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优秀新闻作品(五则)
铁路建设使中国西部崛起
导读:1984年2月,脱下军装,到《人民铁道》做记者,报社上下都知道我是会写通讯,不会写消息的记者。报社领导找我谈话说,写消息是记者的看家本领,不会写消息,怎能做一个合格的记者呢。开始,我认为消息好写,不就是排列五个W吗?语言都是很平实的语言。后来,我到大学攻读新闻专业时,才知道一条好的消息比一篇好的通讯还要难写。在大学里我读完图书馆所藏中外记者的优秀新闻作品,分析事件,分析构成,找它们成功之所在。
消息方面,我喜欢毛泽东、阎吾、郭玲春、吴复民以及《中国青年报》王安的。尤其吴复民关于写经济方面的消息,气势宏大,巧用数字,给人以大江东去的雄浑之气,文中不挟带任何状语虚词,读来让人激情澎湃。我常想,我若遇到此类题材,自己能否一试身手?下面就是一篇这样的习作。消息发表之后,获1999年中国铁路新闻一等奖。
本报北京12月14日讯(记者朱海燕)今天,记者从铁道部获悉,为开发西部,中卫至太原、兰州至宝鸡复线、西安至合肥等铁路即将上马。铁路建设,势态强劲,给西部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8年以来,已有20多条铁路铺在中国西部的大地上,建设投资达2300亿元,修建了南昆、内昆、西康、侯月、宝中、神延、朔黄、南疆及珠六、宝成、兰新复线,建设里程达9500公里,激活云南、贵州、宁夏、新疆等西部不发达地区。
铁路建设是插向贫困地区的输血管。1992年,3亿人口的西部,有1.2亿贫困人口分布在地域偏远、交通闭塞、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要路没有路,想富富不了,守着资源的金山,过着贫困的日子。
铁路建设敲碎了这层坚冰,因建设拉动,8年有8000万人口甩掉贫困的帽子。广西百色1985年农民人均收入136元,233万人处于温饱线以下。南昆铁路建设后,农民收收入1848元,贫困人口降到19万。陕西贫困人口也由430万降至130万。云南、新疆、甘肃、内蒙古连续3年经济增长超过全国平均速度。
1998年,540万平方公里的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20000亿元。经济专家分析:其中3000亿元是靠铁路建设拉动,7.8%的经济增长中,有1.5%是因铁路建设而实现的。
铁路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正把发展潜力转换的现实生产力,地潜在市场转换为现实市场,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因铁路为西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纷纷涌入。去年,进出口总额达230亿美元,利用外资达190亿美元,近6000家中外企业在西部落户。
京九铁路全线铺通
导读:京九铁路全长2536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性建成的第一条长大干线。沿线经98个县市。在建设过程中,我24次去京九采访,与沿线所有参建单位与地方省市领导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铁道部部长韩杼滨数次京九铁路现场办公,我是一次不落的采访者。关于京九铁路重大节点的新闻事件,我不仅是目击者,而且是采访者、报道者。在京九未尚全线铺通之际,91岁的吕正操将军要乘火车走京九,特地点名让我跟随他,让我给他“讲解员”。
我不愿在故纸堆里找材料,炒剩饭。我愿追求新闻,迈向明天;我不愿在浅水里蹚水,我愿到大海里游泳;我愿从我的脚板下挖新闻,从自己的视觉力里掘新闻,不愿在别人已知的领域去找别人不愿看的材料。人民的艺术家常香玉说:“戏比天大。”对于记者来说:“新闻亦比天大。”一个记者若不能给读者供献新闻,那就是不称职的记者。
铁路建设时期,铁路文协在江西吉安办了100多位铁路作家参加的采风活动,恰巧我采访路过吉安,铁路文协领导截住我,让我和他们交流一个上午,从文学的角度,谈怎么写京九铁路。
1995年11月16日,京九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江西的九江举行。为报道好这一盛会,《人民铁道》派我前去九江,专攻会议消息,另派一位记者去写通车的长篇通讯。在他们眼里,把消息看得比通讯重要的多。为了不分散我的消息,特作出这样的安排。
此消息获中国铁路新闻一等奖,中国产业报协会新闻一等奖。
本报九江11月16日电(记者朱海燕)距香港回归祖国还有593天,北京、九龙握手于庐山脚下。
今天11点35分,赣粤省界最后两节轨铺落地,邹家华宣布京九铁路全线铺通。
庆祝大会在居江湖之口,为襟喉之地的九江举行。胸佩红色陶卡的九江市市长戚善宏说:“京九铁路经九江,圆了孙中山的世纪之梦。”
九江街头一位叫张竹材的老人重复着江泽民前不久来此视察时说的那句话:“京九一通,九江前途无量。”
京九铁路全长2536公里,是名列三峡之后的第二大工程。为此线贯通,十几万建设者决战了3年。李鹏总理说:“他们决战在京九,奉献在京九,立功在京九的可贵精神将永远载入铁路建设史册。”
刚刚受到表彰的建设功臣——十六局京九指挥长刘再华身披红绶带,挥舞着在京九施工中折断的右臂说:“为京九出力,就是断臂也值!”
