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编】扈建新 王秀芳 李志疆 李丽
【主编】李永玲
【出题】王秀芳
【推送】诗艺天空

2025年5月26日
出句:山居笑对枯荣事(晓安)
对句:
1. 野坐闲看明灭星(仰望星空)
2. 夜卧闲听风雨声(高海峰)
3. 市寓安修宠辱襟(喀秋莎 )
4. 野宿怜听远近声(杨兰英)
5. 草舍恭迎远近朋(优雅芳菲)
6. 水畔闲观聚散云(讷言敏行)
7. 客路閒拈冷暖心(周婉茹 )
8. 箕坐孤吟长短歌(户向发)
9. 竹院浓添岁月情(竹风)
10. 林隐横书雨雪情(听雨 )
11. 竹榻闲吟贤圣书(文心 )
12. 心静兼听毁誉言(李世杰 )
13. 心悦闲听虫鸟鸣(心海)
14. 野宿欣观岳水情(沐浴)
15. 云起时观聚散形(陈湘勇 )
16. 闲坐欣听松竹风(惜缘)
17. 客宿闲谈笔墨情(刘景兴 )
18. 岭坐闲听风雨声(心海)
19. 乡旅方临冷热情(忆往昔 )
20. 野渡慵听起伏潮(倚澜凭风)
21. 竹榻静思今古情(倚澜凭风)
22. 石径闲观来去云(燕子)
2025年5月27日
钟题:“古·云”云泥格
1. 惜缘
自古闲情酬岁月;
而今逸趣寄云烟。
2. 周婉茹
初古石苔疏磬远;
今元瑶草暖云升。
3. 仰望星空
绿蚁迷离添古韵;
彩云缭绕梦青莲。
4. 讷言敏行
寻古探幽添意境;
吟风弄月写云心。
5. 喀秋莎
万古山横藏霭翠;
长天雁过带云舒。
6. 高海峰
万古流芳豪气在;
千年不朽碧云歌。
7. 杨兰英
考古寻缘承史脉;
明经探穴迹云踪。
8. 户向发
竹杖芒鞋寻古驿;
晴云秋月享今时。
9. 听雨
博古胸怀三境界;
骋思墨染九云霄。
10. 忆往昔
思古幽情添气魄;
怀今逸志上云霄。
11. 燕子
屈子文章裁古韵;
陈云肝胆沐春风。
12. 竹风
思古兵戈辞雪月;
忆先感慨起云涛。
13. 文心
苍古松枝栖鹤羽;
清澄涧水映云霞。
14. 佳音
典雅诗情衔古韵;
寒云画意醉今桓。
15. 惜缘
闲云出岫迎新月;
野鹤归林沐古风。
16. 倚澜凭风
今古奇观收眼底;
海天胜景入云端。
17. 倚澜凭风
访古每临残碣处;
听涛惟向暮云间。
18. 沐浴
亘古洪荒星斗覆;
通今浩宇汉云呈。
19. 优雅芳菲
苍古松梅经雨雪;
清明日月照云天。
20. 心海
亘古诗词留雅韵;
通今文字靓云端。
21. 陈湘勇
探古山中消岁月;
观泉涧下漫云烟。
22. 刘景兴
拟古能知诗意远;
观今可悟世云深。

