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心雨/武汉军/周志科/罗 君/周艺/杨名宇/宁静致远/道德水准/张雄/孔繁恩/鲍晚仪/菅永贤/ 康子玉 / 李爱忠/周海峰/王贵林/王振芳/胡文修/英子/廖春城/孙文禄/赵黄娥/罗社教/王慧忠/张莹/李春华/康宇涛/吕秀君/吕锦芳/田兰平/王青云/岑彬/杨艳芳/杨焱/温志龄/邓嵘/利剑长空/马保朝/王新艳/张树明/寇花秋/王武会/王佰楼/曹敬霞/赵常伟/夏日清风/张平丽/品味时光/黄志宏/曲银侠/林声/傲雪寒梅/张卉/李炳金/熊群香/康佳辉/竹叶青/徐宜华/

七律·端午怀古
文/丁心雨(天津)
每逢端午寄悲萦,蒲酒难消感慨生。
不效俗风悬艾草,但酬新绿启年程。
汩罗江啸哀思句,楚水浪吞屈子情。
千载圣贤同节渡,几人史上有垂名。
七律·端午祭
文/丁心雨(天津)
投文端午悼雄才,难谴无从祭酒醅。
吞没忠良东逝水,迂回岁月楚江台。
名流千古徒生恨,情憾百川空作哀。
星陨堪教天有泪,离骚醒世不须猜。
七律·端午
文/武汉军
流传端午粽飘香,艾草驱邪挂上梁。
竞赛龙舟驱水蟹,追寻燕影望楚乡。
风熏盛夏观桃李,客满凉亭饮杜康。
屈子为民多愤慨,后人祭奠亦忧伤。
七律·端午节
文/周志科(陕西)
蝉鸣翠柳熟梅香,人唤馀霞祭屈殇。
鼓响龙舟争渡赛,酒樽角黍急流湘。
千年食足罗江撒,薄禄情深糯粽粮。
彩绣菖蒲悬艾草,离骚九赋楚辞扬。
七律·端午情怀
文/罗 君(陕西)
风吹艾草粽飘香,波荡龙舟赛事忙。
号令声声云里急,旌旗猎猎水中央。
离骚爱国情怀志,史记忧民泪眼郎。
纪念屈原祈福泽,追随盛世颂端阳。
七律·端午悼屈原
文/周艺(湖南娄底)
稀归沃壤出翘俊,汨水激扬融杰魂。
求索创新工国是,亡身取义赴宫门。
雄诗天问燃高炬,巨著楚辞成匠元。
屈子仙逍经世载,情铭华夏万年根!
七律·端午抒怀
文/周艺(湖南娄底)
河边彩焰炸初夏,百渡飞浆竞首魁。
樽注雄黄驱百疾,门盈艾草拒千哀。
粽宽包味浓情至,莆翠含香厚意来。
团聚动醇头一盏,思恩敬祖报春裁!
