吴根余是老高中生,他有许多书和杂志。1978年春节后,我在他那里看到《人民文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写陈景润攻克数论难题、勇攀高峰的事迹。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激动得多次流泪,自学的信念更坚定了。
数学,我从一元二次方程学起,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物理从牛顿三定律开始,力的合成与分解、动能和势能、角速度、离心力、向心力,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电势、电容、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波,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化学从元素周期表开始,横背竖背,主族副族,死记那些无机物:苏打、小苏打、大苏打、碳铵、生石灰、食盐、烧碱、火碱……还有各种酸、各种碱、盐、电解质非电解质、氧化剂、还原剂、离子键和共价键……到了有机部分,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邻居凌志友告诉我,说他们光华毛巾厂有个技术员叫张德玉,是化工学院毕业的老大学生。我喜出望外,每天下午从车间溜出来,到光华毛巾厂向他请教。张老师果然不同凡响,一点点地给我讲,讲了7天。为了抄捷径,我对照教育部《一九七八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只学上面有的。
囫囵吞枣几个月,考试的日子到了。考场在姜堰中学,天气很热,我从姜堰下坝步行到姜中。消防车正对着考场屋面浇水降温。会的,我全做起来了;不会的,连估带猜也把卷子写满了。分数出来,比体检分数线高了8分,但最后空欢喜一场,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这一年,我初中同学黄跃华(后任姜堰市宣传部副部长、广电局局长,现是知名作家)考上了高邮师范,他的录取进一步增强了我自学的信心!这年9月,还是在吴根余那里,我又看到《人民文学》上理由写的《高山与平原》,讲的是华罗庚自学的过程。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动:只要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那时真是拼命,每天深夜一、二点钟才睡,凌晨四、五点钟又起来看书;早晨上班的路上背古文和公式;中午在配电房打个盹。除了上班、吃饭,我把每天的每个小时编成课程表,两小时读一门课。困了,就用清凉油涂太阳穴,后来只涂太阳穴不够了,额头上、嘴边上、脑勺后都涂上,再不行,就在大腿上拧一下。有段时间,大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有时干脆就趴在桌上睡一下,整夜不上床。我的父亲对我说,“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我知道,他不仅要我宵寝晨兴,还要我持之以恒!
这一年,自学中不懂的,我晚上跑到官庄中学向相关老师请教。渐渐地,高一、高二的一些学生开始把做不出来的数学题目拿到我家来让我做。那时我已学会了微积分,我先用微分方法做出结果,再用高中数学方法一步一步做出来。因为学了微积分,我在新华书店又发现苏联人著的《普通物理学》,买了回家对照高中物理看起来。我的工资也已涨到每月18元,手头宽裕,在新华书店看到认为不错的书就买。有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复旦大学的《常微分方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普通化学》等,反正父母亲也不知道是不是考试用的。
1979年高考报名开始了。我想报考大学,母亲对我说:“不要考什么大学了,我们农村人,能把个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就行了,今年就考中专吧!”所以我就决定报考中专。为了冲刺,我找到厂长,提出请假回家复习。印俊国厂长是下放的老大学生,十分开明,一下子批了我三个月假。回家没几天,我的父亲下班路上把腿摔断了,在医院治疗,母亲去照料。我早上煮一大铁锅糁儿粥,从早喝到晚,三顿全打发了。晚上有蚊子,就把一个大水桶放满水,双腿放进去。官庄公社党委副书记陈田茂与我父亲当年一起打游击,晚上常从我家屋后经过,看到我家的灯光,总是在后窗口对正在看书的我说:“孩子,你一定会考上的!”那年的考场还在姜堰中学,考好之后,我感到有把握。当年7月,县里开始执行退休顶替政策,父亲准备提前办理手续让我顶替。我说,你让姐姐顶替吧。果然,分数一出来,大家就都知道,这一回,考上了。
1981年7月我从江苏省公安学校毕业后分配在泰县(如今的泰州市姜堰区)公安局刑侦股工作。1984年泰县公安局党组研究决定,让我上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办的复习班,参加1985年江苏省成人高考,报考干部专修班。这一回考的是文科,因为我有自学经历,学习对我不是难事。晚上在宿舍里,大家抽各科题目考我,我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把他们吓了一大跳。那时记性特别好,他们问一道题,答案在书上哪一页、哪一段,照片一样在我头脑中显现。1985年江苏省成人高考每门满分100分,我数学考了99分、历史考了98分、地理考了96分。江苏公安专科学校的姬仰曾校长非常高兴,因为南京各大学举办的复习班中,第一名出在了公安专科学校。
自学,培养了我夜以继日的习惯,养成了百折不挠的性格,磨练了顽强拼搏的意志,影响了后来我的公安和法院生涯,是我的人生宝贵财富!
编辑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