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走进大美庐山(三)
宋厚健 文
2025年5月22日(周四)进驻庐山的第三天,按照往日的生活习惯,我起的很早,在洗漱的过程中,突然感到两条大腿就像撕裂一样的疼痛。还好,今天的行程多以就近参观为主,走山的路程不多,这些都是导游的精心安排,可谓用心良苦。为此,天不亮我就走出酒店,开始了一天的旅程。
走到如壹别墅(枫林小院)原380别墅,现中九路2号。这里是清末年间由美国人建造,隶属庐山牯岭美国学校别墅楼。1931——1937年庐山牯岭美国学校校长罗伊.奥尔古德先生曾在此居住。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为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别墅楼,期间谭政夫人王长德为本校校长并在此居住,其中包括毛泽东之女李讷、林彪之女林晓露、罗荣桓之子罗东进等在此居住。
我们现在下榻的酒店,原为牯岭美国学堂创办于1916年,目的是确保当时在华的驻外大使、欧美商人、传教士子弟能接受现代、正规的教育和道德、宗教的培养。美国学堂先后共招收过欧美等国家的学生2000余人,是当时外国人在华中一带的重要学府。
而我们每天用餐的地方,坐东北朝西南,石木结构一层,别墅前石阶的休息平台下有“夏牧师定川先生庐山纪念勒石”铭刻,卧石上也留有1条英文石刻。此别墅为北欧传教公益建筑,是庐山典型的教会建筑。在庐山文化史,尤其庐山近代文化的传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抗战时期,其援救中国难民698人,为当时庐山四个避难所之一。
每天早上用餐之前,我坐在休息平台的圆桌前,点燃一支烟,为我们九江庐山行的老年朋友献上一段祝福的话语,心里暖洋洋的,我想对方看到我的祝福,心里也会暖暖的。正是我们彼此的支持和关照,这次庐山之行老天都在帮助我们,出游蓝天白云,归来晚上休息,户外天降大雨。我们始终在庐山这座天然绿色氧吧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走进庐山革命遗址
在餐厅用过早饭之后,上午8点在领队和导游的引领讲解下,我们一行16人先后参观游览了美庐别墅、庐山博物馆和庐山会议旧址。
(1)美庐别墅
庐山河东路180号别墅,是一栋庭院占地9042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916平方米,为二十世纪和欧式风格的建筑。
美庐别墅是当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居住过的地方,同时在上个世纪毛主席也在这里住过。这里作为庐山的著名别墅,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这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想就是这个意思。走进美庐别墅,整个院子,参天大树,古木特别的多。有一栋坐落在庐山深处的别墅,叫做“美庐”。该别墅是1903年由一个英国人建造的,1933年宋美龄把它从英国人手中买了过来。1948年蒋介石把这个别墅改名为“美庐“。为什么会称为美庐?因为宋美龄的名字有个“美”字,然后这里属于庐山,从而叫做“美庐别墅”。1934年到1948年蒋介石、宋美龄曾多次在此居住。1959年、1961年毛主席也来这个别墅居住过。后郭沫若、胡耀邦、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亦曾在此休息和居住。