七律·端午
文/杨名宇(辽宁)
汨罗沉璧月垂钩,千载寒涛咽未休。
蒲酒倾碑斑竹泪,龙舟犁浪素霓流。
纫兰气冷湘娥佩,抱石苔侵楚垒秋。
欲问苍冥何所祭?九歌霜鬓伫中洲。
七律·悼屈原
文/寧靜致遠
扶持怀帝肃朝风,整治奸臣怒气冲。
深陷泥潭诛污吏,胸怀社稷恤苍穹。
君庸不纳忧亡谏,贼狠偏将浩劫空。
遗恨投江何毙命,离骚射影汨朦胧。
七律·嘲怀王
文/寧靜致遠
端阳节里叹悲情,痛忆离骚悼楚英。
嗤鼻怀王才识浅,歌吟屈子锐光明。
谗言当做秦边耳,逆语堪成鄂中睛。
臆念投粽望护体,尸沉冤汨酒斟觥。
七律·端午节
文/道德水准
时空未疗屈原伤,汨水仍留一寸光。
倘若楚江无恨泪,怎须落魄不回肠。
端阳节序书冤愤,历代传乘各自量。
粽子龙舟通古事,离骚小字著华章。
七律·端午节抒怀
文/张雄(陕西)
五月端阳粽叶香,三棱鼓角做衣裳。
千家糯米扎绳带,七彩斑斓豆赤黄。
枣荔砂仁包佐料,红丝贡果配羹尝。
含冤屈子择无路,葬送罗江自愤伤。
七律·端午节感怀
文/孔繁恩(山西灵石)
端阳向水祭诗豪。首夏通江浴日高。
疏柳偏宜知落雨,长天尚有问离骚。
此时可识谁犹见,往昔曾多偶苦遭。
空自翻云生翠霭,屈公抱石舞波涛。
七律·缅怀屈原
文/孔繁恩(山西灵石)
屈子情怀楚水沉,柏山景物变如今。
千家尚忆曾经事,九曲何堪见爱心。
旅舍忽逢端午节,故人遥指向江吟。
谁怜影别风潮送,自有云生祭酒斟。
七律·祭屈子
文/鲍晚仪(湖北)
龙舟竞破汨罗江,岸芷遥连屈子乡。
天问声沉云雁断,九歌魂荡冷风翔。
千年水咽湘君佩,一卷骚悬日月光。
莫道沧波吞傲骨,至今兰露滴诗行。
七律·端午节感怀
文/鲍晚仪(湖北)
片片彤云掩日光,声声呐喊入潇湘。
龙舟竞度千帆锦,虎艾依门满院香。
天问重翻心叹息,离骚复读泪悲伤。
五湖此刻忠魂忆,四海今朝浩气扬。
七律·端午寄望
文/菅永贤(山西)
端午年年念屈原,深情爱域脉承延。
五丝绕腕思廉善,百粽飘香忆洁贤。
奸佞当除风气正,忠良应护世途全。
河清海晏千秋愿,国泰民安万众牵。
七律·端午感怀
文/康子玉(甘肃)
流年似水又端阳,岁月如歌韵味长。
诵咏离骚思屈子,吟哦绝唱品辞章。
龙舟有意千秋荡,蜜粽含情万代芳。
故国良才忧楚运,神州复兴愈隆昌。
七律·缅怀屈原
文/李爱忠
汨罗逝水韵犹存,楚赋千年铸国魂。
一卷离骚凝血泪,九歌雅调荡乾坤。
兰旌欲护金瓯固,铁骨难支玉宇昏。
角鼓龙舟今又赛,粽香祭献岸留痕。
七律·端阳感吟
文/周海峰(黑龙江)
(一)
回归紫燕舞端阳,留守娇莺绕柳翔。
鼓震苍穹龙舫快,踏青看景粽甘香。
屈原正气年年祭,伍子冤魂岁岁扬。
一曲离骚传万古,三京艾叶载千章。
( 二 )
云升雾顶半空翻,雨降人间灌水园。
伍子胥睛扉上望,芈平贵体楚江喧。
留传艾草驱邪气,采用防风保本原。
