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之缘重在修 时光荏苒鬓已秋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6.1日18时46分一19时28分作
今天偶尔在朋友圈里看见一名五期弟子发的内容,便顺便打开他的朋友圈浏览了一下他发布的内容。一个是几年前他来青岛学习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时带的几名学生中的一名,现已在弟子的培训机构当起了老师。在教一个年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背课文,训练“阿尔茨海默症”疾病。我见他成长起来的做了培训班老师的当年的学生的脸上布满青春的疙瘩,很难看,很不光滑。还有一个视频,他在训练一个少年儿童做单杠压臂训练,少年动作很缓,不协调,情绪不太配合。
弟子们一定会记得天津一名叫石麟凤的女弟子的九十岁的母亲,患了六年的阿尔茨海默症,也叫老年痴呆症。用中医神经导能疗法调理两次,六年的疾病完全康复的案例。也记得青岛的一名叫徐秀芬的女弟子用两次,用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得一名邻居的二十多岁的儿子调理好了面部疙瘩的成功案例。动作不协调的少年的症状一看小脑发育迟缓造成的。
这名弟子学习归去以后,写了大量的文章。有治不了的病,虚心向师父请教。但时间一长,就不再问了。尤其是他要介绍很多我不认识的人要免费学习中医神经导能疗法,说这些人会去推广,遭到我的拒绝!弟子不理解。招收弟子,不是这么招。古代医圣先贤讲过:“道不轻传,法不轻授,术不贱卖,师不顺路”。之前,我认识的弟子,免费培养了很多。学的时候,甜言蜜语。学会以后,妙手回春。为了培养弟子,我又多次免费让弟子们连续听不同期的课。时间一长,几个弟子能想着师父的栽培之恩?这些经历,大大地伤害了我的感情。更何况,弟子的朋友,无亲无故,人都不认识,让师父在网上免费培养,这是万万不能的。因为这件事情,弟子不再和师父联系!
从那以后,他面临的难解的疾病再也没有了强大的师父的指导,走向了传统慢慢康复的道路。我多次讲,要理解师父的心情,遵重师父的意愿,不要把自己的不成熟的见解硬加给师父。尤其是不要因为一件事而远离师父!人生的路很长,在人生的后半生的健康的道路上,师父的医学理论和医术是一座高不可攀,景之仰之的大山!在平时需要帮助的时候,师父的指导与点拨如暗夜中的星光,会引导弟子前行的路。弟子失去师父这座医学的靠山是一个永远挽回不来的遗憾!师父的弟子却是源源不断的。
今天针对这件事情,谈了我几年来一直压在心底的一些想法。
今年的儿童节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6.1日21时12分一35分作
今年的儿童节,
我仿佛回到了从前,
以前那个带着红领巾的童年。
一条带褶皱的红领巾,
仿佛我生命中的火焰!
今年的儿童节,
石榴花开得那么灿烂,
像我当年的红领巾飘在我的胸前。
歌声与我相伴,
生命定格在朝气蓬勃的春天。
今年的儿童节,
天空还是那么蓝,
像极了当年故乡的天。
金黄的麦田里飘出了麦穗香,
我们无忧无虑地心灵,
快乐写满了心间。
今年的儿童节,
我又站在了镜前,
左看看,右看看,
多少希望再回到童年,
把红领巾系在胸前。
今年的儿童节,
为什么有那么多感叹,
我仿佛听见太阳走过身边。
当年的我们都老了,
身后是一代又一代新的童年!
游青岛栈桥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6.2日14谢50分一55分作
端午三日栈桥游,海上再次见海鸥。
千只万只哪里去?此地只有少数留。
游人如织观海景,回澜阁瞻颜已秋。
海上建筑历百事,今非昔比岁月稠。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