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领学人:郭海林
根据诗社安排,五月份的领学内容为“关于词的认识与创作”。
一、关于词的认识
(一)词的发源及各种名称来源
词,原本是为配乐而创作的歌唱语言文学。初始,主要是周隋以来由西北方各民族传入的燕乐,同时包含有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清商乐,因此被称为“曲子词”。刘熙载《艺概》称 : “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词因与乐府有着血缘关系以及在文学形式上的联系。从北宋开始亦将曲子词称为“乐府”。最早,一些曲调是配以七言绝句的,如“浪淘沙”“雨霖铃”等,但七言绝句又不能完美适应融合在曲调里,为了适应及配合音乐的演唱,古人经将七言绝句字数的增减,而变成长短字的词调,因此词又被称为“长短句”。人们一般认为,词是由诗歌发展而来的,是诗的别体,故又称其为诗余。词在历史发展中,与曲相比占了优势,并渐渐地脱离了音乐,形成一种崭新的、独立的诗歌体裁,成为韵文中的一体,从而被真正地称之为“词”,直至当今时代。
此外。词还有琴趣、乐章等名称。
宋代的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并与唐诗并列对举,等身相论,各极其美,各臻其盛,成为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而极具美学价值的文体。
(二)、词的基本特点
词的特点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它与音乐、诗歌的渊源,所以它的特点带有浓厚的音乐与诗歌的色彩。但是,相对诗来说,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
1、词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格式。词调,指的是词的乐谱(歌谱),又称词牌。近体诗的绝律格律诗都有固定的字数和平仄规定。但词是每一个词调都有自己的格式,每一个词调的句式长短、平仄排列、用韵的变化都不相同,这种词调的句式、平仄、用韵的格式就是词谱。可以说,词是依靠词谱来体现每一个词调都有自己独特的格式的。我们知道词之所以称为长短句,是因为它的句子长短不一,最短的句子可以是一个字,字数多的句子可以达到十一个字,这就是所谓的 “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2、词有严格的平仄限制。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每一个词牌都有自己的格式,词牌不等于词的标题,标题是内容的题目,是内容的概括。每一个词牌都有严格的平仄限制,词的平仄。除了可平可仄处之外,其他字的平仄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改变。有时在同一个词调中,因有别格(变格)的存在,字数和平仄也有可能不同,.这就是一词多谱的情况。还有一牌多名的,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如《满庭芳》又叫《满庭霜》《满庭花》《潇湘夜雨》《话桐乡》;《忆秦娥》又叫《秦楼月》《碧云深》《花深深》《双荷叶》《玉交枝》《子夜歌》等。词句多以律句为主,但也有一些拗句,有些词不但限制平仄,甚至对一些韵脚的声调也做出限定。这些规定,必须遵守。
3、词在用韵形式上多种多样。它的用韵格式简称“韵格”。它既有平韵格,又有仄韵格;既有平仄通叶格,又有平仄错叶格(这里的“叶”字发xie二声斜音,是相合、和冾的意思.)。叶韵就是换韵,但是必须在本韵部内换韵;词还有入声韵格,属于特殊韵格。词既有句句押韵的,也有隔句押韵或隔多句押韵的,如《水龙吟》;既有既有一韵到底的,如《浪淘沙》;也有中间平仄转换韵的,如《菩萨蛮》;既有平仄互押,如《西江月》;还有隔韵相押式的,它的押韵形态有两种 : 一种是换韵时平仄互换,如《定风波》;另一种是仄声韵还换仄声韵,只不过是换成不同韵部的仄声韵,如《钗头凤》。
词的用韵主要是依据《词林正韵》。清人戈载编写的《词林正韵》把词韵分为十九部,凡按照此十九部规定来押韵的,都属于正例。目前,我国诗词界的诗人词人们都按照各官方组织或民间机构要求,无不依照《词林正韵》规范选字填词,但也不限制以现代语文拼音为依据的《中华新韵》来填词。
4、词的分类与结构。如果词调按照字数多少来划分,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和叠韵四种。后人依照这种划分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字数 :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则为长调。
如果词调按照段落来划分,则可以把其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和叠韵五种。所谓单调,既一首词只有一段的。单调字数少,基本为小令。所谓双调,即一首词有两段的,词的段也叫阕或片,双调的上段可以叫上阕、上片,下段可以叫下阕、下片。双调的上下两段在句式、字数、平仄及押韵方面有的完全相同,有的则不同。双调既有小令,也有中调,还有长调。双调是词的常态。三叠、四叠即一首词分为三段的叫三叠,分为四段的叫四叠。三叠和四叠亦称为长调,又称为慢、慢曲。三疊四曡的词不多,三叠的有《兰陵王》《宝鼎现》《戚氏》等,《四叠》的有《莺啼序》。《莺啼序》二百四十字,每段各四仄韵,对段序的脉络要求较高,非下功夫则难以成佳篇。所谓叠韵,即把原来的词韵叠加一倍增加篇幅。如晁补之的《梁州令叠韵》就是把原来的《梁州令》叠加一倍而成。《梁州令》原分为上、下两片50字,叠韵后,便成为四片100字。
如果按照音乐性来划分,有令、引、近、慢等类别。
5、词的部分术语
因在前文中已将部分词的术语词汇作了涉及,这里仅就我们须知的和通常所用词汇做以介 绍:
句读,“读”音dou四声,豆音。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但在诵读时,为保证语句的顺畅和正确传达意思,需要注意文句的起承转合,于是在文章中加注记号,这就是句读的由来。诵读文章时需稍作停顿,即所谓“断句”,又被称为“圈点。”停顿之处就称为“句”或“读”。句读连称时,“句”是指停顿稍长,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指句中停顿较短,语意未完的更小段落或某句。词中亦是按此原则使用。一般在词的句末标注为“句”时,即现代标点符号的“ ,”逗号;标注为“豆”时,即为现代标点符号“、”顿号;标注为“韵”时,即为现代标点符号的“。”句号。
