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叶金花
文/李广昌
在南安镇森林公园的山脚下,一丛丛名为玉叶金花的茜草科攀援灌木,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嫩枝披着细密的绒毛,叶片对生,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也覆着柔毛,带着叶柄。托叶呈三角形,深裂成两瓣。最奇特的是它的花:明黄色的花朵呈管状,常常伴生着一片叶状、洁白如玉的萼片——这“金花”衬着“玉叶”的独特风姿,正是它得名“玉叶金花”或“白纸扇”的由来。浆果近球形,揉碎后带着粘性。它偏爱生长在海拔400~500米的山坡、路旁及灌木丛中。
人们根据其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还赋予了它许多生动的别名:白纸扇、凉藤子、白头公、山甘草、土甘草、凉口茶、仙甘藤、蝴蝶藤、蜻蜓翅、生肌藤、黄蜂藤、白叶子、大凉藤、小凉藤等等。
玉叶金花,以“白纸扇”之名,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拾遗》。
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暑、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子宫出血以及毒蚊咬伤等症。
民间的智慧,在应用玉叶金花时展现得尤为精妙:
咽喉肿痛:取鲜品加少许食盐捣烂绞汁,频频含咽;
伏暑下痢:取本品适量,煎水内服;
恶疮肿毒: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烧烫伤、毒蛇咬伤: 取鲜叶适量,煎水外洗;
小儿疳积:配一点红、白马骨各等分,研成细末,与鸡肝或猪肝同炖服食;
子宫出血:取其根适量,煎水服用;
而应用最广的,莫过于取其茎、叶适量,配伍黄荆叶煎水代茶饮,用于治疗感冒,预防中暑。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玉叶金花的叶和茎含有豆甾醇、β-谷甾醇以及三萜酸类物质如阿江酸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痛、抗氧化、保肝利胆、免疫调节、抗病毒**等多重作用。如今,它已成为许多"感冒冲剂"的主要原料之一,更是制作防暑凉茶不可或缺的基石。
然而,面对这山脚边丛丛簇簇、装点着风景、予人清雅之美的玉叶金花,依依却总也下不了手去采撷它们回家……那份源自心底的珍视与怜惜,让药用的价值与自然的美景,在心中交织成一份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