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之光”朱金峰简介:
朱金峰,坦桑尼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国务院侨办海外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坦桑和平统一促进会永久荣誉会长,达累斯萨拉姆华助中心主任。担任河北省、广东省、海外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
🌹 🌹 🌹
第一章:初踏黑土地
(2000 年・达累斯萨拉姆)
集装箱卡车碾过布满裂痕的沥青路,扬起的红土钻进朱金峰的衣领。他望着车窗外掠过的猴面包树,想起河北老家的白杨树,同样的挺拔,却多了份在烈日下扭曲的倔强。
"46 岁从头再来,值吗?" 司机是当地的斯瓦希里人,后视镜里映出他眉间的川字纹。朱金峰摸了摸口袋里的退伍军人证,金属徽章硌着掌心:"当年在老山前线,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去都没怕,还怕这?"
仓库的铁皮屋顶被晒得发烫,400 多种中国商品堆成小山。他拿起一条柔软的浴巾,在掌心揉成一团 —— 这在国内是抢手货,此刻却像块无人问津的破布。第一个月跑遍全城,磨破两双皮鞋,换来的只有黑人摊主的摇头:"太贵了,我们要便宜货。"
深夜,他躺在铁皮屋顶上数星星,赤道的银河比北方低矮许多,仿佛伸手就能摸到。手机在裤兜震动,妻子发来老家的雪景:"孩子们问爸爸什么时候寄长颈鹿回来。" 他喉咙一紧,摸出烟盒,却发现里面只剩半支被压瘪的 "牡丹"。
第二章:螺旋口与挂口的战争
(2001 年・坦桑乡村)
越野车在红土路上颠簸,后备箱里的电焊帽随着车身晃动,撞出叮叮当当的响。朱金峰摇下车窗,让带着烤焦味的风灌进来,试图驱散困意。过去半年,他把仓库里的 "废品" 分门别类,带着样品跑遍郊区工厂。
"老板,这个……" 他举起螺旋口灯泡,话没说完就被工头打断:"我们要的是挂口,像这样 ——" 工头掏出钥匙串,上面拴着个锈迹斑斑的挂口灯泡。朱金峰蹲在地上,看工头用螺丝刀演示如何快速更换灯泡,阳光穿过灯泡玻璃,在他手背上投下一片黯淡的光斑。
那天傍晚,他在村口小店买了瓶坦桑啤酒,看当地人用香蕉叶包着 "乌咖哩"(玉米糊)吃得香甜。隔壁桌的工人突然指着他的电焊帽笑:"嘿,这铁帽子能挡太阳!" 他灵机一动,摘下帽子扣在工人头上,周围爆发出善意的哄笑。当晚,他在笔记本上画下第 37 个修改方案:把帽檐加宽两厘米,内衬换成透气网布。
三个月后,当第 15 个货柜抵达港口时,仓库里的螺旋口灯泡早已换成挂口,电焊帽成了爆款。他站在码头上,看起重机吊起集装箱,突然想起老班长说过的话:"战场上要摸清敌情,商场上要吃透人心。"
第三章:赤道上的蒲公英
(2010 年・坦桑乡村)
推土机的轰鸣中,朱金峰蹲在破土动工的小学地基旁,用树枝画下教学楼的轮廓。当地酋长递来一杯棕榈酒,酒液里浮着细小的棕榈纤维:"朱,你比太阳还慷慨。" 他笑了,眼角的皱纹里嵌着红土:"太阳给你们阳光,我给孩子们书本,都是该做的。"
建校的三个月里,他每天都会去工地转一圈。看见黑人瓦匠用生硬的中文数砖块,看见中国工程师教当地少年用水平仪,看见自己资助的女孩阿莎抱着课本跑过工地,辫梢扬起的灰尘里,仿佛有蒲公英在飞。
落成典礼那天,阿莎用斯瓦希里语朗诵感谢信,声音颤抖如振翅的蝴蝶:"朱爸爸说,知识像雨水,能让沙漠开花。" 台下的华人华商们红了眼眶,有人轻轻哼起《我的中国心》,歌声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在赤道的骄阳下,织成一块温暖的花布。
第四章:天安门的月光
(2015 年・北京)
国庆阅兵的礼炮声里,朱金峰站在观礼台上,手心里全是汗。当坦克方阵轰鸣着驶过天安门,他突然想起坦桑尼亚的华商们 —— 那些在非洲土地上生根发芽的中国人,此刻是否也在隔着屏幕流泪?