意象,词的意象是词作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它不仅是自然万物或人文事物的完美呈现,更是词人情感与思想的寄托与升华。意象的运用让词跨越时空限制,成为传递情感,营造意境,展现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过片,即过拍、换头,也叫过、过处、过变,都是指下片起句而言。过片是词的特有章法,是词的特殊艺术手法之一。张炎在《词源》中曾指出 : “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词的上下片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有密切的相关联系。古代词人很重视对过片的处理和把握,有“看词先看过片”之说。过片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词的连贯性和意境的展开。以双调词而论,上下片一般在形式上保持一致,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上下片之间的过渡,既要换头另起新意,又不能断了词的意脉。下片的开头即为过片,起到承上接下的效果,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为上。过片的具体作法有多种,但无固定模式。一般常用的有 : 上景下情、上今下昔、上下相连三种形式。过片时如异峰突起,对比明显,初看好像上下片说的是两件事,仔细看才发现上下片在意境、情感、气脉是完整贯通的,这应当是过片的高境界。
一字豆(逗),是词常用的句法。四言句的一字豆,后边就是一个三言句,甚至还要带起一至二个三言句,如秦观的《行香子》: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五言句的一字豆,后边亦是带起一至几个四言句,如姜夔的《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一字豆(逗)有领起下文的作用,所以又称“领字”或“领格子”。一字豆(逗)多数是虚词,如但、正、又、况……也有些是动词,如望、看、念、叹……,它们读仄声,大多是去声。
散词,词也称为散词,我们现在读到的一首首独立的词都是散词。
联章词,是古代韵文的一种体式。所谓联章词是指把两首以上同调或不同调的词,按照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歌咏同类题材的套曲,欧阳修就曾写有《采桑子》11首,秦观亦写有《调笑令》10首。
杂体词,古代词人将杂体诗一些规矩移植到词里,多在字形、句法、声律和押韵方面以特殊变化,成为独出心裁的奇异之作,一般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宋代的杂体词,常见的有回文体、集句体、嵌字体等等。
(三)词调(词牌)特殊的押韵形态与限韵
所谓特殊的押韵形态,那就是叠韵。这种叠韵是指在一首词中后一句的韵脚与前句相同的韵字去押韵,形成两个或多个韵脚的韵字连续相同的形态。这种叠韵,既可以叠一次,也可以叠多次。叠韵不能算作一种押韵的形式,它只是一种特殊的押韵形态。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苏轼《如梦令 . 有寄》
《如梦令》是单调,五仄韵一叠韵。属仄韵到底。苏词中第六句用了与第五句相同的韵字“去”,形成了叠韵。
汴水流。泗水流。(叠)流到瓜洲古渡 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这首《长相思》是双调,上下片各一叠韵,分别是两个相同的韵字相押。
还有三个相同韵字相连的形态。
常见的含有叠韵的词牌有 : 长相思、如梦令、忆秦娥、醉花间、醉春风、调笑令、钗头凤等。
所谓限韵,就是在某一词牌内,对用韵做出一些具体限定。如《忆秦娥》就限定为入声韵。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䢅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 . 娄山关》
但《西江月》是上下片第四句就限定为侧声韵。所谓侧声韵就是前边押平声韵,后边用同韵部的仄声字去押,反之亦同。这是《西江月》的一大特色,不押侧声韵,则失去了它的特色。
野晚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
词中“霄、骄、瑶、桥”都是《词林正韵》第八部的平声韵,而“草、晓”二字则为同一声部的仄声字,它们就是“霄、骄、瑶、桥”这些平声字的侧声字。
这些用韵的限制,有些在词谱中是标明的,有些则在词谱中没有标明,只是从前人影响较大的作品中沿用下来的。
二、关于词的创作
词创作的要素和要求可以说林林总总,非常之多。在此就不具体去说了,这里只想就主要方面说说。
(一)创作前需明确主题与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是词的灵魂,是词的方向与基调。而情感则是词的外在表现,是词㫖的表达依据。如想写思念亲友、朋友的主题,那么在主题上一定以回顾(总体与典型片断)和思念为主,在情感上要含蓄而深沉。如写军旅生活,则必须以写铁马金戈生话为主,词应充满“万里气吞如虎”的豪迈雄阔和大气。
(二)创作前要准备必备的心理酝酿、手头文字资料。这里所说的资料是根据我个人写作经验为大家提供一点借鉴 : 一是准备你所需要的生活、工作、环境及典型事件和具体情节。二是需准备引用的典故、突然萌发(即所谓灵感)的语言、词汇要及时记下以免遗忘,这样,创作起来才能顺畅,不至于阻滞。
(三)创作时要注重结构严谨,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这就要求词的章法应融汇贯通,依照词的结构、脉络和节奏展开创作。比如 : 一二句如何写,每片写什么,过片时如何处理,煞尾处如何写,想达到什么效果?是需要留白,给人以想象空间;还是突然立收,给人以干净利落或千钧之感;抑或一咏三叹,使人留连忘返,心系之,情念之。
(四)合理运用意象,注重心仪的意境。意象是词中用来寄托作者情感的事物和景象,但创作时对意象不能乱用,一定要甄别、筛选,意象要具备象征意义、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用恰合你所表达主题思想的意象来为词增添色彩光彩。王国维说 : “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词中关于景物的意象犹为重要。意境是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画面和情感氛围。可以说,追求意境的完美是词的重要目标。
