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谢大军在济源渡黄河记
1947年8月23日,正是洪水期,黄河瀑涨,河面很宽(群众称 “漂天大水”),陈谢大军分别从黄河北岸的大峪关阳、下冶长泉、李河沟、邵原小沟、垣曲马蹄窝四处渡口渡过黄河,突破点首先选在关阳渡口。
原因是:一、关阳渡口距洛阳近,对岸敌人有重兵防 守。二、河流旋涡大、浪头高、俗称:“老龙干”。对岸猫崖头悬 崖峭壁、有自然天险固守。三、关阳村西滩面积大且平坦不利隐蔽人员的弱点。敌人自持天险、认为防守万无一失,忽视防御。
我军认真分析情况,利用地势险要和敌人轻视的特点,选中关阳这个地方,先从这里突破,可威震洛阳顽敌。
当时陈谢大军指挥部设在下冶逢石汤帝庙中,前线指挥部设在关阳村西沟的窑洞内,河对岸看不到。在关阳北山上的上寨、石板坡、虎头山上架设大炮、机关枪,居高临下,严阵以待进行掩护。
渡河前2个月,上级就派工作队开会动员,组织船工做船。为了迷惑敌人,把船拆了做,做了拆,反复几次。还让一部分小孩子,在河边戏闹玩耍敲石头,掩盖做船时的敲钉拉钻声。15日夜幕降临,陈谢大军出王屋山沿丘岭进入关阳村的山沟中。一切人员从行走到河边的过程中,人不许说话,牲口捆住咀,不准佩戴铃铛,不准点火发光。
在关阳渡口过河有6只船,指挥部分别任命了船长和船工。王屋山区村民担来麦秸,从做船处铺到西滩河边,民工和船工把船放在麦秸上,利用麦秸光滑性质把船推到河边下水。部队人员按次序上船,每船一个排,每人都穿着灰色军装和手工做的圆口鞋,背着枪,挎着背包,有的腰中捌着几个手榴弹。为了使船顺利到达对岸,每个船有四个葫芦舟护航,还有一部分人打先锋(由当地会游水的民兵和杜八联的留庄民兵营人员组成),每组2人,有的在葫芦舟上架机关枪和步枪,有的肚下趴个独葫芦,根据自己的游泳技能和任务配备。葫芦队随船出发,天未亮,大约5点左右,船开始向对岸划去,每船相距10米左右,相隔2分钟划出一条船。
船划过河心,被对岸的敌人发觉,密集的子弹射向船中。由于当天下过大雨,还有小雨淅淅地落,稍有雾气,有点灰蒙蒙的。尽管敌人用枪打的不太准,但岸上已有6个战士伤亡,有6个船工被打死,11人受伤。有的船被打了几个窟窿,幸好船工提前有准备,用桶刮水,用被子压水,坚持把船划向对岸。敌人的枪一响,我军山头的机枪、大炮射向敌人,子弹、大炮呼啸,天空中出现一道道火光,声音像刮大风一样,炮弹声咚、咚、咚响声震天。
这时葫芦队员在水中离船7米左右,也向对岸射击,其中有一个葫芦队员的葫芦被打烂,没有浮力,就游回岸边,被岸上的一个队长训一顿:“怕死的不用来,来了就要打过黄河去,咱留庄人可没这孬种。”那个队员说:“报告队长,我的葫芦被打烂,不能游到对岸,回来拿木板向上边走走,利用水的惯性才能游过去。”队长说“快去,别耽误事。”那个队员跑到西滩咀,跳入黄河,趴上在岸边拿的木板上,又向对岸游去,参加登岸战斗。
第一只船将要到达对岸铁谢涡时,敌人火力很猛,船长卢多才把糙桅一抽,敲着船帮,大声喊:“冲啊!冲啊!”战士们没等船靠岸,就朴朴腾腾跳入水中,窜到岸上。在水中护船的民兵葫芦队员从水中一跃而起,冲到岸上,对敌人一阵猛射,一场短兵格斗,岸上防守的敌人大部分被消灭。还有一部分敌人看见解放军的勇猛劲头,灰溜溜的顺山沟向南跑了。
在前河沿指挥我军的是一个姓白的军长,大个、白净脸、细高形,还有地方上十几个干部配合忙碌指挥。白军长见河对岸猫崖头上一个碉堡,火力很猛,就命令炮兵把碉堡轰掉。炮兵连发二炮没有击中,白军长怒发冲冠,大声说道:“你再打不准,把炮弹皮给我捡回来!”炮兵一瞄一瞄击发,轰的一声,碉堡炸碎,解除了威胁。(后来得知这个炮兵是从国民党军队俘虏过来的,他不想让这些官兵死去,吓唬一下,跑了算啦,他见白军长发脾气,才把技术挥发出来)。
一只只船载着解放军和配合的民兵葫芦队员登上对岸,冲上猫崖头,爬上鹰咀山,占领盐仓上寨制高点,向南挺进,横扫敢于顽抗的敌军。
在过河的前一天,洛阳的国民党一个青年师,得到命令,火速赶到关阳渡口,企图阻止我军过河。行至新安县时,县长(地下共产党员)前去慰问说:“共军根本没能力过河,大热天你们先休息一下,然后再去。”敌师长看到丰厚礼物和听到温馨的劝说,就麻痹大意,让部队休息。青年师在上级的督催下,天明到达仓头,还距关阳渡口8里时,听到解放军已渡过黄河的消息,就丢下重物,向南逃跑。结果在铁门镇被我三支渡河大军消灭。要不是“敌县长”拖住敌人延长时间,如一个师兵力在过河前到达对岸,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国民党派了大量飞机,轰炸关阳渡口。为了避免损失,在上级的安排下,船工把船转移到长泉的李河沟渡口继续渡河。那里有一条山沟从原头直达渡口,可以躲避飞机轰炸,便于部队隐蔽。船工坚持六天六夜……。
卢化南
1978.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