可以说美庐是唯一一幢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都居住过的地方。1959年毛主席来到美庐别墅,当时说了一句幽默风趣的肺腑之言:“委员长久违了”。
蒋介石1926年12月第一次上庐山,当时他不是走上来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好的路,他是坐滑竿上来的。蒋介石在庐山待了10天,见了很多人,同时也浏览了庐山很多景点。
美庐别墅的外观很精致,这是经过修缮的。它是两层的英式小别墅,里面有当年他们生活中的痕迹,同时一些原版物件也保留了下来。
据说1楼为宋美龄居住,2楼为蒋介石居住。作为领袖人物蒋介石经常公务繁忙,不过有时他也会和夫人一起居住。
在美庐别墅的前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有个雕刻,就是“美庐”二字,不过是中正题,这就说明“美庐“二字是蒋介石当年亲手凿刻的。1959年,毛主席下榻美庐别墅的时候,工作人员趁主席不在院子,想把那个“美庐”两个字凿掉,刚好主席回来,随即制止了这种行为。并说这就是历史,不会因为打掉了就不存在了,所以这几个字就保存了下来。
走进美庐别墅,一进来就看到一个会议室,也相当于接待大厅,当时蒋介石在这里接待他的属下以及接待那些来访的中外记者,其中上个世纪周恩来总理也来过这里跟蒋介石交谈。
在去卧室看一下,这就是宋美龄和蒋介石居住过的地方,尽管说大部分属于宋美龄居住,但是蒋介石也会来这里住。中间有一张床,据说里面的物件基本上是原版的,里面还有台钢琴,因为宋美龄是一个才女,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基本上她的别墅或者她所居住的地方都会有钢琴的存在。这台钢琴是进口货,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产品。
这个就是沙发,可能是当时宋美龄累了就在这里休息。这就是卧室的沙发,应该当时蒋介石和宋美龄聊天的时候可能就会坐在这里,也算是上个世纪30年代左右的。
墙上还有蒋介石的照片,这张是他们在庐山上拍的照片,墙上还有两个人的结婚照。
在卧室旁边就是洗漱间,里面有一个大的浴缸,宋美龄是非常喜欢泡澡的,基本上每天都要在这里泡澡,旁边有个洗漱池。
这里还有一个展示厅,展示的是宋美龄当年使用过的以及她的一些作品。第一眼看到就是这个钢琴,刚刚我们在她的卧室看到了一台,这里又有一台,这也是进口的。宋美龄受过高等教育,她对历史哲学很精通,同时对音乐美术也十分在行,所以才会有这些乐器。
这里有一个铁疙瘩,长方形,看起来像保险柜一样,它是属于美国际太热热热热热早期的冰箱,也是进口货,将近有100年的历史。
这些图可是宋美龄亲自画的,叫做忆乡归,一个南京,一个溪口,一个庐山。这里还展示了宋美龄在庐山的一些场景,这个就是宋美龄的照片,其本人有一种华贵之美。第一幅是蒋介石和宋美龄与外国朋友在野餐,在庐山上面弄烧烤的照片。这个是宋美龄在看报纸,还有宋氏三姐妹的照片,这是她们在美国读书时的一个场景。
我们站在别墅里,看一下外面的风景,这里是不是非常漂亮,蒋介石当年也会在这个院子里散步。二楼没有开放,正在修缮,多少有些遗憾。
探访庐山美庐山庄别墅,感受历史的厚重。这里曾是宋美龄的居所,见证了她的家族的辉煌与变迁。尤其是警卫室门口旁边的两棵金钱树,曾一度面临枯萎的危机,是宋美龄和蒋介石的悉心照料,才让它们重焕生机,如今,树依旧矗立,人却已离去。据说,当年为了挽救这两棵树,他们甚至用牛奶浇灌,每天在树下埋黄豆,这种对植物的呵护,真是让人感叹!