2025年5月28-30日
人到中年,亦或晚年,心底珍藏的那段童年时光,已成为回忆里最美的风景。岁月无情,衰老了我们的容颜,但我们依然可以永葆童心,不改初衷。请诗友们以忆童年为主题填写一首词作。题目自拟,限词牌《画堂春》或者《添声杨柳枝》。每位诗友限投一到两首。
1.画堂春•儿时记忆
文/周婉茹
鸢筝长线入层空。童真竹马心同。早霞追雀小林中。晚数星浓。
柳影蛩声朗月,伴随几度秋冬。韶光不与故人逢。稚岁如风。
2.画堂春•忆童年
文/杨兰英
老来常忆是童年。家居庭院悠然。蝶仙飞舞赶追翩。手慢空怜。
白发岸边独坐,观鱼潜跃微涟。细思目远淡青烟。霞韵无边。
3.画堂春•忆童年
文/讷言敏行
鬓霜犹记稚年嬉。烟霞遍染疏篱。彩毫描绘小村溪。竹马斜欹。
石巷抛珠跳格,槐阴剪影藏迷。老来心底旧欢期。说与亲知。
4. 画堂春•忆童年
文/文心
槐阴摇碎日光柔,追红误入芳洲。钓竿轻摆戏银钩。风卷荷绸。
草径扑花逐影,柳堤放鹞争游。溪边笑闹溅清流。忘却归舟。
5.画堂春•童真
文/高海峰
遥思稚趣慰亲情。经年唯美心声。雨调风顺乐书成。父母前行。
无虑艰难往事,有缘疏密真诚。恍如玩伴日追争。只忆时更。
6.画堂春•忆童趣
文/汪良淦
溪边折柳编环,追蜂扑蝶花前。泥团搓作小泥丸。弹雀林边。
竹帚骑当骏马,纸船飘向云天。岁华如水逝难还。醉梦童年。
7.画堂春•白发童心
文/马秀艳
槐阴稚语绕椿庭。纸鸢起舞南坪。竹篙撑碎碧波星。笑捉流萤。
白发犹藏瓷罐,皱纹漫叠滨城。晚霞折作小舟行。自在余生。
8.画堂春•忆少年
文/陈湘勇
浮生轻叹惜流年。时常遥忆从前。韶华乘棹逝如烟。过眼云迁。
结伴摸鱼逃课,攀枝偷果尝鲜。生津解渴掬清泉。犹似散仙。

9.画堂春•忆童年
文/仰望星空
粘蝉爬树捉迷藏。唱歌踢毽抓羊。铁环推起似飞翔。甘草当糖。
静夜临摹字帖,清晨背诵文章。粗茶淡饭碗盘光。神貌清扬。
10.画堂春•童趣
文/李丽
莺啼草长纸鸢飞。翻绳跳远来回。笑声欢宕揽青梅。竹马相追。
上下秋千起荡,东西赛羽轮回。吟诗练舞抖空枝。趣味童辉。
11.画堂春•少年趣事
文/呼军
老来更爱话童年。激情岁月重燃。野狂游戏乐无边。闹海冲天。
恶浪洪流敢跳,校园篱牗常钻。偷瓜掠枣弃书笺。趣忆情欢。
画堂春•童年联想
文/呼军
凄风苦雨透寒窗。童年境遇苍凉。少门无路盼天光。愿望难尝。
锄镐奔波田垄。诗书远在他邦。高招转运得翱翔。馈报家乡。

12.画堂春•忆童年
文/优雅芳菲
常怀玩伴忆童年。折薇编做花环。纸鸢飘荡上蓝天。笑闹声喧。
屋外踢抛毛毽,院中推蹴秋千。皮筋高跳抢魁元。忘日西偏。
13.画堂春•忆童年
文/竹风
夜来窑洞烛灯燃。旦明羊牧荒田。学堂欣读老三篇。韵味无边。
新道松喧地变,旧园花落时迁。迎眸世景忆童年。思绪连连。
14.画堂春•忆童年
文/忆往昔
苍颜白发忆童年。儿时历历同前。夜空如画数星团。畅想沉眠。
课本难题别置,名篇故事齐全。跳绳踢毽靠猜拳。稚趣悠闲。
15.画堂春•忆童年
文/惜缘
儿时场景若眸前。跳绳爬树摩肩。水中嬉戏亦争先。引伴旁观。
常惹慈亲嗔怒,每招好友同欢。老来追忆乐陶然。逝水如烟。

