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0日,怀揣着对大国工程的敬仰与憧憬,我们踏上了前往宜昌游览长江三峡大坝的旅途。
一进入三峡坝区,那条被誉为“中国公路、桥梁、隧道博物馆”的三峡大坝专用公路,便率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公路全长28.64公里,它像一条蜿蜒的丝带,一路引领我靠近心中的圣地。
抵达三峡大坝旅游区,我们率先来到坛子岭景区。坛子岭海拔262.48米,因顶端观景台形似倒扣的坛子而得名 ,这里是俯瞰三峡大坝全景的绝佳位置。登上坛子岭顶部观景台,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象令我心潮澎湃。三峡大坝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长江之上,将滔滔江水驯服。26台7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像镶嵌在巨龙身上的璀璨明珠,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强大的电能。再看远处,西陵峡黄牛岩的秀丽风光与秭归新县城的远景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坛子岭园区内,还有万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等景观,它们默默诉说着长江的古老历史和大坝建设的艰辛历程。
接着,我来到了185观景平台。这里与三峡大坝坝顶等高,站在平台上,我仿佛与大坝并肩而立,能清晰地看到坝顶的每一处细节。向上游望去,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映入眼帘,宽阔的水面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向下游远眺,则是参观三峡升船机的最佳视角,想象着船只在这里实现“水涨船高”的神奇过程,不禁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点赞。
最后,我走进了截流纪念园。这座以三峡工程截流为主题的公园,通过工程遗迹展示、场景演出、幻影成像等丰富的表现手段,以及大量珍贵的史实史料,将当年长江截流那惊心动魄的壮美场景,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站在那些展示当年建设者们劳动场景的雕像和大型工程机械旁,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
2012年7月21日,我和第三小学的钱书记乘坐宜昌至重庆的客船,顺流而下。客船行驶在宽阔的长江江面上,雾气缭绕,本应是一幅诗意的画卷,却被江面上大量的垃圾破坏了美感。面对此景,我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暮辞姊归去重庆,千里江陵二日程,两岸猿声没听到,风光不与想象同。青山失黛荒坡见,绿水泛黄泥沙重,雾气弥漫视线差,惟见拉圾满江行。三峡工程气势宏,截流发电为民生,生态环境遭破坏,功过自有后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