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百态的惬意书写
——读钟灵诗集《等待叫醒的人》
作者:杜芳川
认识咸阳教育系统美女诗人二人,一位是王巧,她的诗歌奔放,富有激情。一位是钟灵,她的诗歌含蓄,富有温情。知道钟灵好多年了。当时,看王巧发了两首钟灵写母亲的诗,写的质朴、情深、感人,看着舒心,读着养目。经询问,方知钟灵是一位美女教师。最近拜读钟灵女士的第二部诗集《等待叫醒的人》,通过诗歌对钟灵女士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总体认为,她是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文化上积淀修养、在诗歌中爆发情感,通过自己的直觉敏锐地捕捉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敏感地观察着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在大脑的思维中高速运转,发生着激烈地碰撞,写出了接地气、懂生活、富哲理、有温情的诗篇。她用诗歌给生活增加了鲜艳的色彩,为读者奉献出丰盛的营养大餐。钟灵的诗歌是人生阅历的诗意刻画,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淌,是生活百态的惬意书写。
诗歌中弥漫着人间烟火气息。我经常说,生活就是文学,文学就是生活。诗歌自然也不例外,它属于生活的范畴。生活造就了诗歌,诗歌激励着生活。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就是劳动者生活的体验和结晶。符合生活逻辑,描写生活状态,抒发生活真情,因而经久不衰。人间烟火气息在钟灵女士的诗歌中很多见,也很普遍,如“而烟见机行事/抽走了生活中的痛苦失意与鸡毛蒜皮”(《厨房哲学》)、“在一个烟火熏染的家/一块石头也会变软”(《火焰辞》),诸如此类诗句,既是对生活常态的叙述,是对生活百味的表达,又是对烟火背后故事的凝练和反思。
流淌在心间浓郁亲情。《毛诗序》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第一次精辟地总结出诗歌与情感的关系。所以说,诗歌就是抒发情感的文化载体,将作者心理感受、情感交织、悲欢离合通过诗歌这一特殊载体表达出来。古人认为诗歌与情感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情感是经过理性的陶冶,自然情感转变而成的理性的伦理情感。这一论点也符合辩证法。品读钟灵的诗歌,恰好就是把亲情和对生活的温情等自然情感,有效地转化成了理性的伦理情感。通过和她的交流,知道她对父亲的情感是笃深的、独特的,超过了对母亲的情感,因而写父亲的诗歌很多。相对而言,写母亲的诗歌却比较少。这并不是说她不喜欢、不热爱自己的母亲,而是,她将爱奉献给父亲的更多。“母亲是一把好手/一只风箱,在母亲的连续推搡中/乖乖走出整齐的‘吧嗒’声”(《黄昏》)、“他正扮演着曾经恨过的角色/暴君/屠夫/法西斯”(《危险的事物》)。我亦为,情感定终生。文学的生命力能否持久,绵延深长,主要在于情感这条“藤”,以及绽放在这条“藤”上的鲜花和结出来的果香。抒情不是滥情,既要抒发情感,而又不能无节制的滥情,否则,就变成“无病呻吟”“东施效颦”了。而钟灵诗歌中的情感是生活的具象表达,有的是直白的铺陈,有的是含蓄的散发,还有的是隐藏其中的暗喻,同时,也是“发乎情,止乎礼仪”的规矩。
充满了智者独特哲思。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要知其内部的矛盾统一体,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量的日积月累洞悉质的锐变。能达到这一步的人便是哲人。有句名言“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充分说明了“悟”的必要性、重要性。“自己不悟,神仙也很难助。”生活中,一定要活学活用,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一定要拨开云雾,重见天日。通过阅读,看到文字背后的深邃原理。钟灵诗歌富有哲人的深刻反思,充满了一位有思想人对生活的感受,通过生活百态、自然现象,悟出了另一番天地和独特的风景。从自然界的风,联想到生活中的“枕边风”。从生活中的火,穿越到女人的爱火。从医院三楼的悲与伤、苦与痛、生与死的煎熬与较量中,透出了新生事物的诞生,以及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延续。“在一张白纸上,一次次/让一个弃置多年的旧词抛却枷锁/转身,去了远方”(《等待叫醒的人》)“总有一些爱恨/须由女人,架于火上/或小火慢炖/或大火快炒”(《燃烧的火》),哲理深厚,寓意深刻,让人浮想联翩。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钟灵女士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亲情、温情和柔情,还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志趣、志向和志神。读钟灵的诗,不仅能享受到一顿文化大餐带来的精神慰藉,也能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亦能想象到作者为了写好一首诗背后的巨大付出,还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积极、热烈、向上的乐观态度。于此,我想起了陆游“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诗句,来表达对钟灵女士的钦佩。愿钟灵的诗风更绵长,诗声更悠远,用诗表达的生活更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杜芳川,男,陕西乾县人,硕士学历,中共党员。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咸新区作家协会监事会监事长、陕西省散文学会咸阳分会副会长、咸阳文学院副院长,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市渭城区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
出版有中篇小说集《大案队长》、长篇小说《阵痛》《五陵原风雨》《战乾州》和散文集《回眸——杜芳川散文作品集》,其中《阵痛》入选“‘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系列图书,为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战乾州》入选“中国专业作家作品典藏文库”和“咸阳市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五陵原风雨》获2021年咸阳市文化精品资助项目,《阵痛》获首届“咸阳文学奖”和第三届“金剑文学奖”。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