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作者 王敏庭 (山东)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面对日寇进犯莱阳城,原国民党鲁东抗日联军司令赵保原为保存实力,投降日寇,公开反共,暗害抗日军民。这时期,主要是共产党领导开展的抗日民主活动和反侵略斗争。
1939年12月6日,日军占领莱阳城后,成立了伪莱阳县政府。他们烧杀掠、无恶不作。为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5月 13至14日,莱阳县委在北山口村召开莱阳县临时参议会。14日,成立了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罢免了赵保原的莱阳县长职务,选举共产党人李芸生为莱阳县长,颁布《抗日民主政府施政纲领》,普遍选举产生了区、乡、村三级民主政权,使境内抗日根据地得到发展壮大。
6 月,县大队配合八路军五支队,激战20余天,粉碎了日伪顽军对莱招平掖根据地的“六一”大扫荡。至此,莱阳境内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政权与国民党统治政权、日伪军组织系统并存,进入了根据地与国统区和敌占区长达5年多的“三角斗争”时期。
1941年2月,莱阳县划出莱东后不久,莱阳西部地区先后成立莱阳(习称莱西)、莱西南两县,即大致的今莱西市境。当时境内共产党领导的莱阳(莱西)、莱西南两县根据地,先后成立了新的县委、 行政公署和抗日独立武装,与日伪、顽军展开正义之战。
其中涌现出抗日英烈孙春林。1941年夏,南海军分区在今莱西境内开展抗日活动,当时南海地区日伪势力比较强大,对抗日根据地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艰难局势,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春林同广大指导员同甘共苦,发动群众,扩建武装,带领部队拔据点、扫顽匪, 取得很大的成效。
8月,孙春林带领军分区机关转移到榛子沟村(今属莱西市南墅镇)时,因叛徒告密,突遭一支日寇轻便部队的偷袭与包围。敌情不明,情势紧急,孙春林镇定指挥,一面迎击敌人,一面组织转移。 就在通过南沙河时,孙春林大腿不幸中弹负伤,他命令警卫员必须离开,不许管他。瞬间,日军蜂拥而至,他遇害牺牲。
2014年8月,孙春林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那些年,大泽山东麓萌山、榛子沟、张格庄、山后大青山一带,反入侵,反掠夺,保矿山,抗日烽火在山沟里燃起。
如今,在北泊村东南巍然矗立的抗日烈士纪念塔, 就是抗战胜利后为纪念萌山区抗日活动而建。
【作者简介】王敏庭,1954年出生,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西关张家人。中共党员。先后任小学教师、乡文化站长、莱西市公安局大青山警区警长,大青山森林公园负责人,中级文化馆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7月任水集街道办事处史志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主任负责人。曾荣获莱西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文物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文化厅“基层文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