“争创国优,向国家交一条高标准、高质量的大能力运输通道。”韩杼滨用这样一句话表达此刻的心情。
据悉:京九铁路工程验交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0%以上,全线采用46项重大新技术。
京九铁路,沿线呈现一片光明的前景:它将辐射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惠人口2亿人。为呼应京九,3年来沿线投资约250亿元进行基础建设。经济学家预测:今后10年,约有1200亿元资金投入沿线经济开发。不久,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一个繁荣的黄金地带。井冈山、大别山将为旅游热点的代名词。
江西省委书记吴官正说,京九使“老俵”在观念上来一次解放,沿线农村儿童入学率年提高10%,城镇、农村出现了外语热、微机热,这将是江西未来最大的生产力。
张百发妙发赞“铁兵”
导读:这是一篇极短的新闻特写。1994年1月24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在总公司礼堂举行铁道兵改工10周年纪念会。前此,总公司的同志打电话到铁道部某部门,请铁道部领导参加此会。这个部门负责人说:“你们自己搞吧,铁道部就不派人参加了。”之后,总经理翟月卿直接打电话向铁道部部长韩杼滨汇报了纪念会一事,并说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将参加会议。韩杼滨对翟月卿说:“纪念会我不仅亲自参加,我还要率部党组的同志全部到会。”这样无疑提高了会议的规格。
1月24日下午,铁道部办公厅的同志打电话给我,让我火速赶到铁道部,说韩部长有活动,让我去报道,我没想到是回总公司。
我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的左侧,会前,坐在主席台中心位置的韩杼滨招呼我,我赶到他面前,他说,你去门口接一下张百发副市长。因张百发同志多次参加铁道部的一些活动,我与他有多次接触,比较熟悉。
我在大礼堂门口接他,领他由大礼堂左侧通道上主席台。在短暂的时间里,我问他一个问题:1959年建设人民大会堂时,李瑞环同志是木工班班长,你是什么?张百发回答:“我是钳工班班长。”边走张百发边在衣兜里翻找东西。我问:“市长,你找什么?”他说:“我在会上的讲话稿丢了。”我说:“你这大市长讲话还用稿子吗?”他说:“没稿子,我只能随口说了。”
此文所记下的,就是张百发那天的即席讲话。文章见报后,获《人民铁道》短新闻擂台赛一等奖。下面是特写全文:
1月24日下午3时,铁道建筑总公司举行铁道兵改工10周年纪念会。
在主席台上的张百发开始讲话。他瞅着主席台上方的会标,问:“那上面写的什么字,我怎么看不到?”
礼堂内笑声大起。和他并肩而坐的韩杼滨笑得前仰后合:“字朝外,你在主席台上怎能看到!”
张百发认真地说:“如果说这个会叫纪念会,那就错了,不如叫兵改工10周年成果展览会。”
礼堂内,掌声大起。
张百发说:“你们别拍巴掌,当着韩部长我不说奉承话,你们建筑总公司不得了,是个不穿军装的好队伍,为北京赢得了荣誉。你们下面有个工程公司,在北京建了一个华威大厦,吕正操问我谁搞的?我说,是你的兵建的,把吕老吓了一跳。”
“你们又在王府井北边盖了一座华侨大厦,是五星级宾馆,接待过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但是,今天我要批评你们,光会干活,不会做广告,你们干活干傻了。天天说要达到国际水平。什么是国际水平?这样的工程质量就是国际水平!干了国际水平的活儿,还不知道达到了国际水平,这不是傻帽吗?”
礼堂内,掌起再度响起。
张百发又说:“我不明白你们建筑总公司有一股什么劲,明知道标价很低,你们硬是投,结果还中标了,赚钱了。今天十六局的同志来了,我先挂个号,闲暇时,张百发可要登门取经啊。”
张百发说:“真的,你们承建的西单地铁站的许多照片,我们带到巴塞罗那去了,那是争取奥运会的一张牌啊!”
