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潇湘烟雨,原名尹存娣,陕西城固人,县作协会员。喜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岁月!用真挚的情感拥抱生活!
《浅夏的风吹到了五门堰》
作者: 潇湘烟雨
朗诵:赵秋云
浅夏的风穿越秦岭山脉,顺着北山口谷地,绕过湑水河太极,一路南下。吹醒了千年古堰,吹醒了我,五门堰村生锈的童年……
夏风轻抚,像儿时夏夜纳凉,奶奶摇动的蒲扇,时而轻盈,时而舒缓。童年的夏夜,星空璀璨,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带着小草墩,(稻草编的坐团)或在老皂角树下席地而坐,谝闲传,聊过往。欢声笑语划破夜空,鲜活的乡村,使劳累一天的父辈,舒展身心,享受着夏夜独有的温暖和安宁。 这个百年古皂像旗帜,矗立在村头湑水河左岸。村里开社员大会,邻里纠纷调解,亦或吃晌午饭,大家都不约而同,端着海碗坐在皂角树下吃,皂角树宽大的树冠,稠密的叶子,遮天蔽日,似天然空调,阴凉而舒适,再吹着湑水河徐徐的凉风,便是村里人的神仙时刻,无论碗里吃食是稀是稠,是菜是粥,这一刻,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夏夜来临,皂角树下更是村里人聚集的好地方,有几位老爷爷,通古博今,便是夜晚的领袖,声音抑扬顿挫,在湑水河蔓延……而我们这群孩子便围着鸡心台(现在的观音阁)捉迷藏,跑累了,疯够了,就躺在奶奶拿的破草席上,枕着她枯瘦的小腿,数着天上的星星。或竖起耳朵,听爷爷辈在那里天南海北地讲典故,似懂非懂,画面却在脑子里乱飞……
河边的青杏曾是童年美味,大孩子上树摇,小孩子光着屁股在水里捞,捞到第一颗一定是先塞进嘴里,顾不上酸涩,只有满足。 五门堰的夏也是灵动的。湑水河的清澈能看见水底闪闪发亮的贝壳。沙砾洁白,鱼儿戏水,河边生长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可以光着身子站在五洞桥上一跃而下,一个猛子穿过洞口,水面冒头便在数米开外。河水不光是孩子的乐园,也是周边单位,附近部队年轻人的天然泳池。游泳帽,救生圈漂在河面,五彩斑斓,演奏着湑水河的狂欢与浪漫……
五门堰村不是原始村落,听爷爷讲,是解放前县城周边没有土地而来这里打工修堰的民夫。土改时,政府安置,就编入下街村的一个自然生产队,分田,分房,我的童年就住在政府分的一间大庙厢房里,那个细长小院,装载着我懵懂而青涩的幸福时光……时光交错,画面拉近又飘远,那个没有玻璃的木条格子窗户,泥巴抹平的课桌漏风的教室,冒雨光脚上学瘦小的身影;那个为修新学校参加集体劳动,胸前飘着红领巾,在湑水河畔抬石头,意气风发的少年……夏天忙假里,麦田拾麦穗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无一抹去,而越久越清晰!
今日的五门堰村,父辈健在的也无几人,大都去了天堂……年轻的一代,或进县城购房做了城里人,或外出打工异地安家,还有小部分村民在公路边盖起了小楼,老村原居民大都搬离。五门堰列入非遗,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大庙扩建,童年的屋便被新建的亭台楼阁抹去了记忆,只有那棵皂角树,那条湑水河,像是母亲,魂牵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