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八路上
作者:陈希文
五夕之年,又一个端午节即到眼前,这也是人生的重要节点。按习俗,人们又要挂艾草,佩香囊,吃粽子,喝雄黄酒,还要进行赛龙舟等项集体活动。旨在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还在于躯毒避邪,祈福、团聚,求健康平安。
祈福端午节,人人都安康。这是向来的民愿,也是我之所盼。但人生路上变化无常。前些天,听到当年我在西安的同窗学友,已先后去世了4位,今天又走了一个。同学英年早逝,悲惨离别,听后让人心酸难过。最近,又传来噩耗,曾和我一起合作共事的县级领导,又有4人相继离开了我们。其中1人比我年长几岁,1人与我同龄,2人享年均小于我。这些已故的同事亦退休多年,日常联糸少,很少谋面。当不好的消息传来时,人已安葬数十天了。因消息闭塞,我未曾看望他们最后一面,心中总有深深的遗憾。这是让人从情感上难以接受的残酷现实。 每当听到这些心酸悲痛的消息,我亦很悲哀。他们的过早离世,我只能深感惋惜,暗暗地为其祈祷,祝愿在另一个世界安好。作为活着的同学、朋友、同事,我还能做什么呢?
时光催人老,青阳逼岁除。不经意间,我退休已十多年了,如今过了古稀之年,转身走在了奔向八十岁的路上。越过七十,奔向八十,对我而言,简直不可想象。而我却从未留意已到了垂垂老矣之年。年龄的由小变老,这是不可逆转的人生轨迹,也是人生自然规律的客观见证。到了这个年纪,似乎再也没有来日方长。不幸者的离世警示我们,他们的今日也许就是将来我们的明日。这是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谁也无法抗拒,世上没有人长生不老。
当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社会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国人生存的平均年龄已提高到78岁左右。过去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这种观念早已改变,正所谓“七十古稀今不稀,八十才到中年期,九十出头可称老,活到百岁方称奇。”这表明了人们生存观念的明显改变和时代的巨大进步。现实生活中,活到八、九十岁乃至过百岁的老人比比皆是,这已让人感到习以为常。
诚然,我们应清醒地面对老年人生。按照当代医学的科学论证:人过了七旬,确实成为真正的老人了。七十到八十,这十年的是人生最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人的多部器管在逐步衰老,身体的多种机能也在减退,体质逐渐衰弱,免疫力也在下降。小病经常有,大病随时突发而来已成常态。这一时期,绚丽的夕阳已接进地平线,多彩的人生也接进了尾升,面对的是维系生命更加严酷的多种挑战。我的体质长期处于亚健康状况,多时带病运行,尤为让我感受真切。我患高血压病30多年,糖尿病25年。两种慢性病长期困扰折磨着我。多年来靠吃药、打胰岛素来维系生命。同时,由慢性病派生的其它多种疾病也不期而遇。如代谢紊乱综合症、糖尿病性肾病、痛风、严重失眠等病症常有发作。尤为雪上加霜的是,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膝关节疼痛难以行走,迫使我做了髋骨和膝关节两次置换手术。虽有好转,但行动还是多有不便,病痛如影随形。
面对疾患困扰,我深夜趟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满是不甘与困惑:为什么命运对我如此不公?让我的老年人生如此难堪?如果换作他人,面对诸多病痛,恐怕早已心灰意冷。而我偏不信命,也绝不会向命运低头!家人和亲朋的关心是我战胜疾病的源泉和力量。为了不让老伴和孩子们担心,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和疾病开展一场持久战。我相信,只要科学应对,就一定能战胜病魔。
多年来,有病就及时找正规医院治疗,不推不拖,不轻信纷至沓来的广告宣传,不迷信偏方验方,不购买滋补类和保健类的产品。从营养均衡、饮食控制、经常锻炼、加强监测等方面综合施策,使基础性疾病得到可控,派生的其它疾病做到针对性的治疗。
维系生存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健康之躯,而健康的体貭就要靠科学的保健来实现。为了治病,多年来我也翻阅了许多的医药书籍,特别对糖尿病、肾病、痛风、高血压等主要病变的起因、治疗用药等有较深入的了解。前年,为了治疗疼痛难忍的膝关节病,因长期过量用药,关节病未治好,反而因药伤胃,成了縻烂性胃炎,真是雪上加霜,让我懊悔不已。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自选药物,在家经两个多月的治疗和调养,治好了胃病。对于多年的糖尿病而言,我已摸索出了治疗规律,加強平时的血糖监测,严格控制饮食,尽量让血糖平稳地维持在合格的指标之内。但多年的经历让我对治糖尿病有着更深层地认识。此病很难把控,偶尔一顿饭控制不好,血糖就会瞬间飚升。这个讨厌的高糖会随着血液在全身流动,时间长了,总会有多种并发症产生。并发症是很难治愈的,严重者甚会危及生命。我总在想,医生的知识也是后天学来的,住院治病,患者不能把自已的期望完全依赖在医生身上,还须自学相关知识,主动配合医生,弄清病因,辩证施治。因而住院期间,我往往先学深学,常和医生探讨交流,以求治病精益求精。医生赞扬我治痛风见解独到,比他们医护人员还懂的多。功夫不負有心人,这也可能就是“久病者成医”的道理。
