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我的四句半为什么要偷苏东坡的五句话
文/徐 冰(江苏扬州)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苏东坡。
前不久读了一套关于苏东坡的小说《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读来感慨万千,也对苏东坡有了一点更深的了解。这之后,一直在构思,想用我的四句半诗歌形式来表达一下我心里的苏东坡。
这题目有点大,想想可以。想用四句半来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苏东坡,我这未免也是太把自己当碗菜了。实话实说,我确实没这个本事,这不丢人,因为几乎没人有这个本事。
自己给自己出了题目,又没办法完成和实现,总是有点不死心的。只要一触碰到关于苏东坡的话题,就会“短路”到我的这点心思上。
小说读完,意犹未尽,于是在网上搜索出苏东坡的十首诗词经典,有原文、有写作背景、有赏析。于是打印出来,一有时间就用毛笔字来抄写这些内容。请看明白了,我是说毛笔字,没有言及书法,我的毛笔字是完全与书法不沾边、不搭嘎的事情。如果你实在想用书法的标准来衡量我的字,那我告诉你,这是我的独创——火兰体,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烂体。
前天,抄到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词的收尾句写到“此心安处是吾乡”。想在朋友圈晒晒我的“火兰体”毛笔字,于是在毛笔字图片的上方配了两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静守岁月对苍茫。总感觉我加上去的下句配不上苏轼的上句,但是,也就这两句话,却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打开了创作思路。关于苏东坡的四句半这么难写,为啥不从苏东坡本人的诗词作品中找五句话来概括一下呢。于是,便诞生了我的冰狼体四句半《我真的不是苏东坡——偷苏轼诗词胡思乱想》。
先来说说这五句话的出处吧。
“自笑平生为口忙”出自《初到黄州》。这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时年45岁。这首诗描写初到黄州的所见所闻,深刻地刻画了当时复杂矛盾的心绪。有自嘲自伤之意,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苏轼一贯的豁达、乐观、超然和骨子里的向真、向善、向上、向美。“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并呼应下文的“鱼美”和“笋香”的口腹之美。
“老夫聊发少年狂”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秋 ,时年40岁。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政治处境不好。密州大旱,苏轼率随从到常山祈雨,归途射猎习武于黄茅冈 ,激发了作者少年时期就有的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于是便有了此词。这是宋代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无论在题材还是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且将新火试新茶”出自《望江南·超然台作》。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第二年八月,他命人修缮城北一座荒芜破旧的台,并让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朦胧春色,触动乡思,写下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之词,把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糅合到一起,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胸襟和情怀,折射出作者“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他家人纷纷离去,其歌妓柔奴(别名寓娘)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此时苏东坡48岁)王巩北归,请出柔奴为苏轼劝酒(之前他们都认识并有深厚的交往)。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笑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内心震撼、感触至深,作此词表达赞赏并自勉。也许是共鸣、也许是受到启发。
“一曲满庭芳”出自《满庭芳·蜗角虚名》。这首《满庭芳》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一直难以确证,但从词中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看,应该是苏轼受到重大挫折后,大致可断为写于贬于黄州之后,当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2)之后几年内所作。 此词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词人以议论起笔,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名利之风作了无情的嘲讽。“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由《庄子》中的寓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引入,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
一蓑烟雨任平生,可怜我肚子里那一点点墨水。写一首关于苏东坡的四句半要偷他的词句,写一篇关于这首四句半创作缘由的散文,却想不出恰当的标题来,无奈,还是偷了东坡先生的词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人这一辈子,有谁能绕得开、躲得过风风雨雨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涤荡、坎坎坷坷的起伏,超然、淡然、豁然、释然,进而一切也就了然了。
人的一生有几个不是如此啊。有谁不是为了一张嘴,为了生活、生计、生存、生命而奔波劳碌啊?
但是,人活着不能苟且、不能随波逐流,当有安国定邦、报效祖国、恩泽寰宇的鸿鹄之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即便有一天我们老去,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当随时挺身而出,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正如苏东坡所言“老夫聊发少年狂”。
当然,假如你的生活工作乃至事业的境遇不得不让你蛰伏、收敛,也当如东坡先生那样“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可颓废、不可懈怠,更不可做出危害大自然、国家、社会及他人的事情。没事,你可以一边在家喝茶,一边感悟人生。
这些年,我造了几个词:1、“给人阳光,自己也在灿烂里”——予阳己暖;
2、“抬头望苍天,俯首看苍生”——二苍无欺;
3、我等凡夫俗子,大爱无疆我们是无法企及的,但是,“小爱无迹”倒是可以追求、更可以实践。
假如东坡先生在天有灵能感受到这几个词,不知道会不会作何感想。
人生不如意十常有八九。一切皆有定数,顺其自然吧。随遇而安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不少人抱怨尘世纷扰、物欲横流、心浮气躁,其实,浮躁的不是尘世,而是我们那个不安的心啊。
生命其实就是一次旅程,单向的。好了、坏了,苦了、甜了,哭了、笑了;悠闲了、受累了,成功了、失败了,得到了、失去了,等等等等,其实,都是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点或一段过往。丢下心中事,淡然开口唱。该来的总会来,接着;该去的总会去,放下。
再回味一下我的那首劣作,为什么苏东坡一生写了那么多诗词,而我却偏偏偷了这五句话。不对,应该是六句,因为此文的标题也是偷的先生的。
写到这里,我想,你多少会明白一点我的意思了吧——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且将新火试新茶,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曲满庭芳。
顺便说一声,偷,总是不道德的,起码是不雅。可我也没办法跟东坡先生打招呼啊。看过此作,如果哪位有东坡先生的微信、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烦请帮忙,方便时,代我跟坡哥打个招呼。
拜托了!
附:
我偷的苏东坡先生的六首诗词原文。
一、《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和煦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三、《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四、《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五、《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小名片//
徐 冰,笔名冰狼,江苏扬州人。国学文化推宣人,企业文化策宣人,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公益人,冰狼体诗歌创始人,中诗在线诗远文学社副社长。企业高管,扬州市邗江区服装协会副会长,扬州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职业经理人,高级经济师,品牌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