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一个意外的收获,结识了市石油公司原办公室主任(后调任岳阳县石油公司经理)方家移先生。其名于我如雷贯耳,一是我在报社工作时经常读到方主任的新闻;二是论派系他是我本家叔叔辈,和我父亲大人的名讳仅一字之差;三是他的舅弟夏主任是我政协机关的老同事。
嘿耶!这世界可真“小”,我在文中就称呼方主任为先生吧!那天,先生跟我说,他想出一本《民俗宝库》,想请我为他的作品写序,第二天他就把《民俗宝库》清样送给了我。天哪!端在手里好厚好重,我想在心里就更是沉甸甸的!我对先生说,文学评论是形象再创造,太难了!我可没有那本事,就帮您写个读后感吧!翻开《民俗宝库》,让我眼界大开,也脑洞大开!诗、词、歌、赋、联,字字珠玑,篇篇情长。
先生艺术造诣很深,我也受益匪浅。这些文字看似信手拈来,落笔成章;实则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勤学苦练的结晶,可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啊!先生既讴歌理想追求光明,也刻划现实揭露阴暗面。通过这些文字,足见先生写诗填词无所不能,且通晓音律,深谙礼仪。做人处事谦恭宽厚,由此而填就自己丰满立体的人生。先生“公诞跃进,世代农耕”,“外无其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八岁打柴,初中辍学,但他自幼聪明睿智,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特别是1976年,“弃农从军,卫国扛枪十余年,一年入团,二年进修;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火线入党,三年提干,扎根基层,连排带兵,身先士卒”。直到而立之年,转业回到老家临湘市石油公司工作。这期间,先生苦读古籍,勤学汉语,日练书法,撰写各种门类的文字,花了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个中苦累只有他自己才能深深体会啊!先生告诉我,读书不分四季,练字不分日夜。即使在部队,经常到了“三更灯火五更鸡”,仍在刻苦攻读。
白天既要处理很多公文,还要办理诸多具体事务;既要出差,还要练操,更要采写军事题材的新闻,当时就有很多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军队的诗词和新闻在《解放军报》《衡阳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如“黑暗之中一束光,照亮前程举大纲”;“个个民族团结紧,代代子孙奏凯歌”,给人鼓舞和振奋。 纵观《民俗宝库》的内容,可谓湘北地区民间习俗的大百科全书,是民间艺术之集大成者,亦是国学精粹。
先生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记录者,又是改革发展的参与者、支持者,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除了诗词歌赋联及妙言警句外,广泛涉猎日常生活中的婚丧嫁娶诸内容,碑文、祭文,甚至五行择吉,八卦选地。每每都是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遇到红白喜事,先生略加思索,便成竹在胸。一挥而就,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如婚联中就有婚房联、大门联、中堂联、父母房门联,甚至还有厨房门联。如罗立、王艳婚联“豫章府,男儿有才有德,立志针灸理疗,强健身体当大任;太原门,女子宜室宜家,潜心动漫设计,点缀河山绘华图。”新居联中则有中堂联,大门、房门、偏门联,如“逢盛世,创伟业,建几间陋室栖身,背负艰辛,甘为儿孙遮风挡雨谋幸福;择良辰,宴佳宾,备一席薄肴待客,心存愧欠,乐劝亲友把盏推杯醉方休”。“瓷砖贴面,建一栋洋房秀大地;钢架作梁,筑千秋伟业擎蓝天”。
语言简练而情味浓厚,风格冷峻而感情炽烈,给人启迪和教益。不仅如此,先生还是个充满激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他热爱生活,讴歌生活,感悟生活。世纪交替时,先生曾在岳阳县石油公司任经理,恰逢全国石油系统改制,虽买断了工龄、告别了工作,但他却能更加系统学习古典文学中的唐诗、宋词、先秦诸子散文、楚辞、汉赋。文章千古事,由来重推敲。
“我这才真正有时间、有精力坐下来读书,静下来写字;穿越时空,对话古人,借用古人的智慧,深入研读古人的经典作品”。“别人读书的时候,我在读书写字,别人在玩的时候,我也在读书写字”。认真研读时还作记录,古人的作品好在哪里,哪里是点睛之笔,哪里值得借鉴。如课堂上沈老师讲的诗圣杜甫那首脍炙人口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他和沈老师“风雅细磋商”,将沈老师讲的a、平头(星、月、名、官)都是名词;b、摞眼(阔、流、著、修)都是动词;还有撷腰和解镫;句式结构完全一致等内容融汇贯通。
先生才思敏捷,文如泉涌。文字灵动飘逸,想象丰富奇特,耐人寻味。文章、书法自成一体,且始终能跟上时代生活步伐,俨然一个“行走着的两脚书橱”。因此《民俗宝库》又可谓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宝库;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民间风俗、道德风尚及生活艺术的探索和思考。是乡土文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如春联“民生好否,且看席间盘里菜;朝政优乎,但听百姓口中言。”嬉笑怒骂,激浊扬清,象无数锦绣铺成的织锦!这不,我们老年大学诗词班前天去定湖镇红旗村采风,了解禁捕令颁后渔民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先生立马写下一首七言律诗:昔日飘蓬一叶舟,长年累月水中游。寒风侵体千家泪,晓雾笼烟万斛悲。禁捕令颁开富路,惠民策定筑高楼。
今朝笑看湖山处,不唱渔歌乐更悠。多么优美的文字哦!且对仗工整,在意义上互相补充。难怪沈老师和何班长经常表扬先生哦!先生的军旅生涯、职业生涯均已画上圆满句号,但这恰是他以文字作为《民俗宝库》的崭新开始,真正的黄钟大吕,尚待先生的如椽巨笔精工铸造!奏响更加铿锵辉煌的乐章!是为序。 (方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