(五)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注重在表达、语言与词意方面的创新。词与诗的艺术手法基本一致,如对比、拟人、夸张、联想、烘托、用典、虚实结合等计有30余种。一首词的创作中,既可用一种手法,亦可用多种手法相辅相成,其营造的意境和效果或更好。
在创新方面,一是立意创新,词意创新。二是对某一事物、环境、景观可选择不同角度,突破前人窠臼,写前人没有写过的方面。三是语言语境创新,意境创新。特别是当今之世,不宜一味用古旧老套语汇,创新离不开时代印迹,词的创作应该思想情感积极向上,要有所发展,创造一些既让人易懂又不艰涩的诗语词语,使今之诗词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即便写思念怀念和吊唁缅怀的题材,在表现手法上也有所创新发展,以符合现代人的情感。四是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创新。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性,更多的组合性,也可以创造出适应诗词特性和发展的新特点与艺术表现力,在风格上同样如此。
(六)注重境界,要在词的境界上下功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里,王国维道出了诗与词的不同之处,特别提出二点 : 一是词的体式特点,应“要眇宜修”。这是屈原《九歌》中的句子(要眇的“要”字读yao平声,腰音),“要眇”是文雅美好的意思;“宜修”是指修饰要合宜得体,善于修饰。“词之言长”,意思是词的言语应有着深长的韵味。王国维说 : 词“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他还強调说 :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指出“境界” 二字,为探其本也。”他认为“境界不以大小定优劣”,只要有境界就好。这里我们提出词要遵循王国维的“境界”说,不惟此时彼时,而是我们每一位写词者的毕生追求。
三、五月份领学作业
考虑到词的创作应本着循序渐近原则,因此五月份领学作业拟以小令和中调为主。小令词为《鷓鸪天》,词谱定格为 :
十 | 一一 十 | 一(韵)十 一 十 | | 一 一(韵)十一 十 | 一 一 |(句)十 | 一 一十 | 一(韵)
一 | |(句)| 一 一(韵)十 一 十 | | 一 一(韵)十 一 十 | 一 一 |(句)十 |一 一 十 | 一(韵)
《鹧鸪天》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平韵,此词适宜表达伤别的情绪。应注意的是《鷓鸪天》前片第三、四两句与后片三言两句多为对偶形式。
中调词为《苏幕遮》,词谱定格为 :
| 一 一(句)一 | |(韵)十 | 一 一(句)十 | 一 一 |(韵)十 | 一 一 一 | |(韵)十 | 一 一(句)十 |一 一 |(韵)
| 一 一(句)一 | |(韵)十 | 一 一(句)十 | 一 一 |(韵)十 | 一 一 一 | |(韵)十 | 一 一(句)十 | 一 一 |(韵)
《苏幕遮》为六十二字,双调,上下片各四仄韵。此词适宜表达思乡之情和羁旅愁绪。
要求每位诗人创作提交 《鹧鸪天》和《苏幕遮》各一首,一是请各位诗友老师们注意词调要求的风格,不可全以豪放欢快的情绪来填词。二是请注意《鹧鸪天》的上片三四句和下片的两个三字句为对仗句。三是交作业的时间5月15日和22日。
·—·—·—·—·—·—·—·—·—·—·—·—·—·
五月份领学小结
郭海林
按照诗社云舒总编的统一安排,五月份由我做了《关于词的认识与创作》领学,并以《鹧鸪天》和《苏幕遮》作为领学作业。综观五月份完成作业情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
一是作业完成情况好。五月份共有18人完成了36首词的写作。有的诗友积极性十分高涨,为了保证词作质量,几易其稿,直到满意为止。
二是按照副社长、研学部部长马成川要求,共有5位研学部成员点评了18人的36首词作。其中刘殿勋、赫章银二位老师能者多劳,分别点评了4人和5人的词作。点评者认真分析作品,既充分肯定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被点评者则认真修改润饰,使词作质量更上一层楼,同时也使诗社的诗词总体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
希望各位诗友继续保持这种积极、奋进的态势,精益求精地完成好六月份的词作领学任务。
本期作业分上、下两辑登载18名诗人精品作业。
﹉﹉﹉﹉﹉﹉﹉﹉﹉﹉﹉
注:本辑刊登:郭海林、王书雁、周治帮、王新会、孙涛、平凡、马成川、赫章银、杨学彩九位诗人的词作18首。
作者 郭海林
《鹧鸪天·南京路上杏花开》
料峭薄寒初暖融,宿区阡陌杏花丛。两行靓妹迎行客,六出琼枝晒热衷。
淋杏雨,沐花风。馨香袅袅袭痴衷。今时素爽明时果,亦痛芳残飘远踪。
《苏幕遮·寄老同学好友庆福》
望舒看,鸿雁盼。梦里重回,迤逦嗟然叹。对品佳肴擎酒盏,酩酊如仙,不尽迷离乱。
草原风,达赉瀚。六八情深,耄耋心长念。惟望寒更衾厚暖。此世兰交,愿续来生传。
( 注 :“望舒”,此指月亮。“看”字,此发平声。“达赉”指满洲里的达赉湖,亦称呼伦湖,此湖面积有2300多平方公里,为淡水湖。“六八情深”,我与庆福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相识相交,已届六十八年矣。)
…………………………………
点评:赫章银
郭海林老师填词两首,反复欣赏研读后,感到这两首词填词非常不一般,不是简单的罗列字数,也不是简单的敷衍句数,更不是简单的拼凑组词,属于用心之作,属于认真之作。
《鹧鸪天·南京路上杏花开》这首词主轴就是,写南京路和杏花开。七字对:“两行靓妹迎行客,六出颤枝晒情浓。”七字对仗句第一对仗,“两行”与“六出”是数字对,数字对在古今诗词中使用率最高,其特点是直观鲜亮,加深意境,还能达到兼效有形与无形,有限之内有限之外,看似有数实则无数等多重效果与意境,这第一对仗写的很好。第二对仗“靓妹”与“颤枝”都是动名结构,顺向词,读来顺畅舒服。第三对仗是单字对“迎”与“晒”都是动词,也很美。第四对仗“情浓”与“行客”属于蹉对,出现在乾乾区也是符合规则的。总之这幅七字对,25分ⅹ4组等于100分。下阕的三字对也是词组分明,对仗工稳。综合两首词,都属于精品! 2025,5,25
作者王书雁
《鹧鸪天·赏丁香》(辛弃疾体)
冰雪精神侠骨藏,龙沙四处散清香。琼肌玉质婷婷影,梨魄梅魂淡淡妆。
遥似雾,近如霜,风骚一领满城芳。幽馨素紫千枝妒,占尽春光艳北疆。
(注:龙沙:龙沙公园)
《苏幕遮·秋日情思》(范仲淹体)
白云飞,秋叶起,满目沧桑,多少凄凉意。姹紫嫣红香粉地,一霎随风,何处寻花丽?
