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一亮
傍晚时分,暑气渐消。我如往常般走向明堂山路,石板路上还留着白日的余温,四周静谧无声,暮色给山野披上一层朦胧的纱。
走着走着,一种特别熟悉的浓郁香气扑面而来!暖暖的,香香的,甜甜的,还不时夹带着一股微苦的中药味。怪不得村民们每年都要把栗花编织成草绳,当作驱蚊蝇的佳品。
栗树的花穗细细长长,像是裹着一层黄黄的茸毛大衣,又像毛毛虫般垂落下来,在枝叶间抖擞着精神。山风拂过时,这些垂挂的穗子轻轻点头、摇曳,无声无息地抖落细碎的花粉。那浓烈又略带中药味的气息,被凉风携着四处飘散,钻入鼻腔,甜香中裹挟着微苦的药味儿。这气息弥漫在山野间,浸润着每一寸土地,也顺着农家的门窗缝隙,悄然浸透人们的衣衫与呼吸。
我被这四面涌来的栗花香裹挟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明堂。放眼望去,这里成了一片黄色的海洋,微风拂面,花香愈发浓烈。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寒冬里栗树默默积蓄力量,春日里抽枝发芽,而此刻,它正用满树繁花,诉说着对土地的深情。
栗树不正在默默地酝酿,悄悄地积蓄力量吗?不正期待秋日结出丰硕的果实吗?到那时栗花虽谢,但香气仿佛已沉淀入泥土深处,渗入农人的血脉。它并不曾真正消失,只化作山野筋骨里一种无声的信念:当来年风再起时,这山峦与土地定会再次散发更为浓烈的馨香。这香气起自泥土,又终归泥土,它年年如期而来,如同土地对辛劳者永不更改的承诺——付出就有收获。
夜幕渐深,我循着栗花香踏上归途。这萦绕在鼻尖的芬芳,是土地写给岁月的诗,也是勤劳者年年岁岁的勋章。我知道,明年此刻,它仍会如约而至,诉说着永不褪色的故事。
作者简介
孙一亮,泰山景区退休教师。从教40年,桃李满天下。爱好奇石收藏。建有松石奇石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