煮蛋雄黄包角粽 ,花绳捆脖竞龙船。
七律·端午
文/王贵林(上海)
仲夏花红艾草香,龙舟竞渡祐安康。
离骚曲韵传千古,惜诵诗词入九章。
不灭忠魂豪气远,长留碧血颂歌扬。
鸿恩福祉人民富,盛世中华万代昌。
七律·端午抒怀
文/王贵林(上海)
龙舟鼙鼓汨罗茫,角黍清甜艾叶香。
端午情思常寄语,嘉辰念绪总回肠。
吟来天问传千载,读罢离骚忆九章。
屈子忠魂昭日月,英名万古鉴沧桑。
七律·端午悼屈子
文/王振芳
浪底遥听屈子魂,丹心报国却无门。
奸臣当道朝庭暗,佞语横流人主昏。
空念精忠何处尽,可怜志远有谁尊。
潇潇风雨江山去,岁月难平千古痕。
七律·屈子赋
文/王振芳
万世乾坤稀圣人,皇朝千古少明君。
怀王不识真骐骥,屈子堪悲废硕勋。
谁挽狂澜休佞语,空馀翰墨负鸿文。
一壶老酒琼波酹,可鉴丹心透白云。
七律·诗魂屈原
文/胡文修
求索著文君未闲,唯丢惧色越丛山。
不堪法度苍生劫,偏向明良美政颁。
天问狂谈疑世路,离骚妙语辨时艰。
灵均绝笔汨罗去,竞渡龙舟魂已还。
七律·端阳纪念屈原
文/英子(广西)
蒲月榴花映眼明,端阳令序念先生。
离骚绝唱万秋叹,楚韵清讴举世惊。
佞党操权心积愤,山河失色意难平。
汨罗海涌千层恨,长诉当年屈子情。
七律·端午怀屈原
文/廖春城(湖南)
蒲剑斬妖艾草香,驱邪镇祟过端阳。
离骚万古人传唱,醒世九歌众颂扬。
愤世宁为鱼鳖食,忧民难谏玉金章。
怀王昏聩千秋罪,屈子英魂汩水殇。
七律·端午节
文/孙文禄(河南)
祭悼屈原节到期,弘扬正气恰逢时。
贤臣自古受奸害,孝子从来为众思。
竹泪罗江流碧水,云浮荆楚盛汉池。
新人艾草和橘颂,报国捐躯与世辞。
七律·端午节
文/赵黄娥(山西)
又逢端午粽飘香,艾叶插头祛病昌。
丝线轻拴衣扣带,荷包垂挂裤腰方。
驱除虫孽犹安保,涂抹雄黄永未央。
美酒阖家围炕饮,欢声笑语乐中堂。
七律 · 端午节
文/罗社教(陕西)
蒲艾飘香五月天,龙舟竞渡浪波连。
汨罗江上英魂绕,角黍盘中浩气传。
屈子离骚凝血泪,楚乡遗俗祭忠贤。
千年此日同追忆,浩渺情思寄碧渊。
七律·端午节
文/王慧忠
端午来临忆屈郎,龙舟竞渡粽飘香。
昏君异辙江山破,志士同心社稷强。
一曲离骚行大道,三声天问诉衷肠。
追思忠胆清音发,共向英魂雅韵扬。
七律·端午食屈原馍感怀
文/张莹(陕西)
千载遗风溯汨湘,秦川风俗异寻常。
屈平贞骨沉寒水,古邑嘉粮祭国殇。
面塑千祥凝素手,情融百代仰清芳。
年年角黍龙舟竞,犹见忠魂日月光。
七律·端午忆屈公
文/李春华(湖北)
端午门前艾草香,家家米粽就雄黄。
临江又见龙舟竞,睹物更怜辞祖伤。
一曲离骚萦脑际,几回天问痛肝肠。
屈公若是生今世,何必汨罗魂梦殇。
七律·农人端午节有感
文/康宇涛(陕西)
端阳时节麦初黄,布谷声中夏令长。
垄上弯腰收硕果,檐前插艾祈安康。