场内掌声如雷,持续了三分钟。
杨连弟回家了
导读:1991年6月25日,杨连弟雕像在襄樊中铁十一局集团落成。国家副主席王震作了“登高英雄杨连弟”的题词,铁道部部长李森茂亲赴襄樊为雕像揭幕。参加雕像落成仪式的还有张鼎承的女儿、王若飞的儿媳、王震的干女儿张延忠同志。张延忠是国家人事部党组成员、部人事司司长。赴襄樊之前,中国铁建总经理翟月卿向我交代,由我陪同张延忠同志从北京到襄樊,因那时我是《人民铁道》首席记者,由我全程陪同延忠同志,路上会顺畅一些。我从北京站扣下一个包房,一路陪同王震的这位“特使”到达襄樊。
到达襄樊的第二天早晨,我陪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外出散步,森茂同志说,他在朝鲜时和杨连弟就很熟悉了,森茂同志所在单位与杨连弟所在的连队只隔一个山头。因杨连弟是著名的登高英雄,森茂同志常到杨连弟所在连队找他商量事情。森茂同志说:“杨连弟雕像落成,作为老战友我必须参加这个个仪式。”
下面是我采写的这一消息:
本报襄樊6月25日电(记者朱海燕)壮别人生39年后,今天,登高英雄杨连弟回到了他的生前部队,来到了战友们中间。
铁道部部长李森茂深情地揭下英雄雕像上的大红彩绸,面对雕像深深三鞠躬,追念他与杨连弟在朝鲜并肩战斗岁月中结下的生死情谊。
人们凝视着英雄当年的英姿,气贯山河的壮举仿佛从眼前掠过:
解放战争时期,在陇海铁路8号桥的抢修中,他冒着生命危险,率先登上耸云的桥墩,在不到3米见方的墩顶连续爆破100多次,确保大桥提前修复,为我军挺进大西北打开通道,被誉为“登高英雄”。
在朝鲜战场上,杨连弟屡建功勋,1952年5月15日,在抢修青川江大桥战斗中壮烈牺牲。
英雄雕像深红色的花岗岩基座上,“登高英雄杨连弟”的题词,出自国家副主席王震之手,这位当年的铁道兵司令员为雕像落成发来贺信,勉励这支队伍:“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面对英雄身后这支年轻的队伍,杨连弟的夫人阎福珍说:“一切都没变,和当年一样,就是没有了领章与帽徽。”
“我们将无私奉献!奉献!奉献!我们将百折不挠地登攀!登攀!登攀!”
年轻一代从心底发出的誓言,久久在蓝天回荡。杨连弟的孙女杨建说,“我们将继承爷爷的遗志:不忘昨天,把握今天,开拓明天。”
兰新复线铺通庆典隆重举行
导读:兰新复线全长1622公里,是“八五”期间国家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经过两年的建设,于1994年9月16日全线铺通。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亲自出席庆典仪式。参加仪式的还有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以及甘肃省与新疆自治区的领导。为此,铁道部专门组织专列由北京开赴嘉峪关。我有幸参与这一事件的报道。
专列抵达兰州,发生一件事,某中央媒体的三位记者提着摄相机非要上专列不可。铁道部办公厅综合处处长李永崇拦不住,忙喊铁道部办公厅主任,后来做海南省常务副省长的吴昌元。吴昌元下车后,对几位媒体的同志说,强行闯中央首长的专列,是违犯专运纪律的,你们吃罪不起啊!这样便阻止了他们登车。
这时,甘肃省原人大主任王世泰将军上车了。韩杼滨部长对我说:“你和王老一个包房,由你来陪王老。王老是当年二兵团的政委,与许光达大将搭班子。解放后是铁道部副部长、西北干线工程局局长,是享受副国级待遇的省部级领导,在全国像王老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啊。”
韩杼滨很了解王世泰将军。因为党的十四大之前,韩杼滨作为中央干部考察小组的副组长,负责甘肃省与宁夏自治区的考察,组长是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刘忠德。在考察期间,韩杼滨专门到王世泰家中听取他的意见。
兰州至嘉峪关700多公里,一路上王世泰将军向我讲述他与刘志丹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陕北红军的经过,讲解放初期修建天兰铁路的历史。他说,那时,慕生忠将军是他的政治部主任,后来成为青藏公路之父。时间已过去30多年,与王老的那次接触仍历历在目,仿若昨天。
下面是我采写的关于兰新复线铺通庆典的消息。
本报嘉峪关9月16日电(记者朱海燕)一段红绸,由邹家华与铁木尔.达瓦买提轻轻剪断。
16时15分,标志着1622公里的兰新复线铺通。
蓝天白云下,彩旗、鼓乐、欢呼的人群,构成一幅壮观的瀚海欢腾图。
主席台上,邹家华微笑着说:“兰新复线的铺通,标志着这项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取得了重大胜利。”
当年跟随彭德怀为解放大西北立下赫赫战功的王世泰将军说:“解放初期,我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时,10年才修通了兰新线。今天,两年就把兰新复线修通了,太了不起了。”
主席台上,韩杼滨和李森茂将两块由邹家华题写的“龙腾大西北”的纪念匾,分别赠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自治区党委代书记王乐泉与甘肃省省长张吾乐微笑着接过。台下,一位叫陈绪谦的老人指着他们说:看啊,两省区的两个“乐”,乐坏了。
今天一大早,成百上千的人从几十里、上百里外骑着自行车、坐着拖拉机赶来,一睹庆典的盛况。会场外,每棵杨树上都爬满热心的老乡,最多的一棵树竟叮了44人。
十五局局长张崇岩对记者说:“为了今天的胜利,我们许多职工两年没休过假。明天,我要赶他们回家了。”
大西北资源丰富,要发展致富,一靠交通,二靠物流。只有铁路的大发展,才能畅达的市场流通。
17时10分,两列客车自乌鲁木齐、兰州铁路局分界点处,由上、下行相对开出,汽笛声被戈壁的风送的很远。
百度图片 在此致谢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作协会员。
主编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