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漫谭
✤ 虚构之光照亮真实深渊
——从元叙事透视文学创作存在主义困境与救赎
□ AI评诗
诗人童年的《空山》以独特的诗性语言,构建起一个充满隐喻与哲思的诗意空间。在当代汉诗追求创新与突破的语境下,这首诗通过对“空山”这一意象的深度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折射出当代汉诗在美学表达与哲学探索上的新可能。
诗歌开篇便以奇幻的笔触打破现实与想象的边界。“当夜风掀开岩层的裙摆时/几粒星辰坠入裂缝,碎成/箴言”,夜风、岩层、星辰等自然元素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人格化与神秘色彩,星辰坠入裂缝化作“箴言”,暗示着自然中蕴藏着某种不可言说的真理。松针“接住了半枚褪色的夕阳”,这一极具画面感与动态感的描写,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巧妙融合,夕阳的“褪色”象征着时光的消逝,而松针的承接则体现了自然对时光的包容与沉淀。
诗歌中段,诗人对山雾的描写充满了诗意的灵动。“山雾说来就来/刹那间就漫过了半堵土墙”,“刹那间”的瞬息变化,不仅展现了自然的不可捉摸,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我数着台阶上的青苔/等炊烟把山雾/酿成罐子里的米酒”,青苔、炊烟、米酒等意象的叠加,将自然景观与生活场景相融合,赋予了山雾以人间烟火气,使抽象的自然现象变得具体可感,同时也暗含着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相互转化的哲学思考。
在此诗的后半部分,诗歌的哲思意味愈发浓厚。“山峦起伏如神的呼吸”,将山峦的形态与“神的呼吸”相类比,赋予了自然以神性,暗示着自然背后存在着某种超越人类认知的力量。“星辰在裂缝中闪烁/我摘下几片月光/编织成通往云端的绳索”,星辰、月光、云端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超现实的奇幻世界,诗人试图通过“编织绳索”这一行为,打破现实的束缚,追寻精神的自由与超越。
“后山的柿子树又空了/每一块石头都在背诵经文”,柿子树的“空”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消逝,而石头“背诵经文”则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宗教般的神圣感,暗示着自然万物皆蕴含着某种内在的秩序与规律。“溪水反复冲刷鹅卵石的耳骨/直到回声长出磷火的翅膀”,溪水、鹅卵石、回声、磷火等意象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充满张力与隐喻的画面,溪水的冲刷如同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历练,而“磷火的翅膀”则象征着生命在历经磨难后的升华与重塑。
整首诗在虚实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存在的深刻叩问。从自然景观的描绘到精神世界的探索,从现实生活的感悟到哲学命题的思考,《空山》既保持了诗歌语言的优美与灵动,又蕴含着丰赡圆融的思想内涵。在当代汉诗中,许多作品过于追求形式的创新或语言的晦涩,而忽略了诗歌的内在精神与情感表达。童年的《空山》则在形式与内容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通过独特的意象组合与隐喻手法,将自然、生命、存在等宏大的主题融入到具体的诗歌文本中,为当代汉诗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它提醒我们,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对生命与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表达,只有在美学追求与哲学思考的双重维度上不断探索,当代汉诗才能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 附 童年原创作品
✦ 空 山
□ 童 年(安徽)
当夜风掀开岩层的裙摆时
几粒星辰坠入裂缝,碎成
箴言。松针滑落的弧线
接住了半枚褪色的夕阳
山雾说来就来
刹那间就漫过了半堵土墙
我数着台阶上的青苔
等炊烟把山雾
酿成罐子里的米酒
山峦起伏如神的呼吸
星辰在裂缝中闪烁
我摘下几片月光
编织成通往云端的绳索
此刻,后山的柿子树又空了
每一块石头都在背诵经文
溪水反复冲刷鹅卵石的耳骨
直到回声长出磷火的翅膀
我蹲下身子,听泉眼
咕嘟咕嘟吐着气泡
像是在破解尘世唯一的密码
当晨雾渐次漫过脚踝
我看见悬在空山幽谷的问号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