奈何天,憔悴事,纵使情深,总又无心寄。谙尽金樽独一醉,见得谁人,几点相思泪。
………………………………
点评:赫章银
王书雁老师两首词,写丁香写秋思,写的很细,牢牢抓住了特点,充分说明作者对事物进行了,认真细致长时间的研究,不是千篇一律的说词,而是以各有千秋的技巧技法的文化载体作船,把丁香把秋思载回了家中,属于自己,千古流芳。
先看看第一首《鹧鸪天·赏丁香》合格合韵合律。上阕写内在的东西:“冰雪精神侠骨藏,龙沙四处散清香。”丁香的傲骨挺拔,丁香是名符其实溢香植物,一句“龙沙四处散清香”。就把丁香推到你鼻子感应的范围,闻是人们的主要享受,“龙沙”是地点,“四处”是感应规模,“散清香”更是无声无息,且有味有奇的存在。再论七句对仗句:“琼肌玉质婷婷影,梨魄梅魂淡淡妆。”“琼肌玉质”“梨魄梅魂”的形容词虽美不华,还有”婷婷影“,“淡淡妆”。都是丁香特有的素质。叠字用的恰如其份,出彩,应成倍加分。下阕写丁香的外部形貌,“遥似雾,近如霜”,远近观看,不同角度的观看。一句:“风骚一领满城芳”把丁香提升了高度,风骚二字用的巧妙到位准确。尾句:“幽馨素紫千枝妒,占尽春光艳北疆。”转合结束,选择文词幽馨,素紫,占尽春光,千枝妒,艳北疆。把丁香有声有色,有时间有地点,一个千枝妒的“妒”字,把丁香写活了,且活的范围又是北疆。
由于我的文字水平所限,只能评到这里,还难免有错别字。但是,我认为:王书雁这首词,应该入选新中国名诗300首,千古留芳,现在只能肯定的说,最基础的它也是我们北方诗社的著名大作。
第二首词《苏幕遮·秋日情思》(范仲淹体)写的也很成功,主要表现在“集锦”技法的灵活运用,有声有色有干货。
2025.5.26
作者 周治帮
《鹧鸪天·畅游劳动公园》
翠柏苍松小白杨,红桃粉杏紫丁香,八方游客争拍照,各路诗仙竞引吭。
高塔吊,老机床。峥嵘岁月记沧桑。满园春色歌不尽,笑语欢声伴夕阳。
《苏幕遮·怀念乐亭》
北滦河,南湿地。浅水沙湾,三岛滩林翠。苦恋家乡山水色,背井离乡,难觅仙源媚。
客他乡,难入睡。眯眼朦胧,梦里生双翅。衣锦还乡回故里,喜见芳邻,泼洒思乡泪。
2025.5.15
………………………………
点评:赫章银
周治帮老师的两首词,首先说,遣字组词不俗,读来顺畅,属于认真之作,大气之作。
先看第一首词《鹧鸪天·畅游劳动公园》①上阕七字对仗句,下阕三字对仗句,都填词比较工整。②“集锦”计法使用的好:
“翠柏苍松小白杨,红桃白杏紫丁香。”多么明快集锦的句子呀!且都是动名结构,读来不亚于马致远的那首曲作。
再看周治帮老人家第二首词《苏幕遮·怀念乐亭》这是一首思乡词,词中多处故乡的地名,多么亲切。围绕思乡主题,起承转合有度,先是记忆:“北滦河,南湿地。”后是回忆:
“客他乡,难入睡。”还有背井离乡,衣锦还乡等字眼,用的都很好……
总的来说,这二首词填写的比较成功。
作者 王新会
《鷓鸪天·思念》(辛弃疾体)
岁暮时常梦不宁,缅怀慈母泪光晶。音容尚在追思久,笑貌虽无记忆清。
风里走,雨中行。持家工作尽真情。相夫教子公婆赞,儿女谁能效此生?
