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鸣春茶叶
赵志超
2025年5月21日,作者(右一)与彭瑛(右三)及云湖桥镇部分乡贤在新联村行寅贤参观茶园。
乡村四月,春风拂煦,空气格外清新。在湘潭县云湖桥镇新联村,3000余亩茶园早已披上翠绿的新衣。广袤的茶山上,碧玉般的茶芽在枝头悄然绽放,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也奏响了一曲忙碌而欢快的采茶乐章。
新联村地处湘中低山丘陵区,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无霜期280天,偏酸性红壤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完美组合,生长出茂盛的茶树。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绽开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叶,孕育成一座翡翠般的茶园。
走进湖南行寅贤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东丰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茶园(简称“行寅行茶园”),俨如走进一片绿色的海洋,茶树层层叠叠,绿意盎然。春光明媚,七彩斑斓的阳光洒在茶树上,嫩绿的芽尖闪烁着光芒。采茶妇女身挎竹篓,头戴斗笠,熟练地穿梭在茶树间,手指如灵动的蝴蝶,在茶树枝头轻盈飞舞,将鲜嫩的茶芽轻轻采下,动作娴熟而优雅。春茶贵如金。尤其是明前茶,芽头饱满鲜嫩多汁,品质最佳,味道最好。每到清明时节,行寅行茶园每天都要雇佣几十名采茶工人,争分夺秒地采摘春茶,确保第一时间能将春天的味道送到消费者手中。
作者(右二)与彭瑛(右三)及云湖乡贤在行寅贤茶园体验采茶乐趣。
2005年,新联村返乡女青年彭瑛创办了湖南行寅贤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流转500亩土地,种下福鼎大白、碧香早等良种茶树苗,开启规模化种植。2014年2月,公司正式申请“莺鸣春”商标。经过十余年精心打造,如今已形成湘潭的茶叶品牌,畅销省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莺鸣春”驰誉三湘四水。
行寅行茶园采用“猪—沼—茶”生态循环模式,每年施用沼液3000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20盏,实现零化肥农药投入。2023年,茶园获评“湖南省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周边12个村茶叶种植,形成“核心基地+辐射茶园”的万亩产业带。
“莺鸣春”明前茶制作,首先需在48小时内完成“一芽一叶初展”的采摘,芽长2.5-3厘米,芽叶夹角小于45度,每人每日仅能采摘2-3公斤。其次,鲜叶需在20-25℃环境下摊放6小时,水分从75%降至68%,茶多酚氧化率控制在5%以内。以6CST-80型滚筒杀青机将温度精准控制在300-350℃,配合40型揉捻机“轻-重-轻”加压,使茶叶成条率达95%以上。6CLZ-60型理条机以120-140℃高温往复振动,茶叶表面茸毛竖起率提升至80%。最后,通过两次烘干,使含水率从68%降至5%,其中复烘阶段温度每5分钟微调2℃,形成“翠绿显毫、栗香高长”的独特风味。
“莺鸣春”茶叶外形条索紧密,细匀整度达92%,白毫覆盖率85%,芽叶完整率98%。成分有茶多酚28%、氨基酸4.5%、咖啡碱3.8%,酚氨比6.2,鲜爽与醇厚有效平衡。2024年,“莺鸣春”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连续三届获“湖南茶业博览会金奖”;2025年,该茶叶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莺鸣春”具有耐泡性,85℃水温冲泡5次,仍保留70%香气与滋味,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
作者与云湖乡贤在行寅贤茶园留影。右起:王先锋、黄瑞祥、赵志超、贺大斌、黄海军。
小茶叶,大作为。“莺鸣春”茶青收购价80元/公斤,是普通绿茶的2倍,从而带动周围农户年均增收3.5万元。2023年,“莺鸣春”茶叶总产值超千万元。其创新模式为“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20%收购茶青,建立联营茶园,实现品控与增收双赢。茶叶种植的同时,还开发了茶香熏鸡、茶酒等衍生产品,延伸了产业链价值,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行寅贤茶园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模式,不施衣药、化肥,全程使用有机肥料,让茶叶在自然的环境中生长,从而造就了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2018年,行寅行茶园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建“茶园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土壤墒情、病虫害,使管理效率提升40%。2025年,茶园引入“全电制茶”设备,杀青效率提升40倍,能耗降低30%,茶叶优品率从65%提升至82%。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莺鸣春”茶叶品质,提高其知名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使之成为新联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站在新联村分路口旁的山顶,俯瞰行寅贤茶园,茶树郁郁葱葱,潭韶公路车水马龙,分路口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彭瑛与茶农们凭借一片叶子,实现了从“荒山”到“金山”的跨越。数据的背后,是科学种植的坚守,是传统工艺的革新,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当春茶的清香氤氲飘向远方,“莺鸣春”的故事仍在续写。一片片嫩绿的茶叶,承载着彭瑛与茶农们的希望和梦想,绿水青山化作了百姓的幸福源泉。
写于2025年5月1日
修改于5月26日
2025年5月21日,彭瑛(左三)与作者(右五)与及云湖桥镇部分乡贤在湖南行寅贤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东丰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留影。
行寅贤茶园内的“江南春园”石碑
作者简介:赵志超,湖南湘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湘潭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曾任湘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市委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