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特区建立四十五周年,谨以此篇献给曾经和现在仍在深圳特区努力拼搏的打工仔、打工妹们!
鹏城排档妹
(根据本人刊登于1988年7月19日《深圳特区报》副刊《那向往特区的少男少女哟》散文扩写)
通往深圳的赣粤国道上,一辆农用车急驶,山恋起伏,公路崎岖……
驾驶室前排坐着我和司机,我们两人年龄相仿,都在三十余岁。 这是发生在三十多年前鹏城所遇的一个小故事,也是当年特区建设之初千千万万外来者工作生活的一段小插曲……
农用车驶出了山区,向丘陵地带奔驰,不远处已经影影绰绰可见当年鹏城的身影……我倚靠车窗眺望远景,这是我第一次去深圳,对这片即将看到的景象充满着神秘感……
我们乘坐的农用车接受边检后,驶入处于深圳深南大道中段的“陆羽”茶楼……“陆羽”茶楼是湖北天门市客商投资建设的一酒店。因其位置适中又价格实惠,多次来过深圳的司机自然轻车熟路的选择在这里居住。
我站在标间窗前,略有所思地遥望夜色降临的深圳“国贸大厦”:当年鹏城的标志性建筑“国贸大厦”,楼顶的旋转大厅上穿梭来往的都是外地侍生、侍妹的忙碌身影;我再远望高耸在深南大道西头的“山东大厦”,各层的写字间里仍然灯火通明,还有很多文员在挑灯夜战;远处鳞次栉比的外资企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车间里,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不分昼夜正在操作的几班倒的打工仔、打工妹……
因不习惯于粤菜的偏淡口味,在司机的带领下,我俩去附近寻找对口味的排档……
几天下来,我无处不感受到深圳的最初建设的确离不开全国各地的支持,用当时一句流行话说,深圳是全国人民建起来的特区!深南中大道中段的一叉路上,一排排待建工程的的工地旁,自然形成了排档密集的一条饮食街。
我和司机向一家挂着“粤北客家菜馆”招牌的排档走去……“两位同志,到这里来吃饭吧!”轻柔的一声,从“粤北客家菜馆”门前传来,是一位仅十六岁左右的排档妹在招呼我们进店。凭着有点熟悉的乡音,我们走进了这店。
这是一间用夹板做档墙、铁皮盖顶的临时餐厅。四张小方桌已坐满三桌。再瞧一眼招呼我们的排档妹,她圆圆的脸庞,颀壮的身材,还梳着两条长辫子,流露出羞怯的目光,说她是我们赣南乡下未出阁的少女,一点也不会眨她。“同志,请点菜。”排档妹把菜谱摆在我们桌上,又转过身去招呼其他几桌的顾客。她手脚利索,一双干惯农活的手又是洗,又是抹,不厌油腻不怕脏。在这人头攒动的桌间,她那又黑又长的辫子,恰似两条飞舞的绸带,飘逸潇洒,毫无造作,洋溢着乡土气息的一种自然美。“妹子,听口音,你好好像是我们赣南人吧?”对这质朴的排档妹,我大胆地问道。“大哥,你说对了一半,我是粤北南雄人,你们的邻居。也算你们的半个老乡,对吗?”排档妹也投来信任的目光。“对,对!我们就可以算是客家老乡的!”我的同伙连忙答道。几次端菜的间隙,我们攀谈起来……
排档妹听说我们是赣南的司机,而且马上要驾车路过她的家乡,不知为什么,她俊秀的脸上生发出一种异样的神情。第六感觉告诉我,排档妹是在想家了!