《苏幕遮·思乡》(范仲淹体)
望星空,怀故土。又是中秋,怎奈无边苦。身在异乡思父母。彻夜难眠,泪枕天涯路。
盼天明,愁日暮。四季奔波,举目皆无助。落叶飘零风雨恶。梦呓炊烟,恍见门前树。
………………………………
点评:赫章银
王新会老师第一首词,《鷓鸪天·思念》(辛弃疾体)这首词 ①内化于心。心就是一个七字对仗:“音容尚在追思久,笑貌虽无记忆清。”一个三字对仗:“风里走,雨中行。”这两个对仗都是工稳的,也是抓住两个特点,即是写慈母,上阕写思念,浓缩到对仗语句上,金句上,够准确。下阕写慈母的平凡而伟大之处,聚焦到:“风里走,雨中行。”给读者很宽的想象,诗词中诗眼天成。 ②外化于形。从外观看,遣字用词普遍很美。第一,应该是归于教师出身,腹有诗书,基本功硬。第二,上一届云舒总编领学“集锦”技法,技法的使用立竿见影。的确,“集锦”技法对于王新会老师这般高段位诗人来说,既是短效药,也是长效药。
王新会老师第二首词,《苏幕遮·思乡》这首思乡,①每一个字都是认真推敲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思乡”韵味和情感。用词准确,没有僻字,没有赘字,全诗一气哈成,亦无断痕。②外化于形。上下阕平对平,仄对仄,描述的是一个事,字数一样,标点符号都一样。这首词上下阕就是一幅长对联。作者填词,基本填成了长对联,应该是有意识的。
建议:①把上下阕的七字句,后三个字结构调一下,②把第三句也就是四字句,都使用一组数字对。我认为,这首词,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因为,技法上受分细,经得起时间上的考验,一句话,它,超过了古人。
作者 孙涛
《鹧鸪天·忆昭君》(词林正韵)
暮雨敲梧三二声,似闻塞北雁哀鸣。和亲独饮穹庐水,出塞长怀汉月情。
靖边患,系苍生,惠心广布贸途兴。琵弦弹尽离人怨。环佩空回别梦零。
注:靖边患(仄平仄)为“平仄仄”变格;
穹庐:毡包;零:终了之意。
(尾联借用杜甫的作品词句)
乙巳蛇年四月十二
《苏慕遮·儿时学校》(词林正韵)
土坯房,泥垒凳。黄土操场,翠柳周遭种。九载黉门求学梦,陋室虽贫,雏凤抟霄耸。
别乡遥,思念冗。数缕情丝,常惹魂思恸。旧地重寻踪已纵,翠羽和鸣,桃李芬芳共。
(抟:词中读二声,意盘旋)
乙巳蛇年四月十四
………………………………
赏析点评人:张殿臣
一、赏析《鹧鸪天· 忆昭君》
1. 格律与音韵:此词依《词林正韵》填写,用诗词吾爱检测平仄韵脚合规合律。音韵和谐,平仄相间,读来朗朗上口,有助于情感的流畅表达。
2. 内容与情感:
上阕营造氛围,“暮雨敲梧三二声,似闻塞北雁哀鸣”,开篇以暮雨敲梧、塞北雁鸣营造出凄凉氛围,为昭君的故事渲染出哀伤的底色。“和亲独饮穹庐水,出塞长怀汉月情”,生动描绘昭君和亲塞外,独饮毡包之水,却始终心怀对汉地明月的思念,将其远嫁他乡的孤独与眷恋故土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阕升华主题,赞颂功绩:“靖边患,系苍生,惠心广布贸途兴”,高度赞扬昭君出塞为平息边患、心系苍生所做贡献,促进贸易发展,凸显其伟大胸怀。“琵弦弹尽离人怨,环佩空回别梦零”,借用杜甫诗句,以琵琶弹尽离人哀怨,昭君魂归却梦已终了,表达对昭君命运的惋惜与同情,情感深沉而复杂。
3. 艺术特色:作者巧妙运用意象,如暮雨、梧桐、雁鸣等,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与感伤情调。上阕重情感渲染,下阕转向对昭君功绩的歌颂与命运的喟叹,层次分明,使昭君形象立体丰满,引发读者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
二、赏析《苏幕遮·儿时学校》
1. 格律与音韵:遵循《词林正韵》,格律无误,用诗词吾爱检测平仄韵脚合规合律。押韵自然,读来节奏明快,使情感在韵律中得以舒缓呈现,体现作者对词牌格律的娴熟运用。
2. 内容与情感:
上阕忆昔,描绘质朴校园:“土坯房,泥垒凳。黄土操场,翠柳周遭种”,简洁几笔勾勒出儿时学校的质朴模样,充满画面感。“九载黉门求学梦,陋室虽贫,雏凤抟霄耸”,讲述在简陋环境中度过九年求学时光,虽条件艰苦,却怀揣凌云之志,展现对过去校园生活的怀念与对青春梦想的追忆。
下阕伤今,抒发思念之情:“别乡遥,思念冗。数缕情丝,常惹魂思恸”,直白表达离开家乡后对儿时学校深深思念,情丝缠绕,悲痛难抑。“旧地重寻踪已纵,翠羽和鸣,桃李芬芳共”,回到旧地,踪迹已改,唯有鸟儿欢鸣,桃李芬芳,在物是人非中,传达出淡淡的惆怅与对往昔的不舍。
3. 艺术特色:整首词以质朴语言,通过今昔对比,将对儿时学校的怀念之情抒发得真挚动人。选取土坯房、泥垒凳等典型意象,生动再现儿时校园场景,引发读者共鸣。下阕情感表达直接而深沉,使思念之情更具感染力,展现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深切留恋。
孙涛老师两首佳作,彰显文化底蕴,请精品作业合辑!
