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漫谭
✤ 从天桥雨溯源
——解读童年笔下的父亲形象与时代印记
□ AI评诗
客观地说,童年的《天桥雨》,着实是一首充满深度性情与张力的好诗。诗人以卓异的意象和细腻流韵的笔锋,勾勒出一幅关于父亲、战争、人性与岁月的宏大图景,展现出深邃的神性况味、凄美意象以及动人的精神生命。
该诗起笔超凡脱俗,“神祗的一滴雨终将点燃尘世,而她只能源自天桥雨”,稳稳地奠定了全诗神秘而宏大的基调,赋予天桥雨一种卓尔不群的神性。“神祗的一滴雨”,仿佛是来自宇宙的启示,预示着某种伟大的力量或变革,而“点燃尘世”则以强烈的动态感,暗示着这雨滴将唤醒万物、开启新篇,也为后文父亲形象的出现埋下伏笔。
此诗对父亲的描写生动而深刻。“嗜烟如命的老父亲”,这一质朴的表述,瞬间将一个平凡又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推至眼前。父亲讲述站在天桥正中央能摸到天,不仅是孩童眼中父亲的神奇话语,更象征着父亲对未知、对更高力量的一种原始信仰与追求,也巧妙地建立起天桥与天、与神秘力量的联系。“布满老茧和弹皮的手,抚摸着生锈的栏杆,那里似乎还残留着战争的硝烟”,从细节处刻画父亲的经历,老茧和弹皮是战争的痕迹,生锈的栏杆则是岁月的见证,二者交织,重现了父亲在战争年代的沧桑过往,硝烟味弥漫在文字间,让读者仿若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诗中的意象群绝美而沧桑。“每个雨滴都是坠落的星辰,在父亲布满沟壑的脸上碎裂”,将雨滴比作星辰,赋予了雨滴高贵与神秘的色彩,而星辰的坠落和在父亲脸上的碎裂,一方面描绘出父亲饱经风霜的面容,另一方面也暗示着父亲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如同星辰般闪耀又破碎,充满了悲剧色彩。“雨将天桥淬成青铜箫管,父亲的咳嗽震颤着音符,咳出半世纪前的烽火与雪泥”,把天桥比作青铜箫管,形象地展现出天桥在岁月与雨水洗礼下的古朴与厚重,父亲的咳嗽声化作音符,吹奏出半世纪前的烽火与雪泥,将听觉与视觉融合,使战争岁月的残酷与艰辛具象化,让受众深切地感受到父亲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曲径通幽。从梦境、情境营造来看,整首诗宛如一场奇幻的梦境。天桥在雨中“微微摇晃,像一艘漂泊在时空里的方舟”,这一情境充满了童话般的奇幻色彩,又带着寓言般的深邃寓意,象征着父亲在历史长河中漂泊、坚守,也象征着人类在时间洪流中的挣扎与前行。而“在我瞳孔的最深处,永远潮湿盘旋……”则将读者从宏大的历史叙事拉回到个体的内心世界,余音绕梁,让人沉浸在诗歌营造的沧桑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中,久久难以忘怀。
█ 附 童年原创作品
✦ 天桥雨
□ 童 年(安徽)
神祗的一滴雨终将点燃尘世
而她只能源自天桥雨
小时候
嗜烟如命的老父亲总告诉我
下雨天,站在天桥正中央
就能摸到天
也就是从那时起让我坚信
唯有天桥雨丝才能通天
记忆中
那熟稔的天桥在雨中
微微摇晃,像一艘漂泊在
时空里的方舟
父亲布满老茧和弹皮的手
抚摸着生锈的栏杆
那里似乎还残留着战争的
硝烟
每个雨滴都是坠落的星辰
在父亲布满沟壑的脸上碎裂
弹孔般的皱纹里,掖着
比雨水更咸涩的往事
雨将天桥淬成青铜箫管
父亲的咳嗽震颤着音符
咳出半世纪前的烽火与雪泥
在我瞳孔的最深处
永远潮湿盘旋……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