16.画堂春•忆儿时打枣
文/刘景兴
初秋老树枣新红。招来馋嘴顽童。甩杆挥落满巢空。惹怒群蜂。
心撼尤怜性命,身逃哪辨荆丛。少时趣事影无踪。已作闲翁。
17.画堂春•难忘童年那一幕
文/沐浴
岁归常忆幼时娃,身穿男饰童花。拾禾担水捉鱼虾,割遍蒹葭。
北望流云倚树,南翔离雁寻家。冥思静待远天涯,回首斜霞。
18.画堂春•忆童年雨后湖边捉鱼
文/户向发
时逢榴月雨霏霏。湖边汇就花溪。草丰流急鳜鱼肥。心羡神迷。
悠忽云收山外,顿时鸭戏滩湄。手忙脚乱快如飞。满载而归。
19.画堂春•忆童年观刈麦
文/心海
海棠摇落月花香,路边槐蕊飘芳。杜鹃声慢叹时长。麦浪鹅黄。
恍见眼前影动,持镰拱背匆忙。汗挥如雨笑声扬,尽显铿锵。
20.画堂春.忆童年
文/广阔天地
张灯结彩贴春联,儿時梦盼新年。竹飞花爆灿盈天,最是童欢。
酌笔诗中即景,须眉镜里霜颜。尘嚣荏苒盼团圆,愿得心宽。
21.画堂春•忆童年
文/听雨
山中淡墨缈炊烟。莺啼燕剪波弦。野花沾露润诗篇。漫染春闲。
蜂蝶采盈轻唤,逐风戏影流连。儿时不解侍农艰。方晓犁田。
22.添声杨柳枝•忆童年
文/惜缘
柳绿枝繁碧草柔,寂庭幽。
遥思红瓦小砖楼,笑盈眸。
游泳攀爬多少趣,心潮舞。
儿时岁月似清流,忆难休。
23.添声杨柳枝•铃铛阁学校的小学时光
文/喀秋莎
巍峻华堂照霓裳,梦飞扬。
阶梯排座学诗章,颂声长。
师语春风常化雨,润心房。
深根纯善自难忘,铸魂光。
24.添声杨柳枝•忆童年
文/文心
檐角风铃荡落霞。透窗纱。
巷中追逐几村娃。笑无邪。
弹子轻抛青石板。童真满。
柳哨吹曲绕篱笆。醉昏鸦。
25.添声杨柳枝•童年时光
文/李丽
堤岸寻花荡柳枝,咏春诗。
蜻蜓才立网扑之,捉鱼痴。
散学归来空竹抖,欢歌扣。
街边贩卖引童垂,品凉皮。
26.添声杨柳枝•晚年
文/陈湘勇
莫叹霜华鬓上迁,意翩然。
闲来垂钓碧溪边,映长天。
步履轻盈身朗健,遥青甸。
晚霞绚丽景如烟,伴归船。

出句:山居笑对枯荣事(晓安)
对句:心悦闲听虫鸟鸣(心海)
这副对联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悠然的生活图景与旷达心境,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美感,以下从多维度进行点评赏析:
意境营造:上联“山居笑对枯荣事”,“山居”点明生活环境,传递出远离尘世喧嚣的隐逸之感,“笑对枯荣事”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态度,将世间万物的兴衰起落都以平和心态看待;下联“心悦闲听虫鸟鸣”,“心悦”承接上联的超然心境,“闲听虫鸟鸣”进一步描绘出内心闲适、悠然自得地聆听自然声音的画面。整联营造出清幽宁静、恬淡自在的山居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感受那份远离纷扰的惬意与从容。
对仗分析:从结构对仗看,“山居”理解为“在山里居住”,与“心悦”(内心喜悦)一样,均为主谓结构,对仗更为工整;“笑对”与“闲听”皆为动词,动作姿态相互呼应,体现出主体悠然的行为状态;“枯荣事”与“虫鸟鸣”在词性和节奏上相对,“枯荣事”包含世间变化,“虫鸟鸣”代表自然声响,在语义上虽不完全同类,但都围绕山居生活展开,形成巧妙呼应。
情感表达:“笑对”和“心悦”作为上下联的情感核心,层层递进地传递出作者的情感。从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世间的荣枯变化,到沉浸于自然之声中获得内心的喜悦,生动展现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宁静致远的美好情怀,极易引发读者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与共鸣。
艺术特色:此联运用白描手法,用“山居”“枯荣事”“虫鸟鸣”等简洁意象,勾勒出画面;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以看似平常的表述,传达出不平常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体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美感。
赏评:武瑞娥,网名,文心。