2025年5月27日
作者 平凡
《鹧鸪天·驿灯》
客馆听残五夜砧,窗棂冻裂月光深。千山骨立披霜色,一雁孤飞带楔音。
呵冻墨,理焦琴,故人姓字抵千金。平生不信离怀苦,忽被青灯看到心。
《苏幕遮·絮语》
藕丝衫,桐叶字。叠到箱奁,叠满春滋味。 说与檐铃浑不记,记得那年,伞角垂杨碎。
篆烟枯,更漏渍。守着灯花,守到光如穗。 若问离愁多重矣,试看阶前,一夜苔痕翠。
………….…………………………
赏析点评人:张殿臣
一、《鹧鸪天·驿灯》
1. 格律:
《鹧鸪天》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这首词格律严谨,用诗词吾爱检测平仄韵脚合规合律,用韵符合词牌要求,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展现了作者对词牌格律的准确把握。
2. 内容与情感:
上阕景语含情:开篇“客馆听残五夜砧”,点明身处客馆,听着彻夜的捣衣声,营造出羁旅在外的孤寂氛围。“窗棂冻裂月光深”,以窗棂冻裂和深邃月光,渲染出寒冷与凄清。“千山骨立披霜色,一雁孤飞带楔音”,描绘千山覆霜、瘦骨嶙峋,孤雁哀鸣,借景抒情,传达出漂泊的孤独与凄凉,景语皆情语。
下阕直抒胸臆:“呵冻墨,理焦琴”,通过呵墨、理琴的动作,体现处境艰难与内心寂寥。“故人姓字抵千金”,直接表达对故人的深切思念,视故人之名贵比千金。“平生不信离怀苦,忽被青灯看到心”,以“青灯”为引,从前不信离愁之苦,到如今被青灯照见内心的痛苦,情感转折强烈,将离情别绪推向高潮。
3. 艺术特色:整首词意象丰富,如砧声、冻裂的窗棂、月光、千山、孤雁、青灯等,共同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上阕借景抒情,下阕情景交融,情感表达细腻且富有层次,从景的渲染到情的抒发,自然流畅,引发读者共鸣。
二、《苏幕遮·絮语》
1. 格律:《苏幕遮》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七句四仄韵。该词严格遵循词牌格律,用诗词吾爱检测平仄韵脚合规合律,韵脚安排得当,平仄相间,使得词作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填词功底。
2. 内容与情感:
上阕忆昔之美:“藕丝衫,桐叶字。叠到箱奁,叠满春滋味”,选取藕丝衫、桐叶字等意象,充满诗意地勾起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春滋味”蕴含着甜蜜与温馨。“说与檐铃浑不记,记得那年,伞角垂杨碎”,通过与檐铃对话的情境,突出对“那年”场景的深刻记忆,“伞角垂杨碎”画面感十足,饱含深情。
下阕伤今之愁:“篆烟枯,更漏渍”,篆烟燃尽、更漏留痕,营造出静谧而凄凉的氛围,暗示时光流逝与等待的漫长。“守着灯花,守到光如穗”,细腻刻画守灯花的场景,体现等待的煎熬。“若问离愁多重矣,试看阶前,一夜苔痕翠”,将抽象离愁比作阶前一夜生出的翠绿苔痕,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浓重的离愁别绪。
3. 艺术特色:词中意象运用巧妙,如藕丝衫、桐叶字、檐铃、垂杨、篆烟、更漏、灯花、苔痕等,彼此呼应,构建出充满诗意与愁绪的意境。情感表达婉转细腻,从回忆往昔的美好,过渡到今时的孤独与离愁,层层递进,感染力强,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抒情技巧。
佳作学习点赞,请入精品作业合辑。
2025年5月26日。
作者 马成川
《 鹧鸪天·忆从军》
难忘七三暮岁冬,青春热血铸精忠。钢枪紧握千钧重,铁骨担当万韧雄。
密码报,电波情,日夜为国保太平。今朝卸甲心犹炽,梦里常闻号角鸣。
《苏幕遮·西藏行》
冰峰擎,云霭绕。圣殿巍峨,霞映金宫耀。千载沧桑凝古道,梵呗声声,净涤尘心扰。
雅江奔,林芝俏。雪域苍茫,壮阔乾坤抱。踏遍高原情未了,华夏山河,一脉同辉照。
(注:2006年10月赴藏)
………………………………
赏析简评人:张殿臣
《鹧鸪天·忆从军》
一、用诗词吾爱检测词用的是新韵,平仄韵脚合规合律;
二、赏析简评:
1. 主题与情感:主题鲜明,围绕对从军岁月的回忆展开,饱含着对军旅生涯的深情。“难忘七三暮岁冬”开篇点明时间,勾起回忆。“青春热血铸精忠”直接抒发了作者将青春奉献给国家,铸就忠诚的壮志豪情,情感真挚热烈。“今朝卸甲心犹炽,梦里常闻号角鸣”进一步表达了即使退伍,对军队的热爱与眷恋依旧不减,体现出深厚的军旅情怀。
2. 意象与表达: “钢枪紧握千钧重,铁骨担当万韧雄”运用形象的描写,“钢枪”代表军人职责,“千钧重”突出责任重大;“铁骨”“万韧雄”展现军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密码报,电波情”选取军中通讯元素,以小见大,体现军人默默为国家安宁奉献的精神,语言简洁有力,塑造出坚毅的军人形象。
《苏幕遮·西藏行》
一、用诗词吾爱检测词用的是词林正韵,平仄韵脚合规合律;
二、赏析简评:
1. 景色描绘:上阕对西藏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描绘极为生动。“雪峰擎,云霭绕。圣殿巍峨,霞映金宫耀”,勾勒出西藏高耸的雪峰直插云霄,云雾缭绕,庄严的布达拉宫在霞光映照下金碧辉煌的壮丽画面。“千载沧桑凝古道”,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其中,使景色更具韵味。“梵呗声声,净涤尘心扰”描绘了空灵的诵经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能洗净心灵尘埃的氛围。
2. 情感抒发:下阕通过“雅江奔,云霭绕。雪域苍茫,壮阔乾坤抱”,再次强调西藏景色的壮阔,表达对这片土地的深深震撼与喜爱。“踏遍高原情未了,华夏山河,一脉同辉照”则将情感升华,不仅抒发了对西藏的热爱,更表达出对整个华夏山河的赞美,以及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同放光辉的情感,展现出广阔的胸怀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整体评价
马成川老师的这两首词,一首忆往昔从军经历,豪情满怀;一首写西藏之行,壮美深情。在题材选择上各有侧重,在情感表达上真挚自然,通过对典型意象和场景的描写,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广阔的视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两首佳作欣赏学习点赞,请入精品作业合辑。
2025年5月26日
作者 赫章银
《鹧鸪天•初夏序章》(晏几道体)
万物郁葱春意藏,芳菲如画夏初长。风吹帘动微风起,鸟唱蝉鸣厚韵扬。
麦苗翠,藕花香。衔泥紫燕筑巢忙。田园蜂酿千花蜜,蛙鼓村边老水塘。
( 注:2025.5.9写于邢台。)
《苏幕遮•暮春惜花》(范仲淹体)
夏犹馨,春尽望。大地幽幽,杏李桃魂荡。风暖树声遐迩盎。闲客漫游,蕾绽人人享。
燕衔泥,莺细唱。山野葱葱,松竹梅孤枉。意挽卉君晨暮仰。翠影残红,花落凄凄藏。
( 注:2025.5.9写于邢台。5.13四修稿。)
………………………………
赏评人:郭海林
一、赏析《鹧鸪天·初夏序章》
章银老师词中尽遣初夏之意象,营造出初夏一派绝美风光,让人留连忘返。
上片前两句从远处着墨,把读者带入初夏胜景。而尾句“鸟唱蝉鸣厚韵扬”更是以“厚”字组合“韵”字,以诗语将初夏风光及韵情张扬起来。
下片前两句则为细写,麦苗、藕花、銜泥筑巢的紫燕忙碌情景让上人感到初夏那么有活力。最后两句则把镜头再次拉远,从视觉到听觉写出了初夏风光的另一面 : “田园蜂酿千花蜜,蛙鼓林边老水塘”,这近乎对偶句真是人人心中有,却又人人笔下无!“老水塘”句真乃出彩,足见章银老师推敲之功力!
如果说不足的话,下片前三字应为“一 | |”,但写时忽略了,变成了“| 一 |”,此句只要稍加改动,则此词必为精品。
二、赏析《苏幕遮 ·暮春惜花》
上片前二句先写了人们闻到了暮春时节的花香,从而引发了“春尽望”。望到了什么?答曰 : “大地幽幽,杏李桃魂荡”。应当说这“杏李桃魂荡”虽是虚写,却让读者感到心驰神往,实为佳句!后两句“闲客漫游,蕾绽人人享”,再一次写出暮春时节,人们赏花惜花享花情景。
下片前四句写的是暮春其他景象,看似与惜花无关,实则为惜花做了铺垫。请看“意挽卉君晨幕仰”,卉君这里无疑是在写暮春之花,并由此而更仰更喜爱暮色之晨。接下来“翠影残红,花落凄凄藏。”写“残红”,无疑是惜花;写花落,更是将这种“凄凄”之情藏于心中,可见其惜花之态之情之深!此词开始是写嗅花看花享花之美好,继之则写见到残红落花,而不胜惜花之情态,实为“词之言长”(王国维语)之盛!
如果说稍有不足的话,愚以为章银老师审稿略嫌不细,交稿则太过匆忙。词中“树声”的“树”字、“卉君”的“卉”字、“凄凄藏”的“藏”字均为出韵。
以上浅见,不知当否?
作者 杨学彩
《鹧鸪天 •蔷薇花》(晏几道体)
夏令一声十里香,成群结队上篱墙。繁花流艳待婚嫁,簇锦堆霞作彩房。
寻碎梦,断离肠,芳心傲骨醉情郎。含羞浥露娇柔体,半载花期向晚阳。
《苏幕遮•念家乡》(范仲淹体)
海云悠,椰影翠。三亚风光,琼岛涛声碎。暖日沙滩游客醉。仰望蓝天,心向中原沸。
念还家,思故垒。豫土情长,梦里常相会。遥忆清河村驿魅。羁旅数年,开启归乡遂。
注:2025.5.9日写于三亚。即日启程回家路。
………………………………
赏评人:郭海林
一、赏评《鹧鸪天 ·蔷薇花》
欣赏杨学彩老师的此词,仿佛闻到了《花间集》的味道!词开篇二句一闻一看使人耳目一新 : “夏令一声十里香,成群结队上篱墙”。特别是后一句不但写出了蔷薇花的特点,更是写出了蔷薇花的气势,“上篱墙”实为出彩之笔!后二句“繁花流艳”与“簇锦堆霞”写出了蔷薇花的整体之美,但又浪漫成为“待婚嫁”、“作彩房”,而修饰得更华美更有想象力。
下片的“寻碎梦,断离肠。芳心傲骨醉情郎。”则描述了蔷薇花是情人之间的联系之花思念之花爱情之花。后二句的“含羞浥露娇柔体,半载花期向晚阳。”则进一步写出蔷薇花的神态与生命力。纵观此词,正如我前面所指出的有《花间集》的柔美婉约风格,实在难能可贵!