人生旅途奔向80岁,还有较长的一段时光。能否达到80岁,这将对我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多年与疾病斗争的经历,让我深入了解和学习了相关医学知识,增强了我的认知和抗病能力。只所以有今天,我暗自庆幸和疾病抗争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也为医疗科技不断进步而由衷的欣慰。
回顾多年防病治病的经历,我并未被病魔压垮,依然与疾病顽強地抗争着。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怎样有意义地活着,才不枉活余生。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两个儿子年富力强,各自都在岗位上为国贡献力量,工作再忙,也不忘关心我的健康。我的老伴性格开朗,包揽了全部家务,将屋子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让我在温馨的家境中安心静养。同时,她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喜好经常和“夕阳红”姐妹们吹葫芦丝、打柔力球、外出旅游,又上了咸阳老年大学充实提升,平时在家喜爱侍弄花草,我庭外的花园是小区作务最好的。老伴的退休生活充实、坦然、欢乐,多好于我。我亦热情支持老伴的喜好,让其尽享自由放飞理想的空间。在老伴的影响下,我不因病坐以待毙,蹉跎岁月。退休十多年,多宅家,少外出,我坚持读书看报写作,这也是40多年职场生涯的习惯。十多年来,重拾旧业,先后出版5部纪实文学和散文诗歌专集,计百万余字。2023年冬季至今,我又在《世界文学》《白鹭文刊》文学平台发稿百余篇,并在举办的全国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这样的安排,让我生活充实,心情愉悦,乐在其中。同时,也结识了一大批文学知音和良师益友,经常与他们开展文化交流,从未有寂寞、孤独之感。
我是个文学的爱好者,并非职业作家。当我的笔锋面向社会,触及火热的生活时,往往被社会的巨大进步和沧桑变化所感染,经常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弘扬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旋律,讴歌改革开放成果,宣传时代英模的事迹及精神,这是我创作的初衷。长期的文学历练,不断地推出新作,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激发了我继续创作的热情。我深切地感悟道,是文学指引着我老年人生的方向,增强了我做人的自信。是文学给我以战胜困难的力量,滋养着我的身心健康。这也是我晚年基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端午节即到眼前,在这个人生的重要节点,回溯退休后十多年的经历,我感慨良多,思绪万千。在此,我衷心祝愿天下的所有老人们平安健康,福寿延绵!
人是要有崇高理念和精神的,这更是老年人生的一种自信和力量。有了这种自信和力量,不管你是七十岁还是八十岁,你的晚年人生必然会更加快乐,更加精彩。当我行进在奔八的路上,我会一如既往,以笔为剑,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用文字描绘美好生活,用作品回馈社会,让晚年人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2025年5月27日于渭水
陈希文,男,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协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余年。因职场生涯的需要,勤于学习,亲近文学,笔耕不辍,出版文论专集《情怀》,纪实文学《驿路心雨》,散文诗歌专集巜人到中年》《品茗幽香》《青出于蓝》。5部专著共计百万余字。多年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文章300余篇。现为《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多篇文章入编《白鹭文刊》珍藏板,曾在举办的最美中国年、盛世华夏杯、伟大征程杯等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并授予“优质创作者”称号。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