继续交谈后,果然不出所料,她是通过一个在深圳的亲戚介绍到这排档来“跑堂”的,还不满半年呢!这期间因生意好,她还没有回过家一次。排档妹的诚实和勤快吸引了很多内地顾客,特别是客家人到这里来吃饭。在这竞争对手云集的饮食街,她站稳了脚跟。但排档妹毕竟娇嫩,又是头次出门,常想家。老板为了挽留她,已经给她加了几次工钱。
明天,我们的车将开过她的家门口,怎么不会牵动她的思乡之情呢?!“离开家已经快一年了,你怎么不回一次家呢?”我被排档妹这种思乡的感情打动了。“这里挣钱比家乡务农多,一天可以尽挣十多元!请假,就要被扣除工钱的。现在店里生意不错,老板是不会准我的假的?!”说到这里,排档妹叹了一口气,“但工作却很累,一天十几个小时一来,我的腰都直不起来;更难熬的是,每当夜深人静,我睡在狭小的床上就想家,特别是想妈妈……”排档妹边收拾桌面的卫生边说,说着就转过身子暗地擦眼泪。
我猜测,排档妹这次跟我们回家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捎去她的一片心愿! 作为年长几岁的“我”用好言劝慰她:“姑娘,少小离家是很苦的。但时间一长嘛,就会慢慢地习惯了。只怕啊,下次我们来,你都会‘洋气’得认不出来了。还可能被哪位‘阔佬’带过那边去呢!”“我” 说着用手画了一个弧线,然后一指不足千米的“一网之隔”外。排档妹被我逗得破涕为乐,噗哧一笑:“老乡大哥,到那时我也还会想家的呀!”我们用餐结束后,排档妹略有所思地送我们出排档店,我们走了很远,回头还见她看着我们......
为了尽快将货物拉回去,我们决定当夜就返程。在住所的停车场,我们发动了汽车,当开亮大灯时,突然我们俩都惊讶的发现:车前竟站着一个女孩!我们急忙下车,去见这女孩……
在她抬头的一瞬间,满眼泪水的女孩竟是“排档妹”!我急忙问道:“小妹你怎么啦?是不是谁欺负你了!”排档妹摇着手道:“不是,不是!”我问:“那是怎么回事呀?”排档妹颤抖着声音:“老乡大哥,我见着你们后就极想家呀!求求你们带我回家见我妈妈吧!我知道,你们的车明天天亮就可以到我家。求求你们了!说着,她不断地鞠躬……“好吧,好吧,我们带你回家!”我几乎不加思考的就答应了她。我知道,此时对这冲动的小女孩说什么都没有用。
扶她坐上驾驶室后排,我并排与她坐在一起。我想,等她平静后,再劝慰她。我们的车缓缓地驶上了出深圳的公路,向东北方向行进;特区的夜灯照的路面如同白昼……
排档妹一直低着头,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了一段时间,我在与排档妹的交谈中得知,她在我们离开店后,就动了这次一定要搭我们的车回家的念头。后她趁乘老板不留意,就跟随到了我们居住的旅店。在服务台,她又知我们已经结账今夜就返程。于是她什么也没来得及带就要坐我们的车回家。她真是太小了,什么都不懂?就连边防证都没带,这样她出了边检就进不来了,而且以后再办边检证都有点麻烦!我试着将这些道理跟她说了,她似乎有点懂了?可以看出,其实她也是不愿意留在老家务农,只是一时冲动,想家才作出这鲁莽行动。我们的车转向北行……
出边检站前,我们的车驶入路旁的加油站。排档妹说上卫生间,就迳直向夜色走去……
等我们车加完油后,我们等了好一段时间,却始终不见排档妹的身影!对着夜色,我们不断地呼喊“南雄妹子,南雄妹子,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回响的只是鹏城茫茫的夜色…...
天色已晚,我们又人地生疏,不能久等。我们猜想,其实排档妹也是受一见老乡的冲动,就动了思家的念头。冷静下来,她还是不愿意为这次的回家,丢了饭碗!更不愿意长久地离开充满诱惑力的鹏城!最终,她选择了留在这里的决断!问题是她为什么不跟我们说一声呢?只能说明她还真太小,不太懂人情世故?后我又想,也许她通过与我们接触一段后,看出我们是可以信任和信赖的大哥?她觉得如果跟我们说她要回去,我们一定会开车送她。这样不是耽误我们的行程吗?我们的车驶出了龙岗防检车,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默默无言;车继续向北、向北;不断加速、加速......
