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青云笔名三道快枪,杨晓胜、汝愚等,现为范曾研究会会长,周馆红文化秘书长兼《周公研究》新媒体总编
《中国人之歌》
作者/文川
点评/杨晓胜
是花,
在崖上把头昂。
是树,
走过坎坷拥抱阳光。
是山,
面对乌云把责任扛。
是水,
给人们温暖。
是海,
做勇敢的人去搏浪。
是船,
顶着浪花把帆扬。
是鹰,
背着风雨去远航。
什么都是,
做一个好儿郎。
什么都不是,
祝每一个人身体健康。
不是花,
也要把家当。
不是树,
也要让鸟儿们不流浪。
不是山,
也要成为一面挡风的墙。
不是水,
也要去当一只小绵羊。
不是海,
也要去水里躺一躺。
不是船,
也要到海上逛一逛。
不是鹰,
也要到天上娶一个新娘。
什么都不是,
千万别让人骂爹娘。
什么都是,
我也要挺起你的胸膛。
论文川《中国人之歌》的文化隐喻与民族品格建构的精神交响
杨晓胜
文川的《中国人之歌》以其独特的意象体系和激昂的精神内核,构建起一座极具民族特色的诗歌丰碑。这首诗犹如一曲气势磅礴的精神交响,通过对自然物象的巧妙转化与升华,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熔铸于诗歌的意象链条之中,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间,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时代精神。本人在诗歌评论中常以宏阔的文化视野解构文本,深挖诗歌背后的精神密码,本文将对文川诗歌《中国人之歌》进行深入剖析。
诗歌开篇以“花”“树”“山”“水”“海”“船”“鹰”等自然意象为切入点,构建起庞大而有序的意象矩阵。这些意象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经过诗人精心筛选与排列,成为民族精神的具象化符号。“是花,在崖上把头昂”,“花”这一柔美的意象,在“崖上”这一险峻环境的衬托下,展现出坚韧不屈的姿态,打破了人们对花柔弱的固有认知,象征着中国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是树,走过坎坷拥抱阳光”,树的成长历程与中国人历经磨难、追求光明的奋斗之路形成隐喻关联,坎坷的经历成为成长的养分,阳光则代表着希望与未来。
“山”与“水”的意象组合,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是山,面对乌云把责任扛”,山的巍峨与沉稳,象征着中国人勇于担当、负重前行的责任感;“是水,给人们温暖”,水的灵动与包容,展现出中国人温柔敦厚、泽被他人的处世哲学。山与水的刚柔相济,恰似中国人性格中对立统一的特质,既有着坚定的原则与担当,又不失灵活与温情。
这些意象在诗歌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共鸣,诗人通过对意象的动态化处理,如“搏浪”“扬帆”“远航”等动词的运用,赋予静态的意象以生命的活力,使整个意象矩阵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人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图景。
辩证思维: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书写
诗歌中“什么都是”与“什么都不是”的辩证表达,构成了文本独特的思维张力。“什么都是,做一个好儿郎”,展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豪情,鼓励人们以多元的姿态去诠释中国人的精神内涵,无论是花的坚韧、树的顽强,还是山的担当、水的包容,都应努力践行,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华儿女。这种理想主义的号召,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卓越。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理想的云端,而是以“什么都不是,祝每一个人身体健康”回归现实的关怀。这种从理想向现实的转换,并非是对理想的消解,而是体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人文关怀。健康是生命的基础,也是实现理想的前提,诗人在高歌理想的同时,不忘关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真实、立体。
在后半部分,“不是花,也要把家当。不是树,也要让鸟儿们不流浪”等诗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辩证思维。即使不具备某些外在的特质,也要在能力范围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展现出中国人务实、担当的处世态度。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书写,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口号式表达,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
文化根脉: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对话
《中国人之歌》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同时又焕发出鲜明的现代气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对话。诗中的意象大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如“山”“水”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与精神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对这些传统意象的运用,并非简单的承袭,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使其与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品格相契合。
诗歌中所传达的责任感、担当意识、坚韧精神等,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价值观的传承,也是对现代社会精神需求的回应。在当今时代,面对各种挑战与机遇,中国人需要坚守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同时以开放、创新的姿态迎接未来。《中国人之歌》通过诗歌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基因注入现代生活,为当代中国人提供了精神指引与价值支撑。
文川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与感染力,符合现代诗歌的审美特征。这种语言风格使诗歌更容易在当代社会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人的精神魅力,实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
文川的《中国人之歌》以其独特的意象体系、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成功地建构起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这首诗既是对民族精神的深情礼赞,也是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召唤。在诗歌的意象交响中,我们听到了中国人坚韧不拔、勇于担当、追求理想的精神强音,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蓬勃生命力。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与文化自信,为当代诗歌创作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