夜里,他独自登上天安门城楼,月光洒在汉白玉栏杆上,像极了坦桑尼亚的月光。手机震动,传来华助中心的消息:又有三家华商工厂解决了劳资纠纷。他靠在城墙上,给妻子发消息:"你看,咱们的根在中国,可枝叶已经长到了非洲。"
黎明前,他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天安门城楼与坦桑尼亚的猴面包树同框,配文是:"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在天涯,心向祖国。" 底下立刻弹出无数留言,有华商发来的工厂夜景,有非洲员工用中文写的 "谢谢",还有阿莎的新照片 —— 她穿着北京寄去的校服,站在新建成的图书馆前,手里捧着《安徒生童话》。
第五章:黑皮肤的中国心
(2017 年・达累斯萨拉姆)
暴雨敲打着华助中心的玻璃窗,朱金峰揉着眉心听完第 17 个求助电话。华商老李的工厂被当地工人围了,原因是发薪日拖后三天。他抓起西装冲进雨里,皮鞋在积水里踩出啪嗒声,远处传来清真寺的晚祷声,与雨声混在一起,像一曲混乱的交响乐。
"听我说!" 他站在工厂门口的卡车斗上,用斯瓦希里语喊出半生不熟的句子:"工资明天到账,今天我请大家喝奶茶!" 工人们面面相觑,直到他亲手递出第一杯滚烫的奶茶,人群中才响起窃窃私语。老李扯了扯他袖子:"老朱,你这是何苦?" 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你忘了,当年咱们饿肚子时,是谁给过咱们木薯?"
那天晚上,他在办公室的白板上写下 "信任" 两个大字,旁边画了棵中坦两国国旗缠绕的树。凌晨三点,他收到工人代表的短信:"朱先生,谢谢你的茶,我们明天开工。"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突然想起河北老家的春耕 —— 播下种子,总要等一场透雨,才能看见嫩芽。
终章:永不倾斜的天平
(2023 年・达累斯萨拉姆)
朱金峰站在华助中心的院子里,看新来的华商们围着他听经验。阳光穿过棕榈叶,在他鬓角的白发上洒下光斑。他拿起一个螺旋口灯泡和一个挂口灯泡,轻轻放在天平两端:"做生意就像这架天平,一边是中国的质量,一边是非洲的需求,哪边轻了重了,都得调。"
远处传来清真寺的宣礼声,与教堂的钟声此起彼伏。他望着院子里那棵中坦友谊树,叶片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在诉说无数个日夜 —— 那些在赤道骄阳下挥汗如雨的日子,那些在暴雨中奔走调停的日子,那些看着中国商品摆上非洲货架、看着非洲孩子捧起中国书本的日子。
手机响起,是阿莎的视频通话。女孩身后的图书馆里,几个黑人少年正在用中文朗读《论语》。"朱爸爸," 阿莎举起一本新到的《中国地图》,"我们找到了河北,原来您的家乡离北京这么近。" 他笑了,突然想起第一次带儿子看升旗的清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与非洲的朝阳,原来同样鲜红,同样温暖。
赤道的风掠过树梢,吹落一片树叶。朱金峰弯腰拾起,叶面上的叶脉清晰如掌纹,像极了连接中非的航线。他知道,在这片远离祖国的土地上,还有无数棵这样的树,正在把根扎进黑土地,把枝叶伸向中国的方向 —— 那是游子的魂,是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不会折断的脊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涉江红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女子书画院文学总监;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读书会副会长。工作与文字打交道。有许多作品见诸报刊杂志与网络平台,许多作品被制作成音频与视频。喜欢把日子过成诗,用文字芬芳生活。被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座右铭:心,永远微笑向暖。
代表作品集《春天的请柬》、《陌上阳光》、《心香一瓣》、《春天的微笑》等。出版作品逾五部。其中小说《红帆船》、《夏花绽放》已经拍成微电影,深受大家喜爱。被读者誉为"春天般的女诗人"。主编《致敬,身边的榜样人物》三部。
主播简介
【主播简介】颜沐,原名贺芊红,湖南读书主播,爱好文学,声音甜美,爱好跑步、瑜伽,钟爱朗诵。笑容温暖的她一直坚信:文字富有生命力。只有勤学苦练,方可使文思生于胸中,如风飞扬;言语发自唇齿,如泉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