后我猜想,待我们的车驶向北面时,排档妹从卫生间出来了,她急急在路边栏截一辆载人的摩托车,摩托车载着排档妹向灯火通明的鹏城飞驶,向南、向南......坐在摩托车后座的排档妹紧咬着牙,一任泪水布满脸颊......摩托车不断加速、加速......
尽管这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逢,但排档妹在深圳这竞争异常激烈的热土,她敢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性格就长久地留在了我们的记性!几乎是与京九铁路并行,一辆高档轿车平稳地驶在南下深圳的高速公路上。车前排坐着的仍是我和当年开农用车的司机,只是岁月在我俩的脸上已经写上了进入中年的年轮……
二十年后,我已经是有一定身份的赣南客家考察团的成员。这期间,我也不止一次去过鹏城。不过这一次,却是如此地凑巧,竟又是我与当年的司机同行。这样的情景不禁使我想起了二十年前与我俩一面之交的排档妹,不知道我的同行会不会?我们好像彼此之间谁都没有点破而已。
我们的轿车驶进鹏城,这一路已经没有任何检查,边检站也早已没有了踪影。 车驶进我们下榻的“客家人宾馆”。 不知是鬼使神差,还是我的同行看出了我的心事?晚宴后他事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将车开向了当年排档妹打工的那条饮食街。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条饮食街已经早早改建成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大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间间装璜华丽的店铺,店主也个个是衣冠楚楚有模有样。就是邻近有几家饮食店,也不是当年的排档,变成了有一定档次的酒楼。更可以想象,在这里,怎么也难觅当年排档妹的身影?我们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在下榻的宾馆大堂,我们有事无事地四处看看……
突然,我发现在介绍宾馆工作人员的宣传栏上,醒目的位置有一张似乎是我们熟悉的面孔?我上前一看,这标明“总经理”的女士是那么的像当年的排档妹?只是她的发型已经改变,烫了个卷起的高高发髻。她照片的神情中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胆怯和羞涩......
这是一张充满自信又透视出高雅气质的成功人士!没有惊动同行,没有把握,我一人向总台的服务员悄然地打听了总经理的点滴经历。结果是,她竟是粤北南雄人,叫吴爱家,年龄也基本与当年的排档妹相仿。只是这位总经理,是从香港来的?她会不会期间去了香港深造和发展?或者真还是嫁了个香港老公呢?由于怀念家乡,又回到了她起步的鹏城?这些问题都过于私密,我不便深入打究。
此时,大堂的电梯门走出一行穿戴讲究的男男女女。这一行人说说笑笑,簇拥着一位中年女士,她显然是这群人的中心人物。可以听见,他们在叫她“吴总”、“吴总”!我和司机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这位女士,从她的瞬间言谈举止,我们好像看出她与当年排档妹的相似之处?随着早早停在门前的高档商务车门的声响,“吴总”一行上车后,车很快融入鹏城滚滚的车流……
我和司机又都不约而同地走向宾馆门外。鹏城万家灯火辉映一轮明月,它们好像在互诉人间天上发生的一个个传奇的神话……仅凭一张照片和片刻看到的真人,就判断“吴总”就是当年的排档妹,好像不能下结论,但好像也不能否认?就让它永远成为一个谜好吧?此时的鹏城:高架桥纵横交错,高速列车飞驰而过;处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座座现代化的港口,飘着各国旗帜的轮船往来穿梭;空中各式飞机掠空而过;大街小巷行人匆匆,脸上洋溢出自信的笑容……
三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鹏城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变得再来的客人都会认不出来。可以猜想,我们三十年前仅接触一次的排档妹现在可能已经是这里有一定资产的“老板”?但也可能她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妹早已离开了这里?甚至于回老家嫁了个农民呢?时过境迁,沧桑巨变,这里发生任何变故都是可能的!惟有不变的是,这里仍然是外来人居多,这大概就是这特区——移民城市的一大特色吧?
但愿这里的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当年为深圳特区默默贡献的外地人,哪怕他们已经早早地离开,或者现在仍是这里的一名普通劳动者!
写定于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