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的褶皱里生长
——回忆我的大学生话
文/罗世识
砚湖的涟漪漫过晨读的石阶
我们用平仄打捞散落的月光
《诗经》里的蒹葭在露水间摇晃
楚辞的香草爬满青砖回廊
教授扶了扶老花镜
将敦煌的残卷拓印在黑板
粉笔灰簌簌落下
成了穿越千年的雪
文学理论课的下午
阳光斜斜切进教室
我们争论着存在主义与解构主义
窗外的木棉忽然坠落
砸中某个未成形的观点
笔记本里夹着的银杏叶
悄悄记下所有思想的交锋
创作工坊的台灯总亮到深夜
稿纸堆成的山峦间
钢笔尖开垦着文字的荒原
有人写秦岭的云
有人描南海的浪
那些修改的红痕
像血管蜿蜒在祖国的版图
实习时攥着采访本穿越街巷
听老匠人讲述青铜器修复的故事
记录非遗传承人颤抖的指尖
在社区图书馆教孩子们读诗
看着他们眼里升起星辰
忽然懂得文字的重量
毕业典礼上抛起的学士帽
惊飞了梧桐树上的麻雀
我们带着装满典籍的行囊
走向不同的远方
但永远记得
在中文系的教室里
曾与五千年文明对话
让滚烫的字句
在血脉里生根发芽
长成祖国的春天
作者简介: 罗世识 广西百色人,壮族,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参战退伍军人,立功受过嘉奖。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政协委员,在《右江日报》深圳杂志《伶仃洋》《广西教育》等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