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吊乌龟
文/李广昌
六月初,随公司同仁前往浮江药店做活动。闲暇之际,信步至浮江镇政府对面河岸的灌木林边,几株绿意盎然、葱翠欲滴的金线吊乌龟悄然映入眼帘。职业使然,不禁俯身细察。
此物乃防己科多年生草质藤本。块根肥厚,外皮棕褐;茎蔓柔弱而光滑。叶互生,形如肾,边缘光滑,无毛;叶柄细长,盾状着生。春来花发,单性,雌雄异株,常聚为伞形花序;花朵细小,色作淡绿。核果浑圆,熟时染作紫红。
其名甚夥:盘花地不容、白药、石蟾蜍、金线吊葫芦、山乌龟、白药脂、金丝吊鳖、地乌龟、吊乌龟,皆为其号。
此草性喜山野肥沃湿润之地,尤见于草丛灌丛,石缝岩隙间亦能茂盛生长。
其味苦,性寒。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常用于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胃痛、内出血、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外用则疗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
金线吊乌龟虽为地方习用、自产自销之品,未入国家药典,然民间智慧赋予其不凡之用:
无名肿毒、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结炎:取鲜根适量,捣烂外敷,或磨醋外搽。
肿疡初起:研末,以蜜或醋调敷患处;或磨醋外涂。
牙痛: 切片贴于痛处齿龈,二至四时辰一换。
鹤膝风:研末后,与大蒜、葱白、韭菜蔸共捣烂,蜜调敷患处。敷后或起泡流水,以纱覆之,待其自愈。
扭挫伤:适量浸酒半斤,三日后取酒外涂。
肝硬化腹水:山乌龟根以老糠炒制,配伍车前草、过路黄、白花蛇舌草、瓜子金、丹参,煎汤内服。
毒蛇咬伤: 与青木香适量同煎服,药渣捣烂外敷。
中暑腹痛:取鲜根适量,刮去粗皮,嚼烂,冬酒送服。
横痃(腹股沟淋巴结肿):鲜根切碎,捣至极烂,酌加甜酒糟拌匀,敷患处,日换一次。
骨蒸劳热:根切片,甜酒拌炒至焦黄,研极细末。取药末适量,拌猪肝,加红枣若干,隔水炖服(忌盐),日服一次。
大头风(头面浮肿,水波感,不红不痛):鲜根切碎捣烂,酌加烧酒擂汁,涂搽患处。
脚气肿胀:配三白草根、五加皮,水煎服。
各种内出血:研粉,适量开水送服。
现代医学探明,其根含头花藤碱、小檗胺、氧-甲基异根毒碱、西克来宁碱、小檗胺甲醚、头花诺林碱、异粉防己碱、高千金藤碱及哈苏巴诺宁碱等多种生物碱。药理实验证实其具镇痛、镇静之效。
金线吊乌龟,这药典之外的地方草木,每逢端午佳节,总能在乡间集市觅得一方席位。我想,随着中医药振兴的号角吹响,民间草药的春天正悄然来临。这默默生于岩畔灌丛的金线吊乌龟,是否也会有登临大雅之堂的那一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