如果说稍有不足的话,就是词中“十里香”的“十”字、“成群结队”的“结”字、“待婚嫁”的“待”字落韵。
二、赏评《苏幕遮 . 念家乡》
此词从羁旅三亚写到对中原豫土即河南老家的思念之情,读来令人感动。上片以海云、柳影、琼岛涛声、暖日沙滩和游客等意象,充分描绘出三亚风光。但尽管如此美景,词者依然“心向中原沸”,对河南老家心心念念,如沸腾的开水一般翻滾不息。
下片则以“念还家,思故垒”起兴,刻画了对河南老家因情长而“梦里常相会”,并具体指出故垒清河及村驿的魅力。最后写到“羁旅数年,开启归乡遂”。词者决定归乡,以遂思念故乡的夙愿。
如同前词,本首词中亦有个别字平仄不符,如“柳影翠”的“柳”字、“羁旅数年”的“数”字。只要稍作更正,即可音韵无虞矣。
【东林北方诗社平台特色】
一个由东林学者为主导的专门咏颂本诗社原创作品的有声文学平台。诗社以唱响主旋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倡导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为主旋律;各大院校专家云集,知识含量高,整体实力强,顶层设计专业,传播正能量。值得拥有,值得期待!
-------------------------------
【签约诗人和落驻诗人】
签约诗人 笨叟 云舒 杨滨章 清净地 刘廷荣 马玉林 金家良于兆水 吴有生 马成川 郭海林 赫章银 刘殿勋 赵金玉 张殿臣 周治帮 邢晶华 马兰松 丁立 朱建国 崔剑峰 王文君 魏晓滨 杨学彩 丁德民 王书雁 裴龙兵 褚晓江 张美娟 罗中兴 平凡 钱奎林 于洪东 田文友 邴文侠 飞鸿 糖豆豆 仓林卿 崔国维 大公 康运章
落驻诗人 魏群 刘薇 空山新雨 淑女 邢淮北 张维清 吴吉祥 夜雨 鲁乾亮 白头翁 全红利 李国献 金培芳 王宁 南屿 淡漠 柳福文 慈晨辉 杨秀杰 陈瑞久 李险峰 卫新玉 于莉 汐矜 姜礼琪 戴宝珍 赵金 妙名斋 贾玉秀 冯桂敏
-------------------------------
【精英主播团队】
杨秀琴 张晓春 吴涵伟 幽兰香 刘巍 嘉祥 美琪 冬日艳阳 上元 悠然 单荣丽 岁月静好 守望幸福 慧悦人生 梦雨秋烨 心曲 淘淘 紫薇 傲雪红梅 金南 瑞雪 冰山雪莲 星玉 鱼茉莉 周淑英 慧雪 王竹英 王玉芬 于凤霞 燕子 云蒸霞蔚 李小雁 张丽 知足常乐 紫荆花 晓梅 王跃 小羊 芬芳 媛媛 鸿文 心语 红颜 王欣 梅子 秀丽 寒玉 慧伶 冯小敏 晚霞
(排名不分先后)
-------------------------------
【入社诗人标准】
需具有教育部门、政府部门、国企高管、或部队干部工作经历,副高职以上职称。遵守《东北林业大学银铃艺术团章程》和《东北林业大学北方诗社章程》,积极参加诗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完成诗社交办的任务。掌握或初步掌握诗词或现代诗歌的写作方法,接受作品修改意见,善于学习,思想进步,参加诗社微刊投稿,积极参加领学活动,作品内容积极健康。
————————————
【微刊投稿要求】
1、稿件体裁与作品质量。体裁:近体诗、词、曲为主,也可撰写辞赋、歌行、骈文或非常好的古风和现代诗歌。近体诗、词、曲,采用新旧韵均可,但同一作品中新旧韵不能混用(通韵新韵标注)。作品力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
2,作品内容。反映客观生活和时代主流,不得抄袭他人作品成果。低俗冗臃之作不予采用。
3、要按领学人进度要求积极参与活动,尽可能完成领学作业。
4、微刊投稿时间。每周一8:30至17:00,其它时间投稿不予采用。
5、微刊投稿数量。律诗最多2首,绝句和小令2-3首,词、曲最多2阙/首,现代诗歌不超过30行。
6、线下大型朗诵活动。根据节庆或时令,诗社将不定期组织相关活动,诗社成员有义务按通知要求参与活动。
7、作品选用。所有投稿均遵循择优选用的原则。没有被采用作品,作者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标准,可再次投稿。
8、作品应细致核对,杜绝投稿后反复修改。遇有必须修改的稿件,要与值班部长取得联系,在主播没有录制的前提下,可以修改并标明“修改稿件”。
9、微刊编辑与发布。微刊每周五发刊。投放地点为北方诗社群。全体成员有义务主动接收学习并点赞、留言和分享。
10、诗社将不定期出版纸质诗刊合集。费用由被收录者按发表作品数量支付。
-------------------------------
【关于主播管理】
1、本诗社实行义务主播制度。主播是诗社重要成员之一。自愿为平台诗作配置音频。主播要对所播作品负责,对诗社负责,对听众负责。
2、音频制作。采取主播负责制。主播应认真备稿,做到字正腔圆,无错音错字。音频制成后应仔细检查,确保准确无误。3、主播要求。主播应坚持在诗社选读作品并积极工作。连续15日未选读作品者,要事先与诗社负责人请假并说明情况。30日不参加诗社活动且不说明情况者视为自动退社。
-------------------------------
总监 云舒
编辑 小粒子
校对 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