虽无美酒同亲友,却有新粮煮粽香。
祈愿年丰家顺意,田园岁岁绽芬芳。
七律·端午思屈原
文/康宇涛(陕西)
蒲艾飘香端午临,汨罗遗恨岁华深。
谗言蔽日贤臣黜,郢国倾颓楚地喑。
天问九章凝浩气,怀沙一赋见丹心。
龙舟竞渡年年祭,千古骚魂励后人。
七律·端午乡俗
文/吕秀君(陕西)
每逢五月外婆忙,雕刻花糕绣彩囊。
七色线栓童稚腕,空圆烙饼粽芬芳。
小时只爱贪贫嘴,不晓端阳寓意长。
香草美人哀屈子,千年传唱赤魂殇。
七律·端午感怀
文/吕锦芳(北京)
金鼓齐鸣震八方,龙舟竞渡劈浪翔。
云追棹影涛翻雪,风逐船舷水溅舱。
一卷离骚传万古,千言天问耀三光。
心随屈子忧思远,且酹雄黄赋锦章。
七律·端午感怀
文/田兰平(陕西)
蒲艾盈门又端阳,汨罗遗韵永流芳。
龙舟破浪追忠魄,角黍投波祭国殇。
楚地离骚传雅意,神州风俗续华章。
千年岁月沧桑变,不改丹心正气扬。
七律·端午
文/王青云(山西)
艾旗蒲剑继端阳,角黍凝珠彩线长。
汨水忠魂惊宿雨,龙舟浩气破沧浪。
重吟旧曲丹心动,复读离骚壮志扬。
情感百川天有泪,九州同梦续华章。
七律·端午抒怀
文/岑彬
凌烟竞渡望龙舟,擂鼓声威直未休。
落照每怜湘岸去,千年犹恨楚江流。
不知驿路同谁醉,却惹今宵独自愁。
一读离骚伤万里,丹心和血洒神州。
七律·端午吟
文/杨艳芳(辽宁)
榴火燃天角黍香,龙舟竟渡闹端阳。
千年浩气沉湘水,万载忠魂化国殇。
屈子英灵昭日月,离骚雅韵耀穹苍。
雄黄慢饮思今古,艾草熏风岁岁长。
七律•端午感怀
文/杨焱(河南)
榴焰燃天韵久留,龙舟竞渡鼓欢遒。
菖蒲入户驱邪祟,角黍飘香忆楚忧。
遗恨灵均愁不泯,精忠屈子志长酬。
千年浩气昭家国,一卷离骚耀九州。
七律·端午斟咏怀灵均
文/温志龄(重庆)
未到端阳咏已斟,诗词曲赋寄牵心。
莘莘天问知渊博,斐斐离骚晓郁沈。
竞赛龙舟先杰缅,品尝糯粽达贤钦。
以身殉国苍黎仰,永世催人泪湿襟。
七律·观龙舟赛事
文/邓嵘(内蒙古)
时逢端午赏龙舟,百舸年年争上游。
不见他乡怜楚客,岂知谁肯带吴钩。
投江一跃明忠愤,击楫千秋重戚忧。
鼓点声声人激越,待看豪士立潮头。
七律·有感龙舟赛
文/利剑长空(河北)
时来端午赛龙舟,似酒豪情荡旧愁。
协力划桨依鼓韵,同心挥腕数风流。
玉姿巾帼声犹在,侠骨须眉意未收。
且看山川皆墨画,诗心共我咏神州。
七律·端午节怀古(新韵)
文/马保朝(陕西)
青艾悬门玉粽香,雄黄抹耳佑身康。
汨江暖旭龙舟赛,号子飞天意志强。
天问九歌昭日月,离骚橘颂振国邦。
屈原魂魄永垂史,华夏雄居岂忘殇。
七律·边疆端午感怀
王新艳(新疆)
铁马冰河守四方,边陲端午意苍茫。
云间鼓角惊沙雁,帐外旌旗映夕阳。
未饮雄黄思故里,空将艾草插营房。
离骚读罢心潮涌,万里同天共粽香。
七排律·端午节感怀
文/张树明(陕西)
