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自选当代汉诗(第二十二卷)-完整版(共12首)
01 ✦ 汩罗江(之一)
粽叶裹住2303年前的天问
每一滴溅起的江水
都喊着国殇
今天凌晨我独伫龙舟
打捞起,整个民族灼热的
倒影……
2025年农历5月初五凌晨
02 ✦ 汩罗江(之二)
天问剑早已锈成星屑
沉入漩涡
香草腐烂成泥,却仍在
辨认着风向
点点渔火摇晃着褪色的桨声
那竹简的裂痕里,游走着
千年未干的骨血
荻花白了又白,守着同一个
野渡。涛声将《离骚》推向
历史的最深处
每个浪尖,都悬着一滴
未落下的泪
2025年农历5月初五 午后
03 ✦ 垃圾新闻
据悉,美国每天产生的垃圾
已高达2000万吨
加拿大每天有363万吨垃圾
中国每天垃圾逾70万吨
保加利亚每天51万吨垃圾
人满为患的印度
每天产生垃圾17万吨
日本每天产生垃圾10万吨
仅核污水排放量
每天竟然高达200吨以上
简直触目惊心
专家郑重地警告
倘若日本将134万吨核污水
全部排入大海
全球海洋生态乃至
人类生命
将面临几十年不可逆的影响
目前日本海鲜放射性物质
全部严重超标
不过,我关心的
那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垃圾
远比这些要可怕得多得多
它们,犹如精神的砒霜
正悄然
蚕食着一个又一个
业已痉挛麻木的
魂灵
04 ✦ 孤 独
孤独是长在内心荒原里的
一棵古树
那些被泪水浸泡过的根系
像无数条蓝紫色的静脉
在体内蜿蜒成河
骨血渗入年轮的裂缝
每一寸生长都腌制标本
在无人抵达的细胞深处
谁用疼痛丈量动脉
当滚雷撕裂天空的伤口
黄鹂正好掠过
衔走最后一片欲坠的叶子
此刻,几乎所有呐喊
都碾成凄美流韵的记忆
我深信,每一声都缠绕着
未说出口的呜咽
05 ✦ 诗人的品相
好诗人用生命编织
溢香的花篮
盛放热情、真理、疼痛
还有晨露与晚霞
在精致的子宫里
贮藏转瞬即逝的美
伟大诗人是灵魂逆向生长的火焰
自深渊弹射飞天
灼烧所有蒙尘的灵魂
他拥抱死亡如同恋人
在灰飞烟灭的刹那
将文明与人性的火种
摁进人类基因的最深处
那永不熄灭的光焰
是精神祭坛上
永恒跳动的
唯一图腾
好诗人是灯塔
伫立在暗夜的港湾
用有限的光晕
圈出安全的航线
让迷途的船只和魂灵
找到靠岸的坐标
伟大诗人是恒星
悬浮在宇宙的虫洞里
以核爆的烈度燃烧
亿万斯年的光芒
穿透尘世一切屏障
在人类精神的苍穹
播撒永恒的星座
每道划破黑暗的光线
都是爱和灵魂攀升的天梯
连死亡的阴影
都被熔铸成
信仰
好诗人在时空的牙床
种植贝壳般的诗眼
将情色月光打磨成梦的风铃
悬挂在生活的檐角
叮咚奏响春秋与冬夏
伟大诗人一出生便是燧石
与命运的铁链激烈缠斗
迸溅的火星点燃千年长夜
饮下注定会死亡的毒酒
却吐出照亮归途的星子
在语词宏伟的墓场
用白骨刻写碑文
每一笔都凿穿文明的冻土
让精神的根须破岩向上
永恒生长……
06 ✦ 古 街
这条古街长约650米
呈S形东西走向
其历史可追溯到宋元时期
因其优良的港口条件
这里曾是东海军事要隘
记忆里
那个正值初恋年轻水兵的
背影,模糊了些许诺言
古街尽头
欲说还休的往事
依稀还能呼吸到涨潮的
回音
潮水卷走某个熟悉的名字
暮色里,只留叹息在
古巷沉浮
07 ✦ 轻
草尖上的晨露是轻的
天空遗落在大地的梦是轻的
那扇半掩的木门后的心事
是轻的
影子在墙上剥落成
年轮的形状
是轻的
古镇旧巷里的石板路
藏着的岁月的风铃
是轻的
书桌上,那封未拆的信笺
你的呢喃
是轻的
08 ✦ 二泉映月
两根弦很轻
却在阿炳手里摇出
一生的风霜雨雪
摇碎尘世月光
摇着摇着,就摇成了
命运啃不动的骨头
09 ✦ 影子的重量
路灯把你的影子拽成丝
风一吹,便折成两截
一截飘向远方
一截落在原地
我称了称
恰好是一朵流云的重量
后来,几乎每个午夜
月光总在窗棂投下银色丝语
我用她慰安数不清的梦
渴望打捞那一截怀孕的影子
最终却只捞起
几片驿动的星屑
和一粒
永远卡在喉咙里未说出的
晚安
10 ✦ 相 遇
地铁门开启时
伞尖滴落的雨珠
正巧落进你捧着的红咖啡杯
涟漪荡开的瞬间
我们互换了
一个被雨水浸润的微笑
此刻,站台时钟戛然而止
整个尘世安静了
我深信
所有擦肩而过的瞬间
都成了
这场相遇的序幕
11 ✦ 泥 潭
古树。古井。古碑
方圆几十里
你找不到如此凄美的风景
青苔啃食着斑驳的石纹
晾衣绳还在风中晃荡
那些被时光勒出的凹槽里
积着浑浊的水,摇晃着
几片枯叶,像神谕的残章
暴雨夜,井水漫过沧桑的
折痕,我紧攥着潮湿的念珠
谛听那些未被说破的预言
却发觉,困住我们的
从来都是神故意遗落人间的
密钥
12 ✦ 彼 岸
台风卷走渔村最后一间木屋
淮河岸边的古城
正在下雷暴雨
贝壳堆里好像又听见
母亲的方言
父亲的咳嗽声
退潮时,海浪反复对着礁岛
书写着什么
咸涩的伤口里,生长着
经年未化的月光碎片
沙滩上,褪色的渔船
是一首鲜为人识的古诗
每道划痕都通向
千里之外被梦呓腌渍的
童年
(未完待续)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