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口忧思(外四首)
武汉:张维清
村口是母亲的相思,父亲的眺望做的
等回千里的游子,取回他的魂牵和梦萦
村口是游子背上行囊,远离家乡的悠心草
无论走多远,总走不出村口忧郁的凝望
村口的叹气和感伤,落进了老槐树上那个空空的鸟巢
还有谁能扶起,老村口那个佝偻的背影
从山坡坡上滚下的那条坎坷,古老的小路
怎么也接不回村口的老家
从老村口檐下纺出的那根线,挑起远方游子的呼唤和小村的牵绊
这是分别,相聚,依恋和泪水流失的窗口
这是我出生初啼的地方,种了一亩三分地的方言,乡恋和童谣
野草草,兰花花,日夜唤归的愁肠
是谁站在圪梁梁上,让信天游在风沙里走
让自己的一壶老酒,醉倒在绵绵的村口
是谁赶出村口,牲口,马车和鞭影
那一辙辙就是一首歌,那一道道就是我的伤口。
汩罗江
武汉:张维清
像杏花村赶来的雨水,撕碎了清明
哭泣,恰似江心菊花凋零的泪
浪,挤宽了两岸,我生怕挤痛了屈原的忧心
水,一马平川,一波三折,追赶一个人的灵魂
龙舟,锣鼓,号子,动用了汩罗江,动用了端午
就像我动用了流放的心灯,去水乡把屈原接回来
悲泪成河,汩罗江交不出那块投石问路的石头
交不出夫君佩剑出鞘,那一声忧郁的长叹
沉入玻璃般江底的离骚,九歌
水也洗不清它的冤屈
问天,仿佛你问过屈子的豪情,豪迈和豪壮
把汩罗江读成了屈原
又把粽子读成了楚辞
我把扶起的汩罗江,看成了一块石头
刻着忧国忧民,胸怀鸿志的名字
在二千年的风雨中,熠熠生辉
又把粽子看成了无字山
是屈原不屈不挠,顶天立地的硬骨头。
梦里水乡
武汉:张维清
水乡是燕子的呢喃,小村的方言,游子的乡愁做的
水乡是渔歌,渔船,湖风和湖光做的
小桥,流水,人家,如诗如画
怎么也走不出小河,心里放飞风筝的那根牵挂
炊烟,难以撑控的笔,在黄昏的宣纸上
书一幅狅草
一根瘦得泛黄的竹竿
把河底的山歌,撑得老远
鹭鸶,沉下浮上,像似打捞丢失多年的白银
渔夫脸上开出的太阳花,比夕阳酿造的那壶老酒还美
船爱湖,爱水乡的父老乡亲
船就是路,摇着橹,划着桨
一条白花花的路,从岁月深处里沿伸出来
船运载粮食,船娶亲嫁女
负载着,水庄的一生
我的伯父,头上裹着白巾
从对岸芦花飞舞里,划过来了
多收了三五斗
麻袋的谷子,吃水一寸
他贴着水面,像只小鸟,上岸起飞,又像只驼鸟。
燕子
武汉:张维清
似剪,裁开白云,清风,把呢喃种在山水间
火柴尖儿的嘴,擦亮了春色
落户于江南的水乡,与父亲签订镀金的时光
一个用泥巴糊的吊脚楼,挂在屋梁上
像个空荡荡的黑袋,装满了我的乡愁
驮个屋檐出门,背个黄昏回家
无非用自己的童谣,熬熟那一片金黄
曾以为穿上袈裟,在田间地头播洒经文
曾以为把叫声灌入禾苗,让浮肿的根须听到那是父亲的呼唤
早出晚归,这是图个秋的幸福
含辛茹苦,这是为了家的宽裕
深秋催它回家,带上霜降的咛叮,带上金色的梦想
像似捡回曾经丢失的那条天路
可苦了父亲,守着这个渐渐老去的家,在飘雪的岁月里
时光走过了他的眺望。
荷花又艳
武汉:张维清
破红,流血,把自己的初次交给了幸福
那舐着春天的火苗,烫伤了蛙鸣
打开心扉,坦露羞涩
粉红的,杏白的,点缀在荷叶间
荷花,荷叶在风中,跳起了空中芭蕾
花香追逐着,宛如那只飞舞的蝴蝶,追逐美丽的春天
曾以为春色垫底,封面烙印的荷塘
是一部史书,从春到秋的兴衰
曾以为荷花仙子,撑起花折伞,走在幽静的荷道上,遇见丁香一样,结满愁怨的姑娘
我看见蜻蜓发卡夹住荷花,也想扮作一朵小荷
看见莲花灯,坐上五百年的佛,禅音修行
是谁的采莲歌,挤宽了荷心
荷花开在荷花姑娘的脸颊上
船儿尖尖,一头挑起荷花的梦,一头挑起姑娘的爱
一竿撑远了黄昏
那银链般的水路,仿佛回归的南燕,碾碎了呢喃
张维清,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诗刊》《中国诗歌》《长江丛刊》《长江文艺》《长江日报》《湖北日报》《芳草·潮》等刊物上发表诗歌一百余首。出版个人诗集《乡土》《父老乡亲》《风语》《春暖花开》四部。先后获武汉市99位诗人诗歌奖,财政部财政文学诗歌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