端阳佳节粽飘香,门口蒲梢艾味长。
多彩龙舟掀碧浪,雄黄美酒辟邪光。
追思屈子设仪礼,回忆先贤感上苍。
奸佞当权光日暗,英才挫志壮心伤。
离骚句里传正义,汨水江中表衷肠。
为国捐躯豪气壮,英魂不朽世流芳。
五律·端阳节
文/寇花秋(河南)
五月榴花灿,盈门艾草长。
风吹荷舞翠,日下麦飞黄。
叠鼓龙舟竞,堆盘角黍香。
离骚千载唱,浊酒祭贤良。
七绝·端午节
文/道德水准
龙舟划破楚江风,鼓点惊醒屈子公。
堪笑千人逐波去,难留汨水不追东。
七绝·端午节
文/道德水准
三根艾草带回家,两棵门前去辟邪。
一段搓成青叶卷,香囊彩线送村娃。
七绝·端午吟
文/杨焱(河南)
蒲艾盈阶角黍香,千江鼓振映端阳。
离骚浩气凌霄汉。节酹清樽祭国殇。
七绝·端午收割忙
文/王武会(陕西)
节临端午艾蒲香,沃野机声割麦忙。
颗颗金珠铺锦绣,农家欢笑满庭堂。
七绝·辽西山村端午即景
文/王佰楼(辽宁)
辽西五月艾初长,粽角垂丝满院香。
蒲酒倾杯祈岁稔,小儿额上点雄黄。
七绝•祭屈原
文/康子玉(甘肃)
龙舟荡起洞庭风,蜜粽悠香供屈翁。
怀念忠良端午祭,楚辞一部气如虹。
七绝· 端午节
文/曹敬霞
五月榴花角黍香,龙舟竞渡汨罗江。
九歌天问今犹在,千载悠悠忆楚殇。
七绝·端午吟
文/赵常伟(河南)
榴花艳舞端阳到,奋楫龙舟怀屈原。
艾草悬门飘粽味,爱憎情意万年存。
北曲·南吕宫【四块玉】·端午节
文/王武会(陕西)
蒲艾香,龙舟荡。
角黍盈盘祭忠良,雄黄浅饮驱邪瘴。
湘水长,楚韵扬,遗恨彰。
北曲·双调【沉醉东风】·重午节观龙舟赛
文/王武会(陕西)
江上龙舟竞渡,云中战鼓喧呼。
彩帜飘,波光舞,健儿们、力展雄图。
浪卷惊涛、意气殊,尽挥洒、豪情重午。
双调·步步娇·端午绣香囊
文/徐宜华(武汉)
闺阁情深香囊绣,巧手针针扣。
馨远幽,彩线柔,心缀绫绸。
紫鸾羞,暗与何郎授。
鹧鸪天·端午(晏几道体)
文/夏日清风(安徽)
碧艾香蒲映画轩,榴裙舞处闹声传。
雄黄浅饮驱邪祟,彩缕轻缠祝永年。
龙舟竞,鼓锣喧。汨罗遗韵忆前贤。
千年屈子英魂在,浩气长存天地间。
鹧鸪天·端午(晏几道体)
文/张平丽(山西忻州)
雾隐层峦晓色悠。艾蒿悬户夏初柔。
玉团裹粽细丝绕,翠袖红珠蜜枣稠。
檐滴露,灶烟浮。隔帘犹见母亲眸。
榴花岁岁燃新火,总把深红映白头。
鹧鸪天·端阳怀思
文/品味时光 (辽宁)
艾草盈门映碧光,粽香飘处念悠长。
龙舟竞渡惊涛起,鼓角争鸣逸兴扬。
思往岁,忆贤良。楚江遗韵韵含伤。
千年风雨情难逝,每至端阳意未央。
鹧鸪天·端午
文/黄志宏(辽宁)
粽香浴兰挂门荷,艾蒿沾露舞婆娑。
丰穰须醉雄黄酒,每念平君雨意多。
龙舟鼓,远山歌,怀沙赋蠏给汨罗。
从今一派潇湘水,洗垢渊清泛碧波。
天净沙·端阳曲
文/林声
时逢五月端阳,百家粽味飘香。