钟题:“古·云”云泥格
户向发
竹杖芒鞋寻古驿;
晴云秋月享今时。
上联“竹杖芒鞋”一语取自苏轼的《定风波》一词。如果从字面上理解,这组词很浅显,就是“拄着竹拐杖,穿着草鞋”。但是,与苏东坡联系起来,其含义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这首词作于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此时的他,因为“乌台诗案”,差一点丢掉了性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个从八品散官),而且还被注明“不得签书公事”。其实就是一个让黄州看管的流放小官,俸禄微薄。初到黄州之时没有住所,只能寄居在一个寺庙里,一年以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才获批一块荒地,盖了几间茅舍,靠种地养活家人。因此才有了东坡居士之雅号。
把这首《定风波》与早先的《密州出猎》一词相比较,可以看出落差之大。《密州出猎》虽然也是被贬之官,但“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倾城随太守”。其出行的阵仗之大,心情之豪壮。尽显词中。而在黄州,也是出行,却是“竹杖芒鞋”。虽然境遇已是天壤之别,但穿草鞋不亚于骑骏马,风雨侵袭之时披着蓑衣不亚于身着貂裘。这泰然的心情就彰显了他旷达超逸的胸襟。
回到这副钟联,“竹杖芒鞋寻古驿,晴云秋月享今时”。古驿,是古代中央通往各地的中转站。也常常是古代文人游历的落脚点。作者的志向是:虽然我没有丰厚的资源,即使轻车简行,也要学古人那样,游历祖国的高山大河,田野边陲。抬眼相望晴云淡月,欣赏四周春华秋实,这就是我今生追求的享受。因此,这副钟联,也尽显了作者淡泊的心境。
经过思考,我想依据作者的脉络,改变一下思路。再配一个下联“竹杖芒鞋寻古驿,楚云沧海入新诗”。这个意境是否更积极一些?古驿承载着祖国过去的千千万万,而新诗则可以装载今天的方方面面。
赏评:扈建新,网名,星河船夫。
《画堂春·忆童年》
文/文心
槐阴摇碎日光柔,追红误入芳洲。钓竿轻摆戏银钩。风卷荷绸。
草径扑花逐影,柳堤放鹞争游。溪边笑闹溅清流。忘却归舟。
文心的《画堂春·忆童年》堪称佳作,其画面鲜活、意境灵动,将童年趣味融于自然之景,颇具感染力。
画面感极强:开篇“槐阴摇碎日光”以光影动态勾勒夏日午后,“追红误入芳洲”用“红”代花,暗写追蝶之趣;下阕“草径扑花”“柳堤放鹞”“溪边溅水”三组场景,如蒙太奇般串联起童年嬉戏的立体画面,自然景物(荷绸、清流)与孩童活动相映成趣。
情感纯真饱满:全词无一字直抒怀念,却通过“误入”“戏银钩”“争游”等动作,以及“忘却归舟”的憨态,将童年的无拘无束与天真烂漫倾泻而出,结尾留白处更添岁月回味。
语言凝练灵动:“风卷荷绸”以“荷绸”喻荷叶翻卷之态,“放鹞”“扑花”等用词简洁生动,符合词牌格律的同时,让童趣在韵律中流转,兼具宋词的含蓄美与画面的鲜活感。
统观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以白描手法为主,通过一系列富有代表性的童年活动场景,以自然之景写童心之乐,情景交融且细节传神、灵动雅致,生动地再现了童年的欢乐与美好,引发读者对自己童年时光的共鸣与回忆,堪称“忆童年”主题下的出色之作。
赏评:郝清文,网名,龙文。
添声杨柳枝·忆童年
文/文心
檐角风铃荡落霞,透窗纱。巷中追逐几村娃,笑无邪。
弹子轻抛青石板,童真满。柳哨吹曲绕篱笆,醉昏鸦。
文心老师这首《添声杨柳枝·忆童年》格律用韵无误。词作以细腻的笔触回忆儿时所见所闻,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了童年的立体画卷。
上阕第一个意群“檐角风铃”与“透窗纱”形成光影交错的视觉层次,“风铃荡落霞”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檐角悬挂的风铃在落霞中飘荡,发出悦耳的铃声,童年的回忆萦绕耳畔。
第二个意群承接前面的透窗纱而来。从室内望到窗外小朋友们的嬉戏场面,“追逐”、“笑无邪”的动态描写展现了孩童的天真烂漫。
下阕移步换景来到户外,过片处“弹子轻抛”的细节描写与接拍“柳哨绕篱”的听觉意象相得益彰。煞尾处"醉昏鸦"以拟人手法完成童趣与自然的诗意共鸣。
全词通过风铃、村娃、弹子、柳哨的意象链条,将零散记忆编织成有机整体。构架合理,层次清晰,用词圆融顺畅。比如下阕用“绕篱笆”呼应上阕的“透窗纱”,在严守词律中见灵动。最后以鸦雀沉醉的描写,巧妙传递出作者沉浸于回忆童年往事的微妙心境,堪称小令中的怀旧精品。欣赏学习了。
赏评:王秀芳,网名,惜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