(2)庐山博物馆
从美庐别墅参观出来,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乘坐巴士前往庐山博物馆,途经十五号桥、会议旧址、芦林大桥站下车,沿环湖路步行10分钟就可抵达博物馆。一路密林敝日,树干高耸挺拔,夏日人行其间极感凉爽。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滴秀谷之中,在缥渺的云烟衬托下十分美丽,非常适合拍照打卡。庐山博物馆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庐山文物陈列室,1972年正式挂牌“江西省庐山博物馆,”1984年迁至现址。博物馆建筑原为1961年建成的芦林别墅,近年来该馆秉承“文旅融合、特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展览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庐山秀美的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公众旅游、休闲、度假、研学和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庐山博物馆发展规划强调“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致力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足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推动文物工作的全面创新。
庐山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芦林湖畔,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馆藏丰富,以陶瓷、书画最具特色。
庐山博物馆融地方历史、自然于一体,内涵深厚。芦林一号(毛泽东同志旧居)、毛泽东庐山诗词苑深受观众喜爱,成为庐山旅游、休闲、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庐山博物馆1984年建成,总面积2700平方米,馆内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有当地出土及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有唐代书画家颜真卿、柳公权等在庐心的手书碑拓,有明清代画家唐寅、郑板桥、朱耷的字画巻轴,最珍贵的则是《五百罗汉图》、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珍品。另藏有青铜器、工艺品、金石篆刻、历代钱币等藏品,其中也有许多是难得珍品。
探访毛泽东庐山旧居“芦林一号”。
在导游的精彩讲解中,我们一行16人,走进“芦林”一号,探访了毛泽东同志庐山旧居。
1959年、1961年、1970年中共中央三次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分别下榻庐山芦林一号别墅、美庐别墅和脂红路175号别墅。庐山上的这三处毛泽东旧居现已被列入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对公众开放参观。
芦林一号别墅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东谷,波光粼粼的芦林湖畔,九奇峰下。1960年由武汉中南设计院设计,采用古典四合院与现代风格结合的形式。1961年春季动工建造,7月峻工。建筑结合了前苏联样式,开阔气魄、空间宽大、植被丰富。1961年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和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在此生活、工作。其中毛泽东同志在庐山工作、生活的卧室,依然原物原样保存,供人参观,教育大众。
芦林一号别墅现辟为庐山博物馆,吸引游客前来开展红色之旅、传承红色基因、庚续奋进力量。
毛泽东庐山诗词苑,原名“庐山毛泽东诗碑园”。为了充实其内容,为把诗词苑芦林湖芦林一号别墅连成一体,实施大博物馆概念,变纪念式诗碑园为具有纪念性的领袖主题公园。
毛泽东与周恩来青铜塑像是1961年庐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在芦林一号別墅前的合影照片。青铜塑像高2.8米,重达1.5吨。
修建主诗碑,在重达15吨的星子花岗岩的正反面上,刻录毛泽东手书和江泽民书录的七律登庐山。毛泽东的刻诗由原来的4首增加到6首,并增加朱德4首林伯渠4首谢觉哉3首董必武2首郭沫若2首,叶剑英邵式平等其他领导人诗词各一首,共24首。
在此重温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倍感亲切: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庐山诗词苑中的这些诗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庐山、感悟生活哲理、欣赏自然之美的大门。这些诗词不仅仅是对庐山景色的描写,更是诗人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和表达。它们让庐山有了更深的文化底蕴,也让我们在欣赏庐山美景的同时,能够从古人的语言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走出庐山博物馆的大门,心情难以平静,一向不善于拍照的自己,邀请旁边的游人帮忙,在毛泽东同志旧居(芦林一号)枣红色牌匾前留下自己难以忘怀的影像。参观结束,领队组织我们一行在芦林湖畔留下了最为珍贵的合影。
(3)庐山会议旧址
上午的参观结束,我们来到绿野山庄用餐,今天中午的饭菜特别的丰盛,也更加适合我们北方人的味觉,尤其是鱼的味道十分的鲜美。吃完饭,下午我们继续参观游览了庐山会议旧址。
庐山会议旧址始建于1935年,它的前身是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的“庐山大礼堂”。新中国建立后,这栋建筑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自1959年开始,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三次重要的会议。
旁边的图书馆也更名为“庐山抗战纪念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蓄谋已久的日军露出了狼子野心,忘图吞并整个华夏,十天之后的7月17日,蒋介石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庐山抗战声明,”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皆抱定一切牺牲之决心,至此,全民抗日战争拉开序幕。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几栋建筑,这里发生的事都将很长一段时间左右中国历史的进程和走向,然而不管是对的或者错的,这都是历史给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世界文学》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世界华人小学生获奖作品评析》、《世界华人中学生获奖作品评析》、《阮玲玉之死》、《青衣行酒》、《说悔》、《食色与欲》、《儿童急病与意外》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100位名人早逝之谜》等图书。荣获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大奖赛“十大诗酒文学魅力作家”;第二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成人组:二等奖;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诗歌(含词赋):一等奖;2021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组(含随笔、评论)一等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