离骚有怅,屈子千年过往,楚辞万古流芳。
清平乐·端午思贤(李白体 )
文/菅永贤(山西)
汨罗江畔,屈子忠魂断。爱国忧民书宏愿,奸佞误邦堪叹。
端午岁岁怀贤,龙舟竞渡声传。期盼风清政善,河清海晏人间。
渔家傲·端午(晏殊体)
文/杨名宇(辽宁)
巷陌槐荫蝉语懒,菖蒲斜插柴门半。忽听江滩雷鼓乱,人潮转,龙舟劈浪穿云箭。
角黍沉波鱼影散,离骚未展心先叹。独向苍冥询楚怨,风舒卷,一襟落照溶金暖。
迷仙引·夏日幽情(柳永体)
文/曲银侠(长春)
千树蓝楹,几亩青筠,一路香伴。近看荷塘,蛙鸣飞鸟呼唤。听是缘、垂柳处,笛声悠然漫。昏暮水上花,舟棹方远,谁家称叹。
最喜今华灿,更品茶园赞。翠谷生机,山中甜果箩筐满。自思咏、丰年祝愿。梦随情快乐,高朋慕羡。

沁园春·端午抒怀
文/傲雪寒梅
榴火燃云,艾草悬门,又近端阳。看龙舟竟渡,彩旗倒影;鼓锣齐震,雪浪飞扬。角粽盈盘,雄黄入酒,致祭忠魂抛楚江。画桥伫,听潮声起落,似诉沧桑。
遥思屈子心殇。为家国、一身正气张。叹郢都沦陷,片言难谏;维新失败,汨水沉亡。天问无声,九章有恨。留取贤名得益彰。非遗著,愿千年习俗,源远流长。
水仙子•端午节感怀
文/张雄(陕西)
端阳艾草立门楹,水面龙舟竟技争。威风锣鼓群情猛。
《离骚》屈子诚,汨罗江上潮生。
雄黄敬,粽叶轻,赛渡兰厅。
小重山·端午
文/王贵林(上海)
重五悲情祭祀忙。汨罗河撒粽,沐朝阳。腕缠五色线丝长。全民念,情愫系沅湘。
功德可评量。经纶如论略,胜星光。千年忠烈赤心伤。君无道,悲剧总悽凉。
忆江南·端阳习俗(白居易体)
文/道德水准
端阳节,习俗永流传。
艾草倚门符印地,屠苏祁梦醉通仙。
惟五粽香涎。
意难忘•端午节悼屈原(苏轼体)
文/李爱忠(内蒙古)
蒲艾凝霜。正龙舟竞渡,角黍飘香。罗衣沾玉露,楚韵绕沧浪。怀瑾佩,抱兰章。独步向苍茫。叹郢都、烽烟蔽日,梦断潇湘。
千秋浩气犹扬。念行吟泽畔,求索无疆。灵均魂魄在,遗恨水云长。听鼓角,动离肠。屈子共谁觞?愿年年、菖蒲酒暖,遥酹清光。
踏莎行·端午忆屈公
文/李春华(湖北)
才赏榴花,又临端午。喧天锣鼓龙舟渡。菖蒲粽子就雄黄,追贤挂彩同怀古。
汨水忠魂,文坛辞祖。修文治世皆缘楚。离骚天问九章寻,悲情忠烈千秋赋。
阮郎归·忆母裹粽香
文/张卉(北京)
千家艾草倚门旁。由来故事长。梦母裹粽旧时光。腮流泪两行。
端午至,万家忙。追思屈子伤。赛舟渔鼓洒雄黄。碧荷伴粽香。
蝶恋花•端午
文/王青云(山西)
又至端阳榴蕊绽,艾草悬门,粽裹香盈院。竞渡龙舟掀雪倦,离骚一曲传声远。
遥念灵均情缱绻,家国千秋,浩气长留眷。且把雄黄斟满盏,凭栏共祭忠魂献。m
西江月·祭屈原(柳永体)
文/李炳金
端午家家包粽,遥思屈子英雄。一身正气贯长虹。尽瘁精神高耸。
爱国情怀正义,忧民思想精忠。遗书天问溢鸿风。遗墨离骚奉送。
