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现代诗五首
泸定高铁桥
在泸定,在大渡河上
上游,铁路高速桥急切切赶赴西藏
下游,泸定铁索桥举着历史的悲壮
不变的河床,你渡,他渡
一个渡的是,血火
一个渡的是,太阳
两桥很远,融着九十年的时间
一把时空,写满一千年的句子
两桥很近,仅约两公里
短短的距离,折叠着九十个春天
那年,二十二人爬渡铁索
一次性胜利,摆脱死亡的追捕
惊世的壮举,唐诗都无词讴歌
它扔下一串渡河的钥匙
像一道公式,拧开所有江河的封锁
如今,两桥互递眼神
如虎的涛声,是它们的口音
从铁索桥焦渴的嘴边
高速铁路桥懂得,因它西藏不再失重
两桥之间的因果与哲学
诗歌的视力,无力刨出这无尽的深刻
山河感怀
群山在居高中望远
隧道是它的眼睛
江河在奔腾中呼唤
桥梁是它的梦想
我们,一生浪迹天涯
一一兑现山河的抱负
昆仑顶上
立在昆仑头顶之上
天空,是我一人的天空
在我之上
是东边的日出,西边的月亮
我的邻居,是看不见的风
擦亮我的梦想
虽然只是一个过客
这个时间,远高于任何君王
戈壁
戈壁,是大漠的胸膛
吞日食月,为大漠储存能量
它一手抓冷
寒,负担黑夜的责任
它一手抓热
中午穿纱,吃着西瓜
它储藏着时光的荒凉与恐惧
从生命的严肃里
死亡近在咫尺
戈壁,是风的牧场
它把所有的欲望卷到天上
时间从风的手中涌出
在空间上书写无尽的空间
大地,留下两棵瘦瘦的骆草
是给大漠走来的两匹瘦驼
最后的一点喜悦
没来及逃逸的碎石
借来五千年,讲述荒野的迷茫
曲线
伟人发话:要修川汉铁路
这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大味乾坤
于是,将军跳进三界苦厄
从长江东下,寻找病树前头的万木之春
在大江北岸,脚步刨子一样
经过万县、奉节、宜昌、荆门
那里找不到铁路之魂
你又驱步江南,岳阳、常德、铜仁
在无尽的山水里寻求答案
六十年前,在时代白内障的眼里
两岸静默的山水,是一篇没有翻译的古文
中国产的铁锤、钢钎,不能唤醒它的沉睡
你立于楚水之滨,像屈原问天:诗——在哪里
向远古的传说,你问愚公:路——在那里
万山丛中,将军一如伟岸的大丈夫
手拎着滴血的斧头,要为川汉劈出一条铁路
有人说,你失踪了,不坐办公室
你响亮作答,勘察线路,是铁道部长的责任
脚步,比办公室的屁股醒得更早
居庙堂之高,走江湖之远
舍近求远的环行,大地终于有了回声
你出重庆、走达县、经安康、十堰,而至襄樊
从那里,眼睛里的铁路,扑向武汉
多么好啊,这可谓是一场声东击西的游击战
有五分离骚,含五分史记
这样,你在蓝图上画出一道红线
一条襄渝线,沿着巴山、汉水、武当黑暗的肩胛
牵来新鲜的黎明,在中国的腹部
臻成雄视天下的人间大器
尔后,十堰破堰,安康康安,紫阳笑醒,达县成仙
尔后之尔后,武汉,乃至华北、华东
骑着一片山峰的骏马,欣赏巴山夜雨
放出几千年被蜀道锁死的时间
回望曲线登上蓝图的痕迹
别忘,是将军让一条铁路走进春天
百度图片 在此致谢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作协会员。
主编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