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卫民,湖南临武人,从戎五载,青春奉献在军营;退伍后,先后供职于临武县广播电视台、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临武县作家协会主席、《武水》文学杂志主编。诗词作品曾在《中华诗词》《诗刊》《词刊》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稿件在《湖南文学》《百花园》等重点文学期刊刊载。作品集《竹溪诗草》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九子十知州异事
九子十知州,位于临武县东山林场的一个瑶族小山村,建村百余年,人丁兴旺,村民狩猎耕作,怡然自得。问及村名来历,只知因蚁葬冢而来,并无文字记载。
1、杨公占地
唐朝僖宗即位不久,大唐盛世已逐渐走向衰微,河南、山东屡遭水患,大部分粮田颗粒无收,官府暴敛横征,以致民不聊生,民变四起。公元875年,满怀抱负却屡试不第的穷秀才黄巢一呼百应,拉起起义大旗,掠州夺郡,势如破竹。公元880年,攻下潼关,直逼长安。朝廷大乱,皇帝老子拍屁股走人,逃往成都。时任国师杨蒲勋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力扭转乾坤,失望之余,挂印离京。杨公自云、贵、赣一路南行来到南岭山脉之一的骑田岭。当行至临武桂岭段时,幽壑奇峡,古木参天,云烟缭绕,鸟语婉转,昔日繁华的西京古道,“商贾不见车马稀”,但在杨公的心里却有了难得的几分宁静。对着这一方神奇山水,慨叹流连。
一日,杨公走到云峰岩附近的半山腰,猛见此地形似初月,前方丘壑如众星拱月,一条山溪九转回环,缓缓南流。惊呼:宝地!宝地!适被几个牛背上的牧童听到。其中,一牧童拱手作揖,“老先生,何谓宝地?”杨公摆摆手,笑道:“天机不可泄漏!”说着就要转身离去。“老先生且慢,看您汗流浃背,想必路途辛苦,如不嫌弃,这里还有些山货带在路上充饥解渴。”牧童说着解下身上背着的一些新鲜野果递给杨公。杨公见小牧童机灵可爱,又懂尊老敬老,陌路相逢,也算缘分。就敲了敲小牧童的头,留下四句偈语:“云峰一宝穴,亥水向南流,福人葬此地,九子十知州。”杨公出临武后,下连州、阳山,游遍五岭,点穴占地,时人呼为地仙。
杨公四句偈语经牧童传开后,云峰半山腰上的这块地,渐渐多了一些坟茔,多年以后,牧童也将过世父母葬于此地,期待着奇迹的降临。
2、蚁葬牛倌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转瞬间,已是宋家天下。横亘在南岭山脉的西京古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商贾游客,络绎不绝。宋太宗太平兴国某年盛夏的一日,烈日当空,此时,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肩头斜挎褡裢,背上直插一把油纸雨伞,手持竹鞭,精神矍铄,行进在盘旋的山间青石板古道上。他的前面,是一群膘肥体壮的牛群。或许是赶得太急,抑或酷暑难当,加上道路崎岖,牛群已经气喘吁吁,口露白沫。当老人赶着牛群爬上一段陡峭的山路,来到云峰岭半山腰时,一弯山谷豁然开朗,三面翠竹环绕,顺着山崖往下眺望,一座座山峰奔来眼底,直教人心旷神怡。特别是如同棋盘的石阵之中,一片一片的绿草丰美鲜嫩。牛儿欢快地一忽四下散开,走进石阵,贪婪地享受这难得的佳肴。山谷中虽见几座坟茔,但此地爽爽朗朗,没有一丝阴森的感觉。看看天气还早,老人选了个可以背靠的石壁坐下,从腰间抽出烟斗,巴嗒巴嗒地吸了几口,顿时神爽气清。老人眯缝着眼,想着这一趟走下来,又能赚个褡裢满满,一家人子的生活,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呀……
酉时时刻,太阳已到山峰的背面,云峰山道上的最后一批路过的客商匆匆走过,见一老者斜倚石壁眯缝着眼,嘴角含笑,一大群牛还在石阵中慢悠悠地食草。看看老者装扮像是个贩牛的老倌,以为他睡觉了,随口叫道:“老倌,天要黑下来了,起来一块走吧。”连叫几声,未见应承,便上前摇了摇,还是毫无动静,把手往老人鼻孔下一试,才知老人已经过世。几个好心的客商,把老人放平在石壁下,并拿了一件白衣把老人的脸盖上,又就近找了柴草掩盖了老人的尸体,这才匆匆离去。
第二天,当地官府得到呈报,立即着差役与证人赶过来查看,牛群还在,前一天黄昏放置老人的石壁下多了一堆细细的黄土,俨然一座新坟,成百千万的蚂蚁还在忙活。“入土为安,这是天意呀!”差人只得赶着牛群下山复命。蚁葬牛倌,一时成为当地茶余饭后的奇闻异事。这座坟,当地老百姓就叫它蚁葬冢。
3、十官拜骨
宋景德某年七月,桂岭云峰古道迎来了最热闹、最风光的一天。数十顶官轿前呼后拥,随行人员、马队浩浩荡荡,绵延十余里,两侧白缎,一路鼓乐,伴随着一阵阵隆隆的炮声,徐徐而来。其中,开道差役高举书有“知州”字样的牌匾就有十块之多。
来到云峰半山腰,官轿依次停下,十位身着同样朝服的官员一字排开,官员中哪位年岁最大的老人痛唱祭文。一字排开的官员们手捧香烛,神情凝重,对着蚁葬墓地虔诚祭拜。大礼过后,官员齐齐跪倒在地,几个仆人模样的人拿着铁铲,慢慢刨开坟茔,取出一幅白骨,恭放在洁白的缎面上,众官员齐声喊道:“父亲,请您回家。”连叩三个响头。年长者起身,捧了一把蚁冢的细土,撒在白骨上面,用白缎包好,一同放置在一个精致的锦盒里,抱上一顶早已准备好的大轿。鼓乐齐鸣,一行人拥着这顶大轿离开了蚁葬冢。
原来,迎取白骨的就是牛倌的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做了大官。当年牛倌夫妇一连生下九男一女,个个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尽管家境不太殷实,但牛倌夫妇都是识大体的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牛倌夫妇勤劳俭朴,千辛万苦供他们读书。牛倌行走江湖,虽然客死他乡,却是有福之人,葬得福地,才有如此福报。至此,当地老百姓才明白,当年杨公留下的四句偈语的真正含义。蚁葬冢所在地也由此改名为九子十知州。牛倌遗骨迁移后,又先后有人卜葬于此,也未见有奇迹发生。
九子十知州异事,未见于临武现存史料。有人说蚁葬牛倌姓李,当年路过的客商见过牛倌的褡裢,上有“李”字,吉水人氏;也有人说他姓涂,当年十官拜骨时,有许多旗幡书有“涂”字,宜黄人氏。吉水、宜黄均在江西,未知孰是孰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