浣溪沙·公益包粽感怀
文/曹敬霞
糯米青芦叠作堆,银丝紧缚玉珠偎。香飘满室笑颜陪。
一片丹心融角黍,千般善意寄天涯。人间至味是情醅。
行香子·端午抒怀(词林正韵第二部)
文/熊群香
五月榴红,槐柳荫凉。看荷翠麦浪摇黄。焱阳送暑,稼穑繁忙。更雨和顺,人和畅,世和昌。
门楣挂艾,银盘堆粽。正端阳彩线香囊。龙舟竞渡,汩水流芳。愿世无疾,民无恙,国无疆。
行香子·端午感怀
文/康佳辉(甘肃)
碧艾摇风,彩线垂檐。看千家、角黍新鲜。菖蒲酒暖,粽叶香绵。忆汨罗波,屈子怨,楚云寒。
遥思屈子,浩气千年。叹浮沉、遗恨难删。忠魂不朽,史册长镌。愿民安乐,国昌盛,梦常圆。
水调歌头 ·端午祭屈原(毛滂体)
文/李炳金
适逢端午节,艾草挂门头。屈原愚孝,亲民忧患数风流。书写离骚铭志,又向皇家推荐,天问写春秋。诚心为皇帝,无奈结成仇。
阅经史,须纪念,几多愁。秭归屈子,救国无计汨罗投。华夏全民祭祀,几处乡亲礼拜,设案摆珍馐。纪念忠臣季,竞技划龙舟。
南乡子·端午艾香
文/竹叶青
帘外艾青青,蒲剑悬门瘴疠惊。
几缕幽香,穿巷陌盈盈,犹带山间白露凝。
多色彩丝轻,角黍炊烟绕旧庭。
午枕夏风,听燕语泠泠,半是清欢半太平。
水龙吟·端阳祭屈子
文/竹叶青
汨罗江水奔流,鼓鼙响遍端阳节。高山凝碧,湘云落泪,孤臣披发。奇卷离骚,天边寒月,楚江呜咽。纵椒兰遗弃,蛾眉谣诼,孤光在,终难灭。
颂九歌悲伤屈,问苍天、芷兰萧郁。门悬艾草,千年沉雪,剑涛如钺。竟赛龙舟,招魂凭吊,裂空穿骨。古今明志祭,流芳百世,高节壮、英魂烈。
沁园春·汨罗江怀古
文/王振芳
千古烟波,遥听浪底,一代忠魂。问缘何悲切,仰天太息,壮怀横笔,报国无门。一跃狂澜,丹心可鉴,枉为怀王去献身。乘鷖去,望滔滔东逝,酹酒无痕。
可怜未遇明君,谗言泛、忠奸难辨真。废忠良骐骥,奸邪得势,英贤失志,高士无尊。掩涕哀哉,江山已去,唯巨篇丹心永存。激热血,续千秋薪火,独照乾坤。
沁园春·端午抒怀
文/傲雪寒梅
榴火燃云,艾草悬门,又近端阳。看龙舟竟渡,彩旗倒影;鼓锣齐震,雪浪飞扬。角粽盈盘,雄黄入酒,致祭忠魂抛楚江。画桥伫,听潮声起落,似诉沧桑。
遥思屈子心殇。为家国、一身正气张。叹郢都沦陷,片言难谏;维新失败,汨水沉亡。天问无声,九章有恨。留取贤名得益彰。非遗著,愿千年习俗,源远流长。
醉蓬莱·端午感(柳永体)
文/鲍晚仪(湖北)
正湘阳舟荡,荇碎愁肠,忠魂漂渺。
泪溅罗江,酹骨年年吊。
锣鼓穿云,素旗翻雪,伴楚声初袅。
浊浪吞天,蛟龙潜啸,此情谁告?
天问重观,九歌还诵,百绪千萦,恨倾潮绕。
字字镌心,怅别离难表。
写满沧桑,身逢鼎世,宿志销难了。
报国途穷,幽怀笺托,残编孤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