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建引黄入济市区工程的设想
高文焕书记:您好!
引黄入济水利工程,是由小浪底大坝储水后,水位升高,黄河水通过渠道流入济源市区,发挥综合效益的工程。
一、“引黄入济”工程的必要性
由于近几年气候发生变化,大气降水量减少,旱灾趋于严重,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山区河道断流,水泉干枯,人畜吃水困难。平原河流枯竭,引沁渠水量减少,使原来修的很多水利配套工程,因无水流而闲置。万亩良田盼水浇灌,群众因抢水浇地经常发生吵嘴、打架事件,增加不稳定因素。工业用水满足不了,有的厂矿被迫减产或停产。.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地层失去饱和,单位面积内压力减小,高层建筑有下沉的危险,使美丽的济源市区受到影响,急需其它水源来补充。
水是动植物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水的不足,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市的工业、农业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引黄河水来弥补济源市用水是非常必要的。
二、“引黄入济”工程的可行性
小浪底大坝建设,给我们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大坝使黄河水位提高,最低水位在海拔高度230M,正常水位是255M,最大水位是275M,济源市区海拔高度是146M,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大坝最低水位到济源有84M的落差,按30公里计算,每千米有2.8米的落差,高于水能流动千分之二的标准,黄河水可通过水渠自动流入济源,有了这个自然条件,引黄入济工程就具有可行性。
三、引黄入济工程的设想
由于大坝内的水面一样平,水普及面积大,深入到各个沟叉,为多方引水工程提供了便利条件。可设想三条水渠线路:
第一条,从大坝的最低水位海拔高程230M处,从此往上共有16个出水口,每个出水口的水都可流到230M处的渠中,沿蓼坞、双堂、毛岭、店留到战天洞入“引沁济漭渠”,全长16公里;
第二条从大峪的乱石到大沟河,以大驿入济源市区,全长20公里;
第三条从下冶的逢石河通过五里桥、封门、李八庄入曲阳湖和思礼水库,全长26公里。
这三条水渠如果修成,我市大部分的丘陵和平原地区的田地都可变成水浇地,形成“到处黄水流、绿叶茂盛黄金生”的景观,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问题,促进工、农业生产。?
四、投资及其它问题
1.大坝建成到利用需10年时间,如等到10年后再修,就延长了缺水时间,不如现在同时施工,早见效益。由于大坝最低水位已确定,现可分论证、测量、筹备、施工4个阶段,具体可分解为:一年论证,一年测量,一年筹备,二年施工,第五年就可坝成、渠成,黄河水流入济源。
2.先修从蓼坞到战天洞的一条,因这一条浇地面积大,用发电后流出水洞的水,不影响国家水资调节,保证常期稳定用水。后2条渠用库区水,受国家计划用水调节的影响,但大坝和库区水域在济源境内,我市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般不会影响济源用水。
3.也可从最高水位引水,库区水位下降,可用泵提升,这样受益面积比较大。
4、引黄工程不仅使济源受益,沁阳、孟县、温县、武陟、博爱、焦作等地都可用第一条渠中的水,是涉及到焦作地区的大项目,争取国家投资,共同协作,共同受益。
是否妥当,这是我个人意见,请调查论证。
卢化南
1995年5月12日
注:1990年3月~1995年5月,为了配合小浪底大坝工程建设,我在施工区进行文物钻探,考虑到大坝建成后黄河水位的升高,可以把水引到济源的想法,就查找了有关资料,利用15个星期天,翻山越岭,徒步考察,设想了三条线路,向市委有关领导提出报告,以供为济源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市委接到报告,由吴海峰副市长牵头,积极组织市有关部门进行测量,和焦作协调,于1999年1月制定了北岸灌区规划。经水利部